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2012-04-29徐嵩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共情心理咨询对象

徐嵩

产生和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当代背景下,必然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心理咨询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心理咨询是心理学在现实中的实践活动。这与党务工作者面向广大党员和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不少相似的境况。因而,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借鉴和运用心理咨询学的方法与技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文就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运用心理咨询学的方法与技术,从尊重、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学;表达共情

1.当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学的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如何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一个摆在广大党务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不同,生活在物质空前丰富的现代人,不会遇到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问题,更多是平常生活中产生的琐碎烦恼。产生和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当代背景下,必然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作为党务工作者,比如一名党支部书记,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积极正面的事例引导党员和群众,还要关心他们平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上的问题,心理上的烦恼与痛苦,要利用各种机会,多进行一对一的单独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点滴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夯实党务工作的在群众心中的重要地位,从思想上将广大党员和群众更好地凝聚在党支部周围。

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心理咨询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心理咨询是心理学在现实中的实践活动。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这与党务工作者面向广大党员和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不少相似的境况。因而,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借鉴和运用心理咨询学的方法与技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心理咨询学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尊重。尊重就是在个人尊严、人格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交流对象保持平等。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方面是不平等的,老师教育学生,教练指导运动员,警察改造犯人,这些都是不平等的关系。而为了开展好工作,我们要把交流对象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看待。尊重是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基础,是促使交流对象愿意与你深入探讨问题的基础。尊重可以使交流对象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被理解的、被接纳的,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特别是对那些急需得到尊重、接纳、信任的人,尊重本身就会产生明显的助人效果。尊重还可以使交流对象对你产生信任感,创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交流氛围,使其敞开心扉,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为了理解和掌握尊重的意义,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尊重意味着对交流对象最大限度的接纳。尊重的心理学核心和本质含义是对交流对象的接纳,既接纳交流对象积极、光明、正确的一面,也要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既接纳和自己相同的一面,也要接纳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一面;既接纳自己喜欢、赞同的一面,也要接纳自己厌恶、反对的一面;既接纳交流对象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要接纳其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

我们应该尊重交流对象的价值观,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更不能要他人按照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去生活。在交流过程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非评判性的态度。

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在深入交流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交流对象某些方面的秘密或隐私,我们出于尊重,就要对这些内容给予接纳和保护,不去赞赏或批评,更不能随意传播。对交流中必须要涉及到的隐私,可提出保密承诺,打消交流对象的顾虑,而不应强行逼问。对于交流对象主动诉说的秘密或隐私,不必进行特别的评价,更不能因为好奇而深入探询细节。

真诚。好沟通关系的建立中,真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真诚,是指对交流对象的态度真诚,我们以“真实的我”、“真诚的我”的角色帮助交流对象,没有防御式伪装,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交流对象的关系中。

我们自身的真诚会为交流对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榜样的示范效应,交流对象学会真实地与你进行交流,坦然地表露或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并可能使其重新发现和认识真正的自我,促进自我探索和改变,而这种改变会减少交流过程中的模糊不清和误解,使双方的沟通清晰和准确。

我们在表达真诚时,重要的是真实和诚恳,但真诚不是简单的不掩饰。不虚伪、不说假话,把握真诚应该掌握以下关键问题;

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有不少人认为真诚就是在交流过程中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不应该去刻意修饰。其实这是对真诚僵化的、绝对化的理解。对真诚正确的理解,恰恰不是实话实说。话应该如何说,既是理念的问题,又是技巧的问题。那些可能伤害交流对象或破坏沟通关系的话,虽不能实话实说,但应该以通过一定的技巧来表达。

比如,一个存在不良人际关系而又习惯把原因都归结于他人的交流对象,因为某事与同事发生了冲突,找你来谈心,对于冲突的起因,他问道:“这能怪我吗?”如果你直接说:“你老是把原因都归结于他人,从来不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实际上大家都看不起你为人处事的方式,尤其是你得理不饶人的做法。”这可能是事实,但实话实说很可能使交流对象感觉你在批评、指责他,因而破坏沟通关系,交流进行不下去了。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说法:“你更多地寻找了别人的原因,也许你忽略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实际上别人可能只是对你为人处事的方式有些不同的意见而已,你可以思考一下,在你有理时你是怎样做的。”这种真诚的描述比实话实说更准确,避免了贴标签或绝对化。这种真诚的态度能够被交流对象感觉到,也容易被交流对象所接受,从而促进其认真地思考。

当良好的沟通关系已经建立,有时也可以使用较为激烈的语言或在口气上重一些,但这样做的目的是刺激对方,促使其对自己问题的严重性有所认识,即使如此,态度上也要真诚,而且一般不宜多用。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在咨询过程中交流对象的某些问题或情感可能与我们的相同或相似,交流对象的话可能对我们有所触发。这种有感而发,不注意控制,就会演化成自我发泄,是真诚的禁忌,在咨询中应该尽量避免。

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真诚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还应该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在交流过程中采用的非言语的身体语言更是表达真诚的最好方法。关注的目光流露的是真诚;前倾、谦和的姿势表达的是真诚;倾听时平和的表情显示的是真诚;无条件地接纳交流对象表述的任何内容,点头就是真诚。

共情。共情是指对交流对象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它是一种能力,是深人交流对象的内心去体验其的情感与思维,深刻理解其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

通过共情,能够设身处地地、准确理解交流对象,把握交流对象的内心世界,使交流对象感到自己是被理解、接纳的,从而促进良好沟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共情能够鼓励并促进交流对象进行深人的自我探索,促进了自我表达,促成了交流对象深入、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也促迸交流双方彼此的理解和更深入的交流。

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理解和掌握的要点有:

应从交流对象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交流对象及其存在的问题。不同的人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可能完全不同,另外,在认知能力、行为模式、个性特征等也不尽相同。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交流对象,则很欢理解交流对象,根本无法实现共情。比如,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个性豁达的人无从理解交流对象为何因别人借走1000元钱未还而痛苦了半年。要理解交流对象,达到共情,一定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应该置身于交流对象的处境,体验他的内心世界。越是如此,就越能深刻、准确地理解交流对象,共情的层次也就越高。为此,我们应该不断提醒自己,是否站在了交流对象的角度上看问题。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共情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准确地理解交流对象及其存在的问题。但交流对象是各种各样的,也会带来不同的表现与问题。因此对不同的交流对象,在不同的交流阶程表达共情时应有所区别。相对来说,情绪反应强烈的比情绪稳定的,表达混乱的比表达清楚的,需要理解愿望强的比理解愿望一般的,应给予前者更多的共情。

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共情不是不分时机地一味强调理解交流对象的内心,当交流对象表达出其内心世界时,我们不必急于表达共情,不能在交流对象表达中随意插人,这样反而可能使交流对象对你急于表达产生误解,也容易破坏交流对象的情绪。一般应该在交流对象对某一问题及其对应的情绪完整表达后再进行共情为宜。此外,表达共情应该适度,共情反应的程度应该与交流对象的问题的严重程度、感受程度等相匹配。过度表达共惰,容易使交流对象感到你小题大做,从而对你产生误解。但共情表达不足,也容易使交流对象感觉自己不被理解,或理解得不深人、不准确,从而影响交流对象继续交流的愿望。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自己的角色。我们表达共情,要站在交流对象的角度,在角色上可以把自己当作交流对象,但要善于把握自己与交流对象两个角色的转换。我们应能进能出,角色转换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有些人可能容易进入到交流对象的角色,也确实体验到了交流对象的内心世界,与交流对象同喜同悲,但完全忘记了自身的角色。这样做虽然共情了,但可能失去了客观性,也难以实施对交流对象的心理帮助。我们在共情的同时,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防止完全受交流对象的影响。共情在角色转换上的理解是指:我们体验交流对象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就是共情的真谛。

应验证自己是否与交流对象产生共情。交流中往往会出现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深刻、准确地理解了交流对象,但实际情况却可能存在误差。为此,应适时了解或验证自己是否与交流对象达到了共情,在不确定时更应如此。我们可以主动采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进行询问,从交流对象说出的感受中,得到交流对象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做出修正。

积极关注。所谓积极关注,就是我们对交流对象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交流对象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交流对象。积极关注往往能帮助交流对象深化自我认识,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内部和外部世界,挖掘自身的潜能,并看到自己的长处、光明面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树立起信心,激发其前进的内在动力。

把握积极关注,应当注意的要点有:

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交流对象。某些产生了心理问题的交流对象,可能是带着扭曲的认知、消极的行为模式、负性的情绪等,我们也许不需要做额外的工作就很容易观察体验到交流对象消极、灰暗、负性的一面;而其积极、光明、正性的一面往往需要我们去挖掘。比如一位在工作中受伤致残的交流对象在你面前认为自己非常不幸,不停地抱怨自己倒霉,情绪非常低落,甚至流泪不止。哭,是负性情绪的宣泄;抱怨,是消极行为模式的表现。这些消极、灰暗、负性的一面显而易见。但即使如此,毋庸置疑的是交流对象还有积极、光明、正性的一面。交流对象的负面情绪表达,其实表明交流对象有察觉自己问题的能力,有改变自己现状的愿望,想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积极、光明、正性的。

立足事实,避免盲目乐观。积极关注应建立在交流对象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不能无中生有,不能回避或淡化交流对象的失败、缺点与不足等。我们对交流对象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乐观的,应该积极关注交流对象。但有些人可能会片面理解积极关注的含义,表现出对交流对象的盲目乐观,面对一位两年都没有顺利评上高级职称的交流对象,如果你说:“我从你身上看到你钻研业务知识的意识很强,也很有毅力,这些都是你的长处,你有了这些基础,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准确地看到了交流对象积极、光明的一面,但对交流对象实现的目标可能过于乐观了。因为交流对象身上积极、光明的方面可能还不足以促使其实现这样的目标,因为高级职称的评定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样盲目的乐观可能使交流变成了一种形式的、教条化的反应,淡化了交流对象的问题;同时也缺乏对交流对象的共情。做好积极关注,我们不应泛泛而谈,而应针对交流对象的实际问题,客观地引导交流对象认识、分析其现有的不足,激发其补足短板,实现目标。

总的来说,以上四点是相互关联的,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可以综合性灵活运用。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广大党务工作者提供一种开展工作的新思路。

[1]马建青.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2]钟友彬.现代心理咨询: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3][美]考利(GeraldCore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共情心理咨询对象
神秘来电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