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皮肤美容教学为例探讨医学生“患者教育”能力的培养
2012-04-29马翠玲杨阳徐亚楠李鹏飞范巍
马翠玲 杨阳 徐亚楠 李鹏飞 范巍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指通过专业人员或其他的信息传递为手段,以帮助个人或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健康为目的过程。健康教育是一个大的范畴,其中重要的是患者教育,患者教育又名病人教育(Patient education),是一种以病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影响其行为的过程,帮助患者学习并把与健康相关的行为融入其日常生活中。患者教育是与医务工作者密切相关的医院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病日渐增多,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正确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消除心理障碍,使患者早日康复显得越来越重要[1],因此临床教学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医学生,包括患者教育在内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多为慢性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患者容貌形象,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涉及皮肤美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理解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1“患者教育”的必要性
1.1 随着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21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最大威胁,目前在我国死亡人口中,慢性病的死亡率高达80%,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的转变,专家预言21世纪是以自我保健为主的世纪,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治疗配合,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1.2 正确的患者教育可以使患者更好地了解医疗条件、医生的诊断考虑、所患的疾病、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副作用、后遗症,是否会致残等;使患者更好地理解医生所选择的医疗方案;有效地沟通和耐心教育还可以提高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依从性;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使患者更有可能及时积极反馈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患者感到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做到知情同意,更有效地使用医疗服务,减少不必要的电话和随访。患者教育还能够更容易留住患者并吸引其他患者就诊,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和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1-2]。
1.3 皮肤病的产生多与人们当前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环境污染、性格特征等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不仅给许多患病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精神上的痛楚,而心理压力又会加重和诱发一些皮肤疾病,因此通过“患者教育”指导患者自身的皮肤保健对防治皮肤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皮肤美容激光术后需要患者的防晒、创面感染防护等的配合,在疾病恢复过程中非常重要。
2我国“患者教育”的现状
2.1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完美状态。回顾世界健康教育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医学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第二阶段是行为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观点;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为社会环境阶段,提倡生态-群体-健康:即以社区为框架,从个体病人扩展到所有社区的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全过程服务。
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创造了世界上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奇迹,我国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改革开发之初,医疗卫生发展模拟西方大医院模式,并未充分重视公共卫生问题。SARS事件暴露了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些弊端,比如对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不力,医疗卫生体制与当代医学模式不相适应;居民健康观念和保健意识淡漠、健康服务体系包括应急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近些年,在稳定的经济支撑下,国家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的社会建设,2009年启动了新的医改政策,正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已经把慢性病的防控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将我国卫生工作重点放在“疾病预防”与“全民健康促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
2.3 但是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科学知识、技术性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关怀与沟通交流技能的培训等问题,在各类医学考试中重操作技术考核,缺乏沟通技能评估加重了这些不足,除了护理专业教学,临床医学生很少有专门的健康教育、尤其是患者教育课程。在教学中强化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3]。
2.4 近些年随着教学改革的进展,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疾病的“患者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医学生培养中皮肤病的课堂教学时数普遍偏少,教学中皮肤病“患者教育”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皮肤病尤其是美容相关的疾病治疗,更需要患者的理解配合,由于对从事美容治疗的医生的“患者教育”能力培养的不足,造成现有的一些美容相关的“患者教育”的说法缺乏科学性,没有与相应的科研进展相结合,应该进一步加强。
3加强临床教学中“患者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3.1 加强医学生“患者教育”能力的培养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医学是“预防与治疗疾病的艺术和科学”,医学教育的质量应该满足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富有人道的多元化标准。医务工作者队伍是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关键的人力资源要素,因此加强医学生患者教育能力培养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3.2 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是实施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健康教育对实施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实施者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有的发达国家要求硕士水平以上。目前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体上形形色色医疗、保健信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而患者个体及家庭间的差异很大,不同的病人教育背景、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不同,疾病的种类、阶段、严重程度都不同,只有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才能使他们未来担负实施正确的“患者教育”的责任。
3.3 专业正确的“患者教育”适应患者的迫切需求。患者需要了解与疾病相应的知识,知道何时、如何、以及为什么他们需要做出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会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寻找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4-5],皮肤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且大多数为慢性病,正确的患者教育能明显提高皮肤病的治疗效果。以严重影响容貌的黄褐斑为例,受过正确“患者教育”的黄褐斑患者的,通过防晒等配合治疗,复发率明显低于未受过患者教育组。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患者教育”能力的医务工作者将适应患者的迫切需求。
4以皮肤美容教学为例,谈如何加强学生“患者教育”能力的培养
4.1 首先应该在理论上深化认识,充分认识患者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6]。如前所述,医学生是未来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正确的患者教育对慢性皮肤病的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员了解所有与美容相关的疾病的治疗,在治疗之前必须进行“患者教育”,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期望,告知患者治疗要采取的措施、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否能够达到其期望值等等,以争取患者的配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避免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
4.2 其次课堂教学中结合发病机制增加患者教育的相关知识。在分析讲授临床表现、疾病防治原则的同时,应对患者普遍关心的健康保健问题采用提问等方式进行教学、指导。例如在毁容性皮肤病白癜风教学中,对网络上、民间普遍存在的白癜风患者需要忌口的说法进行分析,从目前认为白癜风是与免疫紊乱密切相关造成黑素细胞破坏的发病机制的进展,分析理解白癜风的发病与饮食并无相关,维生素C的美白机理是通过使深色的氧化型醌式产物还原,从而使色素转淡,与白癜风的黑素细胞破坏无关。纠正白癜风要忌口尤其是忌维生素C的说法。
4.3 临床教学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强化“患者教育”的重要性。例如:临床中常遇到一些面部儿童血管瘤患者,经过治疗血管瘤消失但局部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单纯疾病的治愈仍然不能使患者及家长满意,与美容相关的疾病的治疗不仅要治疗疾病本身,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期望值和对美容的需求,这些都需要在告知患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个案的分析,强化“患者教育”在美容以及一些等慢性皮肤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总之,随着单纯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教育”等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医学生是未来患者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医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参考文献]
[1]Editorial.Enhancing the patient position in the world of health care: Contributionsfrom the EACH conference 2010 in Verona[J]. Patient Educ Couns,2011,84:283-286.
[2]Ishikawa H, Yano E. The relationship of patient participation and diabetes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high vs low health literacy[J].Patient Educ Couns,2011,84:390-394.
[3]戴正庆,许伟,倪衡建.加强实习医生沟通技能培养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8:41-42.
[4]McMullan M.Patients using the Internet to obtain health information: How this affects the patient-health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J].2006,63(1-2):24-28.
[5]Russ H,Giveon SM,Catarivas MG,et al.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the patient-doctor relationship from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 A survey from primary care[J].IMAJ.2011,13(4):220-224.
[6]Cousin G, Mast MS, Roter DL et al.Concordance between physician communication style and patient attitudes predicts patient satisfaction[J].Patient Educ Couns,2012,87:193-197.
[收稿日期]2012-04-18 [修回日期]2012-05-10
编辑/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