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画面”,品悟细节
2012-04-29陆娟娟
陆娟娟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第十册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记叙了父母之间如茉莉一样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的爱。特别是文章第9小节病房中那温馨的一幕特别感人,爸爸紧握的双手、妈妈恬静的微笑、温暖的阳光、淡淡的花香无不浸润着生命的芬芳与光泽,传递着爱的讯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的脉搏,深入领悟文章抓住细节、文脉前后相承等表情达意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准确与凝练。
教学片段:
大屏幕出示课文第9小节及课文插图
这幅静谧美好的图画,把感人的细节聚集在了一起,如果你是一个摄影师,你想给画面中的哪个细节来一个特写?
赏析:“细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转变角色,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影视作品摄影师的身份去捕捉镜头,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抓住细节阅读文本的方法,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导到文本描写的细节中来,使细节成为沟通文本与学生的桥梁,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同时,角色的转换大大激起了学生探究、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兴致盎然地投入课文的学习中。
<紧握的手>
我们先将目光聚焦到爸爸紧握的手上。
大屏幕出示句子: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请你读一读)
1.爸爸睡的姿势和我们平常有哪些不同?
2.如果让你这么睡一整夜,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这种滋味真不好受。课文中有没有地方让你感受到爸爸一夜没睡好?
(睡眼蒙眬、布满血丝的眼睛、打哈欠)
3.这一整夜啊,爸爸就这样紧握着妈妈的手,他仿佛用心在对妈妈说着什么。同学们,展开你们的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夜深了,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看着妈妈因生病而憔悴的脸,握着妈妈因操劳而粗糙的手,默默地想:“映儿她妈,……”)
然而,爸爸什么也没有说,这满满的爱就藏在爸爸紧握的双手中了。来,我们再读这一句,体会“紧握”的深情。
赏析:爸爸紧握的双手中浓缩了爸爸对妈妈深沉的爱,教师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引导学生聚焦这一细节细细品味,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想一想爸爸这样睡会有怎样的感觉,换位体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这一点辐射下文,到下文中找找爸爸一夜没睡好的表现,使学生感受到课文文脉的自然连贯,前后相承,掌握联系上下文阅读的读书方法。最后再让学生想象说话,化无声的爱为有声的语言,丰富文本内涵,使爸爸对妈妈的爱在学生的语言中得以固化、充实、有声化、有形化,同时在说话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恬静的微笑>
1.这一夜,爸爸这样紧握着妈妈的手,那妈妈睡得好吗?
你是从妈妈说的话里知道的,请你读一读妈妈说的话。
这样朴实的话,爸爸不也说过吗?
大屏幕出示:“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轻轻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轻轻拨动了你的心弦?
2.一夜没睡好,妈妈嘴角为什么还挂着恬静的微笑呢?
妈妈睡在爸爸的爱里,心里是幸福的。还因为什么?
(能让心爱的人睡个好觉,也是幸福的。)
原来,被爱是一种幸福,懂得去爱更是一种幸福!
3.让我们再回到那充满爱的病房,齐读第9小节。
赏析: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应该是基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之上的高级目标。换言之,我们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能力,除了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外,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美好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不仅要交给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交给孩子的内心以信心、力量和方向,丰盈孩子的心灵、丰润孩子的生命。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围绕“妈妈的脸上为什么会挂着恬静的微笑”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学生从一开始仅仅认为妈妈的笑是因为感受到爸爸的爱,到后来认识到能让爸爸睡个好觉也让妈妈感到幸福,最后教师水到渠成地总结:“原来,被爱是一种幸福,懂得去爱更是一种幸福!”这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不断升华,对爱的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
<初升的阳光>
除了映子,还有谁也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了?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探”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射、照……)
用哪个字最好?为什么?
“探”让我们感觉阳光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慈祥的老人……)
真的是阳光有了人的感情吗?
是作者的感情藏在阳光里了!这时候的景蕴含着情,这就是借景抒情。
2.(出示第9小节文字、插图,播放音乐)因为爱,爸爸即使在梦中也不会松开妈妈的手;因为爱,妈妈的微笑才会如此恬静而幸福。爱使这个画面格外温馨,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谁来读?
(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让我们带着心灵的触动再读这段文字,学生齐读。
赏析:“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探”字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地写出了阳光的轻柔与温和,教者通过替换练习,在对比、交流、琢磨、发现中激活学生思维,使阳光具象化,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使阳光这一意象趋于立体和丰满,让学生更接近语言的真象;教师的小结,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并通过教师的话总结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未曾感受或感受不深的东西。
学到这里,你怎么理解课文中说的“生命的芬芳与光泽”?
师总结:是啊,爸爸紧握的双手、妈妈恬静的微笑,因为有了爱的滋润,都好像散发出茉莉的芬芳、闪耀着太阳的光泽,这就是弥漫在我们生命中的芬芳与光泽。
赏析:“生命的芬芳与光泽”对学生来说是个理解上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即使能意会也很难言传,但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回避难点,在前面对体现爸爸妈妈之间爱的细节的品味和揣摩之后,教师适时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这样的延伸既基于文本又服务于文本,使文本情感因素得以充分挖掘和展示,至此,难点得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