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开放型思维

2012-04-29张长笙

新闻爱好者 2012年6期
关键词:思维经济工作

张长笙

搞经济报道、特别是区域经济报道,稍不留神便会误入单调、平庸、乏味之途。经济发展、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一般都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报道者理应着力发现、挖掘这种特色,通过别出心裁、不拘一格的表现样式,形成自己的报道特色和报道风格。这其实就是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二者的解决都有赖于强化开放型思维。

转变思想观念:摆脱长官意志的束缚

许多报道者,尤其是基层通讯员、媒体驻站记者,往往会囿于所处的位置,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致使报道理念发生程度不同的偏差。其结果,是记者极易将新闻等同于宣传,将宣传简化为赞歌,从而对自己降低要求,炮制出一篇篇充满“官气”的报道:要么局限于当地经济活动的运作过程和成果展示,要么是阐释其一时一地的发展思路和经济政策,有的甚至是按部就班地图解长官意志。

经济报道、特别是区域经济报道,固然离不开配合党政部门、行业部门的中心工作,但报道者切不可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忽视新闻的特殊性,一定要明确角色定位,保持清醒头脑,抱着理性态度,坚守新闻理念。

具体说来,首先是转变思想观念,厘清宣传与新闻的关系,变被动的宣传为主动的报道,变动态的展示为静态的透析,亦即变消极的配合为积极的服务,从而为当地党委、政府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提供舆论支持,为其改进方略、完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其次是转换报道视角,扩大采访视野,除了从领导工作、职能部门的角度进行采访、了解之外,还要坚持“三贴近”,从群众着眼,从实际着手,从生活着力,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观察与分析,将目光投向经济活动、经济生活、经济现象等天地,广搜报道素材,拓宽报道范围,为写出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稿件打好基础。再次是淡化工作色彩,力避工作方式、工作进程、工作成效、工作经验报道的老路子和旧套子,以新闻的眼光审视所要报道的内容,切实从新闻的属性、特质和传播规律出发,抓住经济事件的新闻性、社会性认真思考,深入开掘。惟其如此,方可从经济生活的富矿中发现新闻,采写出有深度、有分量、兼具瞩目性与可读性的报道,通过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承载宣传价值,实现宣传功能。

增强宏观意识:摆脱偏居一隅的限制

基层通讯员、媒体驻站记者有一个明显的不利因素,就是因所处位置偏居一隅,时常濡染于事务性的工作及活动中,信息源不广,见识面偏窄,以至于限制了思维触角。

对于一个事物,倘若只是站在某个方位孤立地看,也许会认为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但就那样简单地摹写下来的话,绝不会显得突出、奇崛,相反倒可能会平淡无奇。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打好理论、路线和政策的根底,努力增强宏观意识,并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以增加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事物乃是复杂、变动而又互为关联、有机组合的,而新闻恰恰是一种社会联系的产物,其实质则是个别事实与一般事实之间的联系。报道者应当摈弃传统的纵向、单一的思维模式,变一元化思维为多元化思维,变一元式、封闭型结构的报道为多元式、开放型结构的报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把事物放到一个宏大的系统中去考察,将其特点、本质、主导面反映在报道中。

采用联系的方法,可以在增强宏观意识的基础上,发现、捕捉、挖掘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报道素材,通过对典型的新闻事实进行展示或剖析,从中抽象、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东西,使人得到指导、启发、借鉴等方面的教益。就是说,报道者在选题、策划、采访、构思、写作的整个过程中,既要“眼高”——着眼于宏观,突破区域的限制,跳出区域看区域,又要“手低”——立足于微观,抓住地方特色,全面、深入地进行挖掘。这样把宏观思考与微观事实结合起来,方能采写出具有一定深度、以“微言”反映“大义”的报道。

改变思维模式:摆脱新闻八股的影响

在新闻实践中,应当澄清一种糊涂观念,甚至是错误认识:报道工作=工作报道。在这种观念和认识的支配下,往往会缺乏对经济活动的深入采访、仔细消化和认真提炼,要么直接因袭经济活动过程而移植进新闻作品,要么按照采访对象提供的有关材料或已经见报的同类稿件的模式构思、写作,结果便造成千文一面、千篇一腔,使读者感到索然无味。

沿袭这种“新闻八股”思维模式者,常常会把丰富多彩的报道素材简单地条理化。有很多经济报道流于归纳式、概括式、灌输式、结论式或结果式,原因就是报道者囿于思维定势,惯于驾轻就熟,迷失了“新闻眼”。

经济发展只要切合当地实际、符合经济大势,应该是有其独到之处、独特之点的。从事经济报道者,理当立足于可以窥斑见豹的“这一个”,以匠心独运之功育出独具姿采之作。

怎样才能做到匠心独运?要而言之,应把握好如下几方面:一要加强学习,注重研究。认真学习经济理论,悉心研究市场经济,切实掌握经济知识、经济大势及其发展趋向,学会将经济问题放到新闻的显微镜下审视、解读和参悟。二要寻找经济与新闻的契合点,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经济活动中足以构成新闻要素的部分挑选出来,加以挖掘、充实、放大和深化,集中笔墨将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写足写透。三要拓宽视野,扩散思维,提升眼光。报道者不应就地方说地方、就经济说经济,而要跳出圈子看、转换角度看、静下心来看,看清楚、想透彻了再动笔。四要超越自我,致力追求与众不同。每每在采访、构思、写作时,脑中都该有一根弦绷着:与自己以前的报道、与别人的同类报道,均应有所不同。也许这“不同”并非意味着“好”,但不要紧,只要照此做下去,日久自会逐步脱离旧有的窠臼,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报刊志编辑部)

猜你喜欢

思维经济工作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不工作,爽飞了?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