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益智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2012-04-29邱源子
邱源子
【摘要】益智类电视节目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传媒广泛兴起。随之而来的便是这类节目的广泛传播。作为电视媒体工作者,在看到其轰动的同时应注意潜藏的问题。本文将从三方面探讨益智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改进。
【关键词】同质化;弱智;缺乏内涵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全社会都在经历着市场化的转轨,我国的电视媒体也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转变,终于,娱乐性节目获得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恰巧,益智类电视节目可以为大众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一个展示并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优秀的益智类节目,如《开心辞典》就是引进后本土化的成功典范。它的出现满足了电视观众的精神需求,但在节目轰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许多问题。因此,媒介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其利弊,尝试改进方法。
节目缺乏原创性,同质化现象严重
节目的同质化问题应该从两方面考虑:其一,选择模仿成功的节目模式是低成本的运作,能有效避免原创带来的风险,因此,追逐商业目标是电视媒体最先考虑的因素,当出现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后,各台均立即模仿。其二,国家对娱乐节目的制度比较宽松,没有更多的限制,而又能避免像政治性节目所带来的冲突,因此能很快受到受众的追捧。
节目的同质化是传媒业产生的必然,避免不了。虽说短期内可能给受众造成益智类电视节目繁荣的错觉,但长远来看,同质化的节目形式使受众视觉疲劳,逐渐降低对此类节目的兴趣,缺乏原创的节目很难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长久存活。因此,电视媒体工作者必须加强节目的创新意识。虽然创新的初期可能有较高的风险,但从受众需求和媒体责任角度考量,追求原创还是媒体最终的目标。另外,对于优秀的电视节目,我们从中吸纳有益的节目元素未必不可,但这种吸纳不应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在充分理解其优质内涵的基础上,启发自身的想法,并逐渐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题目设置不合理
要求参与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基本要求。由这类节目的典型《开心辞典》就可以看出,在娱乐的同时要求你像辞典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可见,知识性是此类节目的特征之一。可事实上,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益智类电视节目真的是在短时间内要求参与者运用所储备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解决一道道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此类节目要求的知识实则就是常识和技巧,所设置的题目往往是考核参与者的记忆能力,参与者只需在几秒钟之内调动大脑的记忆系统,说出答案即可。可见题目的设置并不能锻炼参与者和受众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参与者要想在竞赛中取胜,拥有自己的“家庭梦想”,记忆系统中一定要储备相当多的常识,并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由此,我们认为,这种节目类型不应该仅仅考查常识,还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思维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寓教于乐。
《最弱一环》是英国创办的,是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品牌栏目。该节目已经制作出了比较固定的模式,在全球售卖。购买国买进后再进行一定的本土化改造,进而在本国播出。我国也购买了该节目的模式,经本土化改造后,命名为《智者为王》。这档节目的出现不再是常识积累的比拼,而是考验每一位参与者的综合能力。从节目的表层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益智类电视节目呈现的特点,但节目的形式和规则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竞赛的环境、淘汰机制、取胜规则、参赛者之间的关系等都是节目新的亮点。
节目中参赛者必须以团队的形式参加比赛,但是每个团队成员又是彼此的竞争对手,因为高数额的奖金只能被唯一的获胜者拿走。因此,这档节目对于参赛者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另外,以往这类节目的主持人清新自然、和蔼亲和,不会给选手造成压力,相反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冷冰冰的外表、尖锐的话语再加上现场短促而强烈的音效和冷色调灯光的配合,使选手在竞赛的同时伴随着极其复杂多元的心理活动层面。因此,单凭快速反应和常识的储备是不足以获胜的。选手要在沉稳的心理素质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并能判断出谁该出局,然后果断淘汰刚刚和他共同努力过并一起闯关的同盟者。这档节目彻彻底底地颠覆了以往节目中只要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得到高额奖金的规则,确实培养了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这档节目的规则要求参赛选手从个体中分离出来,寻求一种团体协作,但这种协作是为了使自己回答更多的问题而存入更多的金额,而不是赢得一个集体奖项。在每轮问题回答完毕之后,参赛选手又要果断分析并决定淘汰一位团队竞争对手。可见,参赛选手的机敏反应能力、沉着的心理素质、果断的判断能力等都是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智者为王》节目的独特创意使得观众拥有极高的参与热情,收视率也一直节节攀升。
我们的电视媒介工作者应该了解,从长远角度看,一档电视节目的创意是非常重要的。益智应该关注“智”的多种层面,而不是简单的“知”,因此,益智类电视节目必须在策划中充分考量参与者和受众的需求,在“智”上下工夫,使节目的定位真正完成由“知”到“智”的跨越。
节目缺乏内涵
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是最主要的文化形态,而大众媒介则是大众文化最核心的载体。首先,大众媒介的特征与大众文化的内在要求相符。由于大众文化是受众消遣休闲的消费品,因而制作上要通俗易懂,具有普适性,以便让尽可能多的人接受和理解。另外,形式上大众文化大都追求感官上的刺激,给受众提供充分的视觉满足。
益智类电视节目虽然注重知识储备,并且在一定的规则下公平竞争,但它毕竟属于大众文化。可以看到,益智类电视节目主要契合了受众的休闲娱乐的心理需求,反映出电视媒介的娱乐化功能。娱乐性能使受众获得轻松,大大缓解了内心的压力。益智类电视节目使大众直接参加游戏,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最后的成功;对于场外观众而言,他们如果能正确回答节目中的问题,也会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感。然而,一些益智类电视节目中也出现了题目设置缺少文化内涵、一味强调娱乐性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大众文化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寻求益智类电视节目更好的出路。应该明确一点,对于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不应该一味排斥,就像乔·桑塔亚那所认为的:“工作的艺术总是伴有娱乐的艺术。”[1]娱乐是现代人们解脱日常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要把娱乐和低俗区分开来,现代社会的各种压力造成受众愿意通过大众媒介的产品消遣,因此,提供娱乐是现代传媒的责任。但是益智类电视节目不应仅仅考虑受众最低的需求,而应该将节目的定位设定在更高的层级,根据节目形式策划并制作出立体的内容,全方位地调动受众的创造性思维并考查其综合素质,使节目的内涵得到充分展现。电视媒体工作者始终应该积极面对大众,把生产符合社会发展、培养大众健康心态、提高大众审美文化的产品作为己任。
结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益智类电视节目正是利用了电视传媒的诸多特点,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又不断为媒介带来经济上的回报。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其隐含的许多问题,积极思考此类节目的改进措施。任何一档电视节目都可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关键看媒介工作者对它所持的态度。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某一档节目一时轰动并不代表其具有长久的生存空间。由此,电视媒介工作者应该通过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来不断推动益智类电视节目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