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堂践行活的教育,催得百花盛开

2012-04-29陈锋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乡土历史教学模式

陈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8-01

历史是一门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强调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增强启发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历史水平;提倡参与、体验、讨论、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然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离不开课堂,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所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教学模式。所以说,要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多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践行活的教育,力争把历史课堂教学搞活,才能催得百花盛开。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培养小鸟飞行的技巧,必须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让它任意翱翔。”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特长,彰显学生青春活力。以下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践行活的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用活的教学理念引领现代历史课堂教学

1.历史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陶行知“活的教育”理念,并没有把追求培养多少人才,考多少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强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他们看做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人,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反对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的一刀切,死规强迫。他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死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因此,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摆脱功利色彩,真正以生为本,着眼于每位学生的长远发展与终身幸福。只有当我们的教育开始真正地关注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充分地尊重其生命的尊严和个性化选择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地名副其实回归到本质,回归到其应有的意义之上。

2.历史教育应强化师生共同合作

“活的教育”要求在历史课堂中不断强化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体现“师生共同成长”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师生的长远发展,将目标定位于提高课堂效率,搞活历史课堂教学。教学中合作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依靠、共同激励、共同提高的过程。在历史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小组之间有的同学历史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有的同学却非常狭隘;有的同学阅读课本和材料能力很强,但在小组展示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进行合作式创作,从而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新的启发。

3.历史教育应注意传承优秀的精神财富

“活的教育”要求在历史课堂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青少年学生精神人格的塑造,在于精神文明的传承。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承担起德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真正的教育应当面向人文和人性,面向爱的真善美,面向人的精神世界。

二、尝试教学模式改革,让活的教育与灵动的课堂紧密结合

初中历史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应该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是润泽生命的殿堂。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引领下,本该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硬被僵硬的教条控制得毫无生机,刚上初一的学生有奇思妙想,课堂上往往会不断的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但总容易被我们抓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所扼杀。针对这样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现象,我们可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活动单导学”模式,以此来激活课堂。“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以“活动单”为媒介,活动为载体,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操作程序是:在上课之前教师将课堂活动内容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来,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活动单所呈现的活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在若干问题的牵动下进行小组合作,思维碰撞,分享全组学习伙伴的智慧;学生还可根据活动方案提出的要求,通过诵读历史小故事、赏析教材、编排历史剧、穿越历史的采访、模拟导游解说、与文本联系密切的绘画甚至舞蹈等多种方式,展示自我,提高学习兴趣,暴露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取舍、选择、甄别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进行适时、适度的引领、点拨,促进学生自我诊断、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他们大多都专注于正在研讨的内容,兴奋欢快,思维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学习灵感在互动中产生。最后,进行巩固检测,有机梳理整合当堂知识,落实三维目标,引领学生拓展课程资源,活化学科知识,增进创新能力。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历史课堂变得灵动有余。

三、开发乡土资源,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活的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我们讲活的教育,就是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培养成活的人才。”活的教育要“朝着最新最活的方面去做”。因此,历史教育的发展要与时俱进,看待学生的眼光要与时俱进,教育的方法要与时俱进,教学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随时随地给历史教材灌入新鲜的源泉。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利用学习之余,组织一些学有余力且对历史学习感兴趣的同学,将他们进行分组合作研发本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研究的区域主要是集中在本市,可以延伸至本省。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物产资源、名胜古迹、文化遗址、民众方言等乡土资源。然后加工整理编写成乡土历史教材,分发给全体师生共享。挖掘鲜活的乡土历史资源,能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形成较强的历史学科能力。乡土资源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为历史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亮色。在实践中研发乡土教材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进了学生对祖国的爱,对家乡浓浓的情。保护了家乡和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浅谈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27期

猜你喜欢

乡土历史教学模式
亲近乡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乡土中国
新历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芬芳乡土行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