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水中自由自在的小鱼儿”
2012-04-29任小平秦海权
任小平 秦海权
一、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水中的学习和体验,了解和体会水中游泳活动的特点,逐步适应水中环境,消除怕水的心理,培养勇敢、坚毅的精神。
2.通过系列的水中游戏,掌握正确的水中呼吸和换气方法、水中行走、漂浮与滑行的技巧,提高水性。
3.通过模仿老师示范,初步学习蛙泳的技术动作,体验蛙泳动作。
4.通过水中游戏和学习,提高水中平衡能力、协调性和促进完善心肺系统功能。
5.通过观察和水中练习,树立水中游泳活动的安全意识,能互帮互助学习。
二、单元教学内容
为达成以上单元目标,选择促进学生熟悉水性的系列小游戏,主要内容涉及学生在水中自由走、跑、漂浮与滑行、水中呼吸和换气方法等内容,最后以模仿小青蛙水中游进为发展性教学内容。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在6~8岁之间水平一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天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望强,对多数体育活动均比较感兴趣,但其学习往往从直接兴趣出发,注意力不稳定、也不持久,且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干扰。本单元以“我是水中自由自在的小鱼儿”为主题,将游泳活动中熟悉水性的系列技巧巧妙地融入游戏中,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游泳体验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感觉“有趣”,在互帮互助中找到“乐趣”,在展示技巧和本领中促进“志趣”,以充分感受游泳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
四、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水平一的学生要学习一些游泳的基本动作,如水中呼吸、熟悉水性等,主要培养学生适应水的特殊活动环境,发展其在特殊环境下活动的能力并增强体质。通过系列水中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水中走、跑、呼吸和换气、漂浮与滑行等方法,帮助其消除对水的恐惧感,熟悉水性,为正式的游泳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发展其协调性和灵敏性,改善其心肺功能,提高其水环境耐受力,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五、课时安排
六、单元教学评价
用单元学习评价卡对本单元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随时进行评价,做到课课评、时时记,及时了解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活动中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情况。
【点评】:潘绍伟先生在谈及如何破解“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困局时强调要注重教学设计,他还表示:“不怕没有办法,就怕没有想法”。猛一听感觉有些形而上,但是在这里,“有想法”实质上就是在强调体育教学必须做好教学设计、必须要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
“有想法”体现在教学设计环节上,说白一点就是在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内容、研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符合学习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乐意参加的手段与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本次选择的这几篇教案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一点。
比如徐仲书老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形成动作,建立“动作速度快”的身体感知。围绕着这个核心内容,整个教学环节中都凸显了“快”的概念:比如借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抓手指”“踩脚尖”来体现动作反应的快;比如主要内容教学中“两人一组,一人准备启动,一人拍打其后腿(后手臂)”,形成知识的迁移;比如进行前后多次定时跑并进行参照对比,使学生对“快”有了多个层面的感知;比如把传统游戏“黄河长江”作为一种趣味的练习手段进行巩固学习内容的手段,依旧凸显出本次课的主题。
《拦网》教学设计虽然有人说难度较高、学生的成功率较低,但是学生通过学习,在来球判断、起跳时机,动作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提高,运动技能既为目标又为载体的功能就得到体现了。同时在教学中,用排球击篮板进行空中接力就是一个精妙的手段迁移;两人一组配合去拦用弹力绳悬挂的排球,虽然方向的不确定性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挑战,但又恰恰符合了实战情境的要求,这些手段可以说让学生乐在其中。
本期还特别选择了一个单元的计划刊出,而且还是一个游泳题材,这是不多见的。游泳单元设计以“水中自由自在的小鱼儿”为主题,将熟悉水性的系列技巧巧妙地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感觉“有趣”。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掌握水中走、跑、呼吸和换气、漂浮与滑行等方法,为正式的游泳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几篇教学设计不再列举,但是“精心设计学生乐意参加的活动来达成目标”是这期教案的共性。
我在北京育英学校观摩特色素质操时,曾经看到有一位身体很胖的同学在做这些操化动作时表现得十分的快乐,哪怕是动作不到位,他依然乐此不疲地重复着动作。在做完操之后我单独把他“抓”过来交流,这位同学说:“这套操挺有意思的,大家都喜欢,我也喜欢。”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教师能够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是可以快乐地学习的,甚至有时候好多的外在因子也是可以忽略的。比如可能存在的学生身体的个体差异、学校条件的差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因此说,在外部条件不一的情况下,要让学生能够学习快乐(或者快乐学习),教学设计是途径,教师则是关键。怎样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源头在老师、在老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在老师根据学习的目标从而对学习内容科学的处理与精妙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