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拷问膳食补充剂供应商
2012-04-29杨蔚
杨蔚
美国商业期刊《营养世界》(Nutraceuticals World)近日撰文指出,由于中国资源丰富、价格有竞争优势,全球80%以上的膳食补充剂原材料都来自于中国。中国已然成为全球膳食补充剂行业的第一大原料提供商。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国保健品出口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但作为营养补充剂的重要原料,中国提取物出口高达11.29亿美元,同比增长47.04%。而维生素类产品2011年出口更是高达18.2亿美元。
“但是,多年来中国的原料和食品安全记录阴霾重重,事故不断。从过去到现在问题没断过,这让很多国际厂商不得不考虑从别处寻找原料商。”美中保健品协会总裁杰富礼(Jeff Crowther)近日告诉《中国对外贸易》记者。“尽管这对中国并不是个好消息,但是对那些质量过硬的中国原料商来说,却是一个能脱颖而出的好机会,证明中国确实还有高质量的原料提供商。”
门槛:GMP规范
中国要保持全球膳食补充剂第一大原料供应商的头衔,必须了解质量和安全在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了解出口目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生产要符合当地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良好生产规范)是一基本要求。
美国药监局于2007年为膳食补充剂行业建立GMP规范的标准,确保产品免受污染、质量达标、标签准确。2010年,美国药监局再次规定所有制造、包装、贴标和存储膳食补充剂的国内外企业都必须符合其膳食补充剂cGMP(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现场良好操作规范)。与国内的GMP注重硬件设施不同的是,cGMP更注重软件建设。
欧盟也要求膳食补充剂生产企业必须符合食品生产企业的GMP规范要求。在膳食补充剂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阶段强制实行溯源制度,各个生产程序必须保留相关记录以供查询,并有完善的召回程序和企业诚信档案机制。
“中国企业在通过GMP认证时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在于对原材料的控制,尤其是植物提取物企业,植物提取的加工过程是很不容易控制的。原材料如果受到污染则对产品影响很大。要克服这一挑战,必须严格监控供应链,这样也更容易通过GMP认证。”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上海实验室膳食补充剂测试负责人周子卿介绍说。
“我们需要对膳食补充剂及其原料进行农药残留测试、重金属成分测试(如铅、镉)、其他微量污染物测试、植物源原料成分(包括植物杀虫剂)检测等一系列检验鉴定,才能确定是否达到通过标准。”周子卿说。“2011年3月,NSF上海检测实验室成立后,对中国企业的一个利好是不再需要把产品送到美国做检测,大大简化了进出口流程,也节约了认证和检测成本。”。
“想要通过GMP认证,中国企业还需要认识到一点:要留住员工。人员过度流动给企业的维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和cGMP认证都带来困难。企业应该在如何提升员工能力、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培训、留住人才上多下功夫。”NSF中国实验室的GMP注册负责人刘玲博士补充说。
据悉,全球共有300余家企业通过美国NSF GMP注册,其中三分之一企业都来自中国。
揭秘:外方如何选择供应商?
膳食补充剂的消费者和厂商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产品的安全和质量。通过可靠的第三方机构注册GMP,是一个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任的好办法,因为这表明产品已经通过验证,产品配方正确,无污染,生产设备符合当前膳食补充剂GMP规范。
“对美国公司来说,确保原料品质的办法之一就是从获得独立第三方机构GMP注册的企业中选择原料商。”刘玲介绍说。“NSF每年发行一本《NSF采购指南》,所有通过NSF GMP认证的膳食补充剂供应商和制造商都收录其中。认证证明该企业符合cGMP的要求和规定。这本指南在全球买家寻求优质供应商时广泛应用。对那些有意向在美国和海外市场扩展的中国供应商来说,若能通过认证并收录进指南中,无疑增加了市场机遇。”她说。
美国杰诺公司(Jarrow Formulas)是膳食补充剂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几十年来都在全球采购原料。其采购部及整个质量监控团队在寻找优势供应商上经验颇丰。如何挑选新的潜在供应商,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第一步当然是先看潜在供应商的宣传材料,包括质量证书、企业历史和生产产品等。我们寻找的目标企业是那些不仅获得国内GMP认证,并且还获得美国第三方的GMP认证,比如NSF的,或者其他机构如ISO、TGA、CERES、Kosher做的GMP认证的企业。如果企业没有获得以上认证,或者不能明确提供这类信息,我们很快就会转移到下一家。”杰诺采购经理Kay Duncan说。
杰诺执行副总裁郭培林补充说到,“如果企业通过了所有必需的认证,沟通也很通畅,那么下一步要看的就是企业的使命、所使用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获得相关学位或培训资格人员的数量。如果这个企业设备是买来的,机器也过时了,生产技术也是从别处借来的,我们很有可能也换到下一家。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企业能致力于行业发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能对有资质的员工和研发投入资金。”
“另外,我们还希望看到企业老总和高层都有健康科学的相关背景。如果企业高管的背景和行业毫不相干,我们也基本上不考虑了。很明显,这样的企业只是想从我们行业利润里分一杯羹,而不会真正致力于行业发展。这种企业结构更像是为了赚取利润,而很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低下,甚至掺假。”
“我们同样希望看到供应商能对美国有相关的投资举措,比如在美国设立销售办事处,加入美国行业协会,如美中保健品协会,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展会,如New Hope主办的Engredea展等。这些举措能让供应商更加了解美国市场,同时也向美国采购商显示他们不怕‘见光死。”郭培林说。
责任:每个人都是消费者
“原料商仅做原料生产是不够的,采购商不仅要求企业通过区域和国际 GMP认证,同样还希望他们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分析资源。企业还需要在全球各大营销和销售网店保持持续投资。比如在当地设立办事处,让当地消费者能和企业直接方便的沟通,也让企业更了解了这个市场。另一个对消费者重要的是企业责任,企业要对他们负责,确保他们对产品的信任。”美国TSI公司首席执行官Joe Zhou告诉记者。
“再一个问题是企业如何保护自身和消费者权益。比如说,如果一家美国公司决定直接从中国进口,但发现到的货与订的货不一样,或者到货受污染了等等,怎么办?有没有什么法律规定来处理类似事件?TSI一直以投责任保险的方式来规避这个风险。但责任保险在中国尚未普及,从法律角度看,这是有风险的。”他说。
“如果中国原料供应商想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优质原料、优质系统、权威认证和客户责任,这些要素一个都不能少,需要充分认识并大力投资。在今天的监管环境下,业务和利润增加与否与产品质量、安全和一致性密切相关。”美中保健品协会总裁杰富礼总结道。
“中美两国一直都在执行各种能够改善食品安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新法规。一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从它的原料和成分的质量和安全开始,因此必须确保你为消费者提供的都是最好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