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2012-04-29孟飞龙曹睿李四海陈明林
孟飞龙 曹睿 李四海 陈明林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生物发展前沿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使得学生在生物领域已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因此需要广大生物一线教师在有效理解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在生物课堂上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未知,满足学生的想知,而这必然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灵活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1、重视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联系性。因此教师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课前准备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踏入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因此,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1有效整理课程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必修部分,教师必须要对生物必修三个模块以及选修三个主题的内容融会贯通,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明确每一章内容在生物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掌握每一节内容的重难点。并且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课时较少(平均每周两课时左右),内容较多,又有素质教育的重任,所以科学整理课程内容非常重要。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可以整合到选修一的课题二“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整合后的安排见图1。
这样整合后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教学效率。
1.2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等各种教学方式,并且生物学科的内容结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原理性的、实验性的、综述性的等,这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广大生物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前提下,更要理解每个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做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的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这一节,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为了验证渗透作用的原理。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萝卜,将其切出5 cm粗细相同的萝卜长条,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中,30 min后测量每条萝卜的长度。实验结果见表1。
学生可以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既能学到知识,更能获得能力的提高。
1.3课前信息内容的搜集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将那些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素材带进课堂,运用于教学中。因此在每一节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生活周围的素材来引入新课,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要求广大的一线生物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课堂所需材料,以备上课使用。
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癌细胞”这一节,通过网络收集肝癌、肺癌等图片,让学生观看这些又黑又脏的病态器官图片,引起学生紧张,进而会激发学生对癌细胞学习的兴趣,追问癌症是怎么引发以及如何预防癌症等。
1.4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设法监督学生的课前准备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得越全面越细微,课堂教学将越具有针对性,并有效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满足学生的要求是备课需要考虑的前提。为此教师需要在备课前了解学生关于这节课内容的已知、未知和想知。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做到心中有数、轻重缓急。比如学生伴性遗传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色盲测试图,学生就能意识到在生活周围有红绿色盲者,而且这种病具有遗传性。那么这是学生的已知,教师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扩展学生对伴性遗传概念的未知,满足学生对伴性遗传特点的想知。
2、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出路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两点。
2.1有效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而进行的管理策略。通常认为课堂教学有两个主要任务:维持秩序和促进学习。只有良好的秩序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学习的环境变好意味着秩序的稳定性,两者相辅相成。在学校实践的期间,教师可采用的是“三步走”策略:(1)眼神提醒,主要是针对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2)适当干预,主要是针对一些上课乱扔纸条、交头接耳的学生;(3)重点提示,主要是针对一些破坏教学秩序的学生。
2.2科学支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有效性
西方学者鲍尔说:“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教师用时间提供教学服务,学生用时间购买学习。”这段话十分形象地阐述了时间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一线的生物教师而言,为了完成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必须高效利用、科学支配时间,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期间尽量避免偏离教学目标;(2)估计每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3),尽量减少组织课堂的时间;(4)努力把握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
3、重视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如叶澜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课后反思不容忽视。
3.1反思自己在每节课、每个单元有效教学的经验
教师反思就是把自身作为反思对象,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作为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不断的摒弃缺点、提炼优点,并做好相关记录,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的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这一节课的内容,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课后应该反思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逻辑性以及实效性;反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亮点与盲点;同时反思课堂中出现的教学机智等。这样教师可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能让教师形成一种学习、研究的意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3.2努力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反思
学生学习的反思就是学生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等。学生学习的反思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是统一的,都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并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例如,运用绘制简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反思,旨在帮助学生在利用较少的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疏通和建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懂之处,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图2为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课后学习反思框架。
4、总结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一线生物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生物教学的教学效率的提升任重而道远,因此,希望广大一线生物教师加强关注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时间,真正发挥其有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