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加剧外资仍看好中国
2012-04-29竹子俊
竹子俊
近日,多家商协会组织通过对在华外资企业的调查表示,外资依然看好中国,并将继续增资,但外资在华将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
中国风景独好
近日,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2012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在该商会会员企业中,今年81%的受访者称将立足于中国,以中国市场服务作为其主要目标,包括在中国本地生产产品及提供服务以及向中国出口产品及服务,而去年这个数字只有69%。
另外,78%的受访者将中国视为企业短期投资方面优先考虑的全球三大目的地之一,其中,20%的受访者将中国视为第一优先考虑的投资目的地。
这份第14版年度《白皮书》称,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市场环境依然有利于商业发展,会员企业取得了可观的收入和良好的利润。会员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未来仍持相对乐观态度。有76%的受访者认为其收入在2012年有望增长,26% 的受访者预计其收入增长幅度将在11%-20%之间,超过了中国GDP的增长速度。
此前英中贸易协会以及中国英国商会共同发布的年度调查结果 (Annual Business Climate Survey)显示,83%的受访英国公司计划加大2012年在华经营投资,57%的受访公司期待在接下来一年内增加聘用中国本地员工的数量。
“我们希望中国已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主要驱动力这一重要信息能够鼓励更多英资公司关注这片市场。”英中贸易协会首席执行长傅仲森说。
德国欧亚咨询公司(ECA)与中国德国商会最近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也显示,大多数受访的在华德国企业表示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利。77%的企业认为,他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在随后几年日趋扩大。
汽车业即是一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宝马汽车公司(BMW AG)5月24日表示,将与中方合作伙伴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增资5亿欧元扩大在华产能。这表明在欧洲经济形势低迷之际,豪华汽车生产商对中国市场增长潜力仍感乐观。
面临多方竞争
虽然在华企业看好在中国的未来前景,但发展之路将面临诸多挑战。ECA与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德国企业在华经营面临日益严峻的压力。高度的本地化使得德国企业在诸如劳动成本的提升、通货膨胀的风险、竞争伙伴产品质量的提升等领域遇到风险。尤为明显的是本土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看到了中国产品质量近年来的进步。六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自身产品与中国本土厂商的产品已无太大的本质区别。
该调查认为,中国企业的进步体现在各个方面。一、中国企业随着经历日增,质量控制及经营效益渐升。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日渐增强。曾经中国企业以低价竞争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制造的价格也将上升,中企将被迫摆脱“价格为王”的模式,提高质量和效益,否则将难以在长远的竞争中立足。随着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中企将在生产高质量产品方面与外国对手一较高下。
“中国将逐渐从人们对其‘低成本、低工资的印象中走出,并将日益走向研发、创新。”一位来自汽车行业的企业代表表示。
二、教育体系持续改善。一家来自电子业的受访企业代表表示,中国的教育水平正在上升,中国顶尖学校的工科毕业生可与德国高校的毕业生比肩。
三、中国企业的科技进步以及机器升级。如今,中国企业引进外国先进科技及机器设备日渐容易,价格也在日益下降。
此外,中国企业正在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布局海外有利于中企与国际市场接轨,且随着人民币走强,海外并购也日渐增多,由此可以引进海外先进技术。
受访的英国企业认为,国内竞争者的表现在日益提高,2011年度提高最显著的领域是市场营销、品牌化,特别是价格策略。
不仅来自中国本土的竞争增加,中国本身的营商环境也给在华经商的企业带来了一定压力。《联合早报》近日的一篇报道称,新加坡企业“在华经商挑战越来越大”。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取得了显著增长,巨大的内需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肥沃的空间,但受访的新加坡商人无不表示挑战越来越大。精通双语已不足以让新加坡企业享有明显优势,新加坡商人急需学习变得更灵活。
文章援引从事服装业的中国新加坡商会会长薛宝金的话表示,在华企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劳工、租金、水电费等的成本飙升。中国劳工的最低工资在过去五年已翻了近一倍。
除此之外,近年来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也将面临相互之间的竞争。受访的德国企业表示,未来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将增多,竞争势必随之增加。某种程度上,市场似乎出现了饱和,还未在华落脚的企业进入中国的成本也在加大。
北京BISS国际学校行政总监黄耀强对《联合早报》表示,学校在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北京只有三家国际学校,但现在已有至少20家。竞争对手多了,每家能分到的“饼”也就少了。
总之,在华外国企业的发展将不再是“单行道”。一方面未来将有很多外国企业进入中国,一方面由于中国廉价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的优势不再,将有一些企业撤离中国。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受访的德国企业表示将更积极地推动自身的发展。53%的受访企业表示,将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中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甚至有47%的企业表示将会结合本地化的革新技术来优化自身的产品。
但受访的在华企业表示,其在中国仍有比较优势。英国企业认为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产品质量和设计、全面管理的专业性,以及顾客服务方面。
受访的德国企业多数认为仍能保持2-10年的领先程度。“德国企业的领先性主要源于一些传统强项,如优良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技术的革新,以及人们对于‘德国制造的信赖。”ECA公司合伙人Christina Stercken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