让“评星”活动体现素质教育内涵
2012-04-29于克桂
于克桂
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全面、自由、充分”三个方面。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很多教育者都在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践行着素质教育思想。其中,通过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如用“成长记录袋”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验探索,成为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个亮点。
我们在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实验探索过程中,为了避免片面追求评价过程中的形式化,在注意收集反应学生“成长”过程中相关材料的同时,也注意收集反映学生成长中有必要注意“矫正”方面的材料。这是因为,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人,成长过程中的可塑性很大。过分地鼓励学生发展那些可能是在某个低年段出现的所谓“特长”智能,很可能就会忽视了为其一生全面协调发展所必须奠定的”基础性”教育。在实践中,怎样避免这些潜在的问题呢?在探索“成长记录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在各种形式的“评星”活动中,注意并采取了以下规避措施:
一、以“评星”活动为载体,展示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开展“评星”活动的理论依据是,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独特个体。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先前的学习基础、学习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和水平等方面也会存在相应差异。我们过去广泛使用的“常模评价”,其最大缺点是其模糊性判断不能客观地反映出每个学生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我们开展“评星”活动,目的是要教育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实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努力设计针对不同层面学生“学习发展区”水平的问题,使不同个性特质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如,学生擅长用语言表达见解的,就适当增加语言回答的难度;对不善于语言表达问题的学生,也适当增加其回答的次数。根据几年的实践探索,学校现已普遍开展了“学习星、礼貌星、卫生星、团结星、纪律星、公德星、劳动星、仪表星、进步星”“评星”活动。
在每个月举行的“评星”活动中,得到“星”级奖的学生将获得一个证书和一张手捧证书的照片,照片将被张贴在班级的“星级”学生栏内。活动后的照片和证书一起被整理收集到“成长记录袋”内长期保存。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每位学生能直观的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个人荣誉感,并对培养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班风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挖掘“评星”活动资源,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理论上讲,“全面发展”教育应当是“自由、充分”发展教育的基础;“自由、充分”发展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个性化”深化。“评星”活动的直接教育效果,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使学生在产生荣誉感的同时,不断强化“今后还要继续发展自己特长”的自我心理认识,在这个自我认同的心理认识过程中,他们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短处”也需要协调发展。为了避免只注重“特长”教育而忽视“全面发展”教育的情况,我们要求教师在每次“评星”活动中,注重教育学生不要过于“得意忘形”,要学会“取长补短”,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各种挑战。我们设立“进步星”奖的主要目的,便是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特长”发展的同时,注意关注自己弱势方面的发展进步情况,引导学生走向厚实“基础”,学有“特长”的素质教育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