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图景角度探讨新兴类词缀的产生机制
2012-04-29符晓妍
摘 要:汉语“类词缀”的出现一直是较受关注的一个语言现象,但对新兴类词缀产生机制的讨论不多且比较笼统。本文从认知图景的角度,以“族”“热”“零”三个新兴类词缀为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认知图景类词缀族热零
一、引言
词根和词缀是词法研究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一般认为表达实在意义的是词根,起附加作用的是词缀。汉语中的绝大多数语素是词根,典型的词缀很少。不过,词根、词缀这“两级”之间的一种中间现象——类词缀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吕叔湘(1979)明确提出了“类前缀、类后缀”的概念。之后有不少学者都对类词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如沈梦璎(1986)、朱亚军(1991,2001)等。研究主要集中在“类词缀”的定义、性质、范围等方面,对于类词缀如何产生这一问题的讨论不多且比较笼统,大多认为类词缀的出现可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且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现从认知图景的角度分析,卢英顺(2006,2008)提出:认知图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常规的,或者说是比较恒定的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普通人的日常认知经验而非专家的认知为基础的;还必须是为许多人所共享的、概括的认知模式,任何与某一认知图景相关的个别情况一般不在认知图景这种知识范围内。另外,认知图景具有层次性,即不同词语激活人们对认知图景的想象层次不同,有的比较具体,有的比较笼统,因而可以相应地定义为“上位认知图景”和“下位认知图景”。与认知图景相关的凸显问题则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凸显决定认知图景中的哪些要素可以在语法结构中出现,第二,凸显确定语法成分的顺序。认知图景与新兴类词缀的产生是有联系的,下面将以“族”“热”“零”三个较为公认的新兴类词缀为例,对此类词缀的产生机制进行讨论。
二、类词缀与认知图景
(一)“族”的认知图景及相关问题
1.作为类词缀的“族”。作为词根的“族”,有“民族”“聚居而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统称”“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等多个义项,作为类词缀的“族”则不具有这样明确实在的意义,而是演变为“具有某种共同思想或行为的一类人”这一概括性的意义。如:
(1)对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80后”的女生们来说,“月光族”已然成为明日黄花,她们中不少人早已远离一穷二白的“月光族”,跻身贵族般的“透支族”。(《广州日报》2009年11月7日)
(2)景气逐渐复苏让上班族勇于跳槽,转职意愿最高的是媒体出版,紧随其后的是不动产以及传统产业制造业。(《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月12日)
(3)限制群租,只会让“蚁族”无处容身。(《南方周末》2010年12月6日)
由于认知图景是以普通人的日常认知经验为基础的,不管是作为词根的“族”,还是作为类词缀的“族”,其认知图景均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并不具有细致的界定和分类,可以说是处于较高层次的认知图景,因为似乎没有明确与“族”对应的“下位认知图景”,当然这里只说“族”的认知图景层次性较高,而不以“上位认知图景”名之。大约只有在看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词时,“族”的认知图景才会激活“民族”这一点。而在“家族”“芳香族”等词中,“族”的认知图景激活的内容也是概括性的,不会具体到“聚居而有血缘关系”“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等。
2.“族”置末位时认知图景所激活内容。当类词缀“族”处在词最末一位时,其认知图景所激活的内容有:
1)被指称的是群体对象,群体内部个体间存在某方面的相似性。该对象表达内容非常宽泛,如在“X族”类词中可以充当“X”的成分是多样化的。从上文所举的例子“月光族”或“蚁族”中也可以看出这点。“月光族”中的“月光”本身是一个“旧瓶装新酒”式的换义新词,意为“每月都将收入花光”;“蚁族”中的“蚁”则承载了比喻意义“像蚂蚁一样外表弱小,内心强大”。
2)名词化作用。类词缀“族”具备了标示词性的类化作用,即不管“X”是何词性,加上“族”之后都变为名词性,“是一个群体”,“群体”具有名词的性质。以上两点保证了“族”作为类后缀的能产性。
可见,“族”能成为类词缀的基础就是其认知图景处在较高层次,且其认知图景中包含了类化性质。
(二)“热”的认知图景及相关问题
1.“热”虚化表示某种事物的流行性。“热”具有“温度高”“物理学上称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那种‘能叫‘热”等义项。作为类词缀的“热”其意义虚化引申自“温度高”这一义项,可以表示某种事物在某一阶段很流行,促使许多人去追求它,甚至掀起一股热潮。如公众媒体的文章标题:
(4)常熟兴起篮球热(《北京晚报》2004年6月19日)
(5)大学校园开学前兴起经商热(《新疆都市报》2007年8月24日)
(6)“国考热”的冷思考(《湖南日报》2010年10月29日)
2.“热”的认知图景所激活内容。认知图景激活的内容包括感知者、被感知对象、感知者感到该对象“温度高”。“热”的认知图景虽然比较具体,不像“族”那样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但其中也包含了概括性的因素,也为它的类词缀化提供了基础。
1)在“热”的认知图景中被感知对象的边界模糊。例如“今天天气真热”一句中,“天气”这一对象的边界显然是模糊的;或“这盆水真热”,也隐含了这盆水在冒热气等情形;即使是看上去边界很确定的对象,在“热”的认知图景中,其边界似乎也是可以适度扩大的。由此可见,“X热”构造新词时具有较宽的结合面、较强的能产性与其认知图景中具模糊性因素有一定关系。
2)“感到对象温度高”这一内容具有相对性,或者说有一定的强调作用。在“今天天气真热”例句中,如果昨天的气温是零度,而今天的气温是十度,尽管十度时的气候炎热程度与三十度甚至更高气温时的炎热程度不可同日而语,但由于十度与零度之间已经温差较大,故这句话还是合理的;但如果昨天的气温是十五度,今天的气温是十度,就不能说这句话了。“X热”也有这种强调作用,而且还有更多的延伸涵义,如“国考热”包含了在各种职业规划中参加国考比其它选择如考研等更热门的意思,也包含了现在参加国考比前几年参加国考更具吸引力的意思。这样的同质性也为“热”成为类词缀提供了预设基础。
3)“热”的认知图景中包含了“感知者”这一主体。虽然在第一次凸显中,这一成分相对而言并不经常被使用,但主体的存在可能激发了“X热”的一个特殊作用:能使人联想到与“X”相关的动作。如“篮球热”其实是“打篮球形成热潮”的意思。这也使得“热”的结合面更宽,有助于它成为类词缀。
总之,“热”的认知图景中包含了有利于它成为类词缀的概括性因素,使它具有较宽的结合面和较强的能产性,并具有独特的语义性质。不过,“热”的认知图景是否对其类化作用产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零”的认知图景及相关问题
1.作为类前缀的“零”。“族”“热”均为类后缀,“零”则是类前缀。如:
(7)医务工作者毫无惧色地选择了和非典“零距离”,这是何等的大智大勇。(《人民日报》2003年5月9日)
(8)楼市低迷,杭州一些周边楼盘使出了“零首付”的“险招”。(《武汉晚报》2008年12月10日)
(9)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中国的人口增长将继续下降,预计中国将在2032年前后达到人口零增长。(《新京报》2011年4月29日)
2.“零”的认知图景所激活内容。“零”有“部分的,细碎的,与‘整相对”“数字上把数字符号‘0读作‘零”等几个义项。其中从“数字符号‘0”的义项又引申出“没有,无”这一意义。作为类词缀的“零”的认知图景激活的内容主要是两点:被指称对象,该对象在某情况下没有出现。
1)“零”的认知图景和“族”一样,是处在较高层次的,这样就保证了“零”作为类前缀的能产性。
2)“零”的认知图景中也包含了具相对性、强调作用的语用隐含义,即某事物在相关情况下一般是存在的,但由于某种原因它现在不存在了。例如“零首付”就暗含了“买房一般有首付”这一预设。这样有将“零”与“无”“不”“非”等否定性前缀区分开来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零”成为类词缀。
三、结语
汉语新兴类词缀的大量出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新兴类词缀适应了新时期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丰富和活跃当代语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从认知图景角度入手分析,可以看出类词缀的产生与其认知图景的概括性有关。处于较高层次的认知图景可以保证类词缀的能产性。处于较低层次的认知图景中包含的概括性因素也有利于类词缀的产生和发展。另外,类词缀具备标示词性的类化作用的性质可能也与认知图景有关;除认知图景中包含的问题之外,类词缀的产生可能还与隐喻等有关,这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沈孟璎.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4).
[3]朱亚军.说“—热”[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2).
[4]朱亚军.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汉语学习,2001,
(2).
[5]卢英顺.“下来”的句法、语义特点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6,(5).
[6]卢英顺.关于认知图景的几个问题[J].语言科学,2008,(6).
(符晓妍上海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