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路上海

2012-04-29师轶

广西教育·D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课程

编者按:为了迎接全区的高中课改,2011年10月、11月,自治区教育厅先后组织两期广西示范性高中校长上海研修班,116位正副校长先后赴上海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研修。作为第二期研修班的学员,南宁市第一中学校长师轶应本刊之约,系统阐述了自己在上海研修期间的所观所思所悟,供全区高中学校作课改参考。

我们本次上海研修分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两大环节。

集中学习的地点在上海市电视大学,9天时间,我们集中听取了13场专家报告,考察了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行知中学、上海市市北中学4所名校。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还为本期考察班聘请了闻名全国的上海专家团队,有教授、研究员、学院院长、教育局长、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教研室主任,报告内容包括国内外教育发展比较、上海课程与教学改革介绍、学校特色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领导、学校文化建设、校长素质等专题。

集中培训之后,我们60名学员被分成9个小组,分赴上海市的9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进行跟岗学习。这9所高中分别是上海市光明中学、上海市延安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上海市市北中学、上海市控江中学、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其间,我们把自己当成跟岗学校的一员,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聆听学校的介绍及各项专题讲座,深入课堂听课;观摩升旗仪式及行政会等各种会议;深入各有关部门,座谈学校各个层面的管理经验。

上海之行,令我们开阔了眼界,收获了思想,见识了高中课改的样式……

环境育人的真谛

上海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从校园环境看,都是整齐中富有变化,雅致中蕴含大气,沉稳中透着活力。每每走进这些学校,我们都会被它们的环境美深深地吸引……

上海市市西中学创办于1869年,前身尤来旬学校,由中英混血的尤来旬女士创办,最初主要招收在沪幼年失去父亲的外侨子女;后来,学校几次易名,1946年由留美博士赵传家建立市西中学。步入市西中学的大门,便可见“好学力行”的校训刻写在该校好学楼、力行楼的墙面,惜时、守信的名句和永不停息的时钟时时处处提醒着师生“好学力行”只争朝夕。红色的塑胶跑道,绿色的球场,到处鲜花绿草,屋顶假山喷泉,地下体育场馆,以及力行楼大厅精致的壁画和电子大屏幕,这校园环境中的点点滴滴,共同营造着该校精致、典雅、大气、立体的校园文化,正所谓:用环境陶冶情操,用氛围烘托人格。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是2003年创办的市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园占地210亩,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设得当,教学区内各功能楼楼体设计新颖、美观、实用,楼内设施配备齐全,各楼之间连廊相接,高起点、高质量、现代化。该校把文化育人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让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中感受教育。立足该校校园,我们可以感受到,几乎每一棵树、每一面墙都在“说话”,到处是意味隽永的格言、警句,甚至每个班级的教室、宿舍都设有教室、寝室的格言。

……

不俗的办学品位,是我们对所到每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共同观感。单从环境育人上来看,便包含了两方面重要内涵:一是对美的追求,让环境中渗透美,讲究整体美和特色美,体现学校环境的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三美”的和谐统一;二是在环境的细节设计中体现独特的学校文化及教育品位。

我想,校园环境应该就像一门蕴涵着无言之美与智慧创造的潜在课程,它是一堂永远都听不到下课铃响的大课堂,有待我们深入挖掘……

校长的使命

校长应是现实的教育改革家:立足现实、不投降现实、逐步改进现实,研究课程、研究课堂、研究实践,对教学执著、对教育痴迷、对学问孜孜以求。此次跟岗学习,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上海的校长们丰沛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

第一,校长应是学校规划的能手

上海市光明中学有125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学校文化,但因地处黄浦区繁华地段,占地面积不足10亩,是上海市面积最小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与同类高中相比,该校生源基础不好,但他们秉承先辈传统,不卑不亢,在“德育首位,和谐发展,因材施教,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全力办特色学校,建设“精致的校舍”,培养“精良的师资”,开展“精细的教育”,打造“精品的学校”。

据了解,上海的校长上任3个月都要拿出学校的发展规划。通常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是先评规划,3年后根据规划完成情况再验收评估。教育部门注重打造学校特色,重视评审过程对学校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并因之成就了上海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百花齐放的办学格局。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等基本形成于3年评审当中,校长的学习和规划能力具体体现为校长对现有管理模式的解读、发展环境的营造、发展团队的打造、资源的整合、学校的定位、特色的提炼、发展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经营、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等。

正所谓:规划决定计划,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适合的规划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二,校长应是学习型人才的典范

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从数量走向质量;学校管理的重心则是从外控走向校本、从制度走向文化。因此,校长应成为管理专家和学习型人才的典范。

上海市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校长和学校管理团队的教育管理和教学业务的学习培训,经常组织校长开展理论学习及观课、评课活动,每周都安排有校长或分管校长培训,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科研室主任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研组长培训或学科教师培训等专题培训活动,并要求受训者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学校内部也自觉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除正常的班子例会、各处室例会、教研组备课例会外,学校每周还安排有1-2个学科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常规化开展丰富的培训活动,促使校长和教师不断学习、共同成长。

管理者成为学习者,管理过程成为学习过程,学校改进的方向成为校长学习的方向。学然后知不足。我想,包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理论、国际化视野、渊博的人文知识等,都应成为校长学习的内容。

第三,校长应是学校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著名教育家赵传家先生在创办上海市市西中学之初,就意识到要用一种精神来支撑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立魂”,他将“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简化为“好学力行”的校训。从那以后,市西中学的历任校长就把这一校训视为学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并与时俱进,发展完善。现任校长顾正卿视校训为传家宝、文化灵魂和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这样为我们解读了市西中学的校训:“好学”就是在学习态度上要勤学,在学习方法上要善学,在学习心态上要乐学,从而达到博学的境界。“力行”就是深入开展“三格三雅”教育。“三格”即高尚国格(笃志、爱国、民主、守法)、优良品格(爱心、责任、诚朴、崇礼)和健康性格(信心、恒心、悦纳心、同理心),“三雅”即志趣高雅(反映在气度上的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兴趣博雅、休闲有品位)、举止优雅(反映在日常行为举止上的基于中华礼仪传统、符合现代礼仪和国际礼仪)和谈吐文雅(反映在日常言谈上的有教养、有思想、知书达理、健康向上);“三格”是内在的品质要求,“三雅”是外在的人格形象。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发扬“求实、求高、求新”的办学传统,坚持“自主创新,综合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秉承“依托交大,内实外名”“稳定中求发展、继承中求创新”“学校靠教师发展、教师靠学校提升、学生靠学校成长”的治校方略,通过为学生开设“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人生规划”三个特色模块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通过搭建“生涯发展规划平台、形成连续递进德育体系和建设民主自治模拟社区”三大主体活动的形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全员树立“服务、创新、精品、协作、忧患、形象”六大意识,使学校形成了“和谐、发展”的主体办学思想。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没有奢华,只有本色;没有浮躁,只有稳重;没有虚妄,只有学养。大气,却不张扬;厚重,却不逼人;谦和,却不乏创新”。

……

上海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们在办学的过程中,准确解读校史,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各有其先进的校训、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做法深刻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在这里,学校文化真的是孕育文化,而不是粘贴文化。沿着正确的文化发展的轨迹,在继承中创新,这些学校已经创造并继续创造着学校发展的辉煌篇章。

第四,校长应是学校管理的专家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阮为校长精心打造学校“四大”办学特色:一是德育特色,追求“净、敬、静”的“三jìng”德育(清净、干净、安静);二是体育特色,选项修炼、多元发展,让体育运动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一部分;三是艺术教育特色,让合唱团、话剧成为学校的艺术品牌;四是科技教育特色,阮为校长亲自研发了学校的校园信息网络平台用于该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该校自主开发的低碳科技课程和课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属国内一流……

我们所考察的几乎每一所上海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都有各自鲜明的办学特色,并集中体现在课程特色、德育特色、体育特色、艺术特色和科技教育特色五个方面,形成了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体系。他们以学生社团活动为支撑,以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为主打课程特色。作为学校管理的专家,校长们基本都能以文化资源的挖掘为核心,以课题为载体提炼校训、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学校文化的核心元素,并通过管理部门将它们转化为行动方案,以制度的健全为保障,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各自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走“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以取得基本的文化价值的认同,进而靠学校的文化来凝聚教师,不断地提升教师。

特色依赖文化定位,文化定位依赖制度固化;而人的觉悟是在制度下形成的;有了制度,还应有制度的跟踪,制度的落实靠“走动”。

第五,校长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领导者

上海市光明中学的穆晓炯校长认为,课程设置要按“便于理解,便于操作,便于检测”的原则进行。比如该校的课程实施策略是“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特色化、研究型课程普及化”:对体现国家意志的基础型课程,该校按照课程标准,针对本校生源和师资的实际进行了校本化处理,在教学进度、难度、作业量、考试形式以及开设年级、课时量等方面进行了微调,订出校本化实施纲要,让教师认同、学生理解;拓展型课程是该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依靠教师的力量自行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理念,呈现为序列化,具有延伸性和发展性,如该校的“中国风·民族魂”德育主题活动课程、中国诗词鉴赏课程、中国书画(篆刻)课程、中国京剧欣赏课程、中国武术课程等,便呈现为一个年段发展的序列。

上海市延安中学在加强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也有独到的做法,他们做到了“三个优化整合”:一是优化整合国家课程教学资源,合理有序地安排好各年级、各学段的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科实际出发,处理好教材板块之间的衔接过渡,处理好难易度及教学时数,形成并完善相关校本资源。二是优化整合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课程资源。在原有的科技、人文、绿色教育为主线的各学科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整合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情和校情,开发六个模块为主线的课程设置,即“环保”“机器人”“科技”“实验与探索”“人文社会”“体育与健身”。另外,还将不定期开设活动课,聘请专家、校友,与各科任教师定期、不定期地开设各类讲座,或与学生进行座谈,以拓宽学生视野。各学科结合教材、学情,找准研究性学习和学生科技创新结合点,普及创新活动。三是优化整合学校三类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课程特色和传统,培育一系列“内容有深度、视野有广度、教师指导有力度、学生探索有充分自由度”的品牌课程。

……

课程活动本质上是学校文化建构的过程,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课程开发、课程类型、课程实施、课程整合等都体现课改理念,彰显学校特色,体现学校文化。校长是课程的领导者和设计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学生和家长是课程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课程激活学校,课程成就学校特色,课程成就师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校长和教师应有明确的课程意识:有了课程,才会有学校文化。而课程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深不可测,它就寄寓在学校各种常规的活动中,寄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活动精细化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课程意识,课程便会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做教育的有识、有心、有为之人,应该成为我们校长建设学校文化的行为目标。

第六,校长应是课堂的经营者

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们基本都能做到深入课堂,有的甚至亲自为学生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有些则定期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有些坚持每天听2节课……校长与教师一起在课堂中摸爬滚打,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引领课堂改革。如人人都上家常课、参评优质课,定期举办校内研讨、微型课题研究等活动,各校以多种方式加强对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的实证研究,打造“自习自研,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文化。二是推行有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建构知识,给学生以时间、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质疑;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教学视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师生在课堂上合作、共建,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等等。三是以名校、名师、名学科“三名并举”,打造高地,培养爱教乐学的优秀教师管理文化,以名教师催生名课程、打造名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基本功考核”“未来名教师”“板书练习评比”等活动。

一句话,校长必须深入课堂,成为课堂的引领者、经营者和实践者。

第七,校长应是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与实践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徐向东认为:作为一校之长,不仅应有主人翁意识,以身作则,还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乐于博采众长的品质、阳光洒脱的良好心态,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施人以爱,赐人以福”的作为。为此徐向东校长提出了校长必备“十二心”:事业心、责任心、中心、爱心、苦心、专心、耐心、恒心、雄心、信心、虚心、平常心。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自身品质的严格要求。此外,他还对学校干部的为人处世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一把尺子——接受批评时达到的三种自我心态,平静、愉悦、感激;一种风格——推功揽过,忍辱负重,宽以待人;一个定位——缺谁都成,缺谁都不成;一条渠道——主动交流,不怕交锋。他认为,领导干部一旦拥有了这样的胸怀,工作起来势必驾轻就熟,得到群众拥戴。

每一次交流,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上海的高中校长们对教育深深的情结。他们有教育追求,并勇于实践;他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他们形象简朴,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以家长和学生满意为最高服务目标,精英教育大众化……

第八,校长应是“教师第一”的践行者

上海市七宝中学把教师队伍建设分为五个递进层次:第一层次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包括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集中结对培训,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双语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培训,全体英语教师的语音实景、外教培训和出国轮训,教师的身体素质训练,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等等。第二层次是专业修养和专业精神培训。包括系统的师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给每位教师订阅教育类报刊,赠送专业发展书籍;请专家、教授、研究员来校做各类专题报告;寒暑假布置教师撰写“文论摘抄”“文摘点评”“教育故事”“读书随笔”“教育教学案例”“综述文章”和“教育教学论文”等;要求教师制订与学校同步发展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评选“十佳青年教师”“十佳德育工作者”“十佳树人奖”;成立教师人文社团(如读书班、钢琴班、国画班、礼仪班、英语口语班、DIY俱乐部、摄影沙龙、陶艺沙龙、钓鱼协会等),满足教师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第三层次是教、研、训一体化的教育研究与课堂创新能力培训。包括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与研究;常态环境下课堂教学问题研究——常态环境下学生学习问题研究;“有效教学”研究——“以学定教”研究。第四层次是鼓励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超越、拓展专业发展空间,比如开设拓展型选修课、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社团建设等。第五层次是鼓励教师潜心研究,著书立说,培养专家型教师。学校专门成立有教师教科研成果档案室,请资深编辑帮助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整理他们的教科研成果,撰写学科教学专著。学校出资请编辑部的专业人士帮助审稿并作初步梳理,经作者进一步修改,达到出版要求,正式出版,满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只有教师第一,才会有学生第一。这几乎是上海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们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虽然他们不能保证给教师优厚的待遇,但定要保证给教师一个宽松的、适宜发展的空间,多给教师一些人文关怀。校长们深知:教师的人生是学习的人生,学习的人生是发展的人生,发展的人生是创造的人生。他们营造教师学习的氛围,创造教师学习的机会,关怀教师的心灵世界,营建为教师发展的三种机制——主动发展、互动发展、滚动发展……

理性的理想课堂

上海在经历了十年课改的沉淀之后,开始理性地寻求自己所要的理想高中课堂。

第一,让课堂教学适度回归传统

优良的传统都是经典。在上海的高中课堂,我们听到的课,平实而高效,大多数以讲练结合为主,适当施以学生讨论。其实教育理论早就告诉我们,教学方法细分可以有上百种,而基本类型不外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五六种。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学习的铁律有三条:一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二是先教后学,以教导学;三是温故知新。至于采取哪种教学方法,因生而异,因材而异,因师而异。关键是注重常规和常态,做到精细和精致。

第二,倾心打造家常课

家常课是没有粉饰的原生态的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打造家常课,可以给教师练气、练功;给学生练说、练想。上海的高中课堂,首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坚决摒弃教师一讲到底,强调学生课堂自主;其次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研究性,不是单纯地记忆、训练,而是强调学生自修自研;再次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性,不提倡以一种固定的模式代替课堂的多姿多彩,强调教师要独树一帜。

第三,深化分层教学

深化分层教学,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展,并被充分认可、引领。如上海市延安中学在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等学科实施分层教学,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都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素质;而针对资优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的实际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辅导计划、管理制度,及时总结实验成果,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效果也非常好。

第四,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进入二次课改的上海校长们从浮躁与喧闹中平静下来,他们反对热闹、肤浅而浅薄的课堂讨论和提问,倡导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科本质,组织有价值的课堂讨论,强调“脱离了学科内容的课堂讨论是一种缺失”。他们推崇叶澜教授“五个实”的好课标准——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这样的课堂不强调花样而注重实效、高效,课堂容量大:教师注重知识的联系、拓展、延伸、迁移,学生能学懂的基本不讲、不懂易错的多讲详讲;教师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各科基本都编写有学案,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跟踪。

犹记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徐向东校长所说,“课本上有的不讲,课堂上教的不留作业,留作业的不考”,它是交大附中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这个“境界”,令我印象深刻。据我的理解,课堂教学是需要有趣的,但有趣是应为有效服务的;课堂教学是需要理想引领的,但更需要理性谋划;课堂教学是需要艺术的,但更需要技术的支持。我们的课改,应当理性地追求理想的课堂。

感受教育的本质

教育应该用教育应有的方式去进行。教育是爱,是尊重、关注、引导、唤醒和塑造。教育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爱,也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创造和表达爱,做到“受爱”与“创爱”并举。在上海,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尊严、责任和追求……

第一,真正的教育是有尊严的

教育的尊严首先体现在:教育是有思想的教育,没有思想的教育是浅薄的、平庸的。

在上海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德育以育德为主,德育的活动设计和课程开发都做到了细致入微,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关注自身到关注他人,从关注屋内到关注窗外,从关注上海到关注全国,通过亲身体验来回答“如何树魂立根”的时代命题。这些学校有一个育人的基本模式,即以品德养成为先导,以个性培养为核心,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发展为重点,以情感陶冶为动力,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该模式已经把教育的主要因素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如上海市光明中学2004年推出品牌课程“中国风·民族魂”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体现了民族精神,还具有时代特征。活动按教室分布区域对应中国版图的大体位置,将全校所有的班级、学生团体与34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挂钩”。然后,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挂钩”省市的历史、经济、社会、人文及发展情况,最后以黑板报、网页、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了解催生喜爱,喜爱需要展示、表达,于是学生一封封带着热爱和建议的书信,自发地飞向了各省市的父母官。很多省(市)的领导回了信,邀请学生去参观访问,邀请该校与当地学校结成友好学校,福建省还把“首届上海闽商发展论坛”安排在了上海市光明中学,我们广西自治区政府也邀请光明的学子参加了世博会广西馆日的活动。

教育的尊严还体现在:教育是有智慧的教育,没有智慧的教育是教条的、乏味的。

上海的这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宣传片是学生解说的,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是学生来组织的,班徽、班级精神是由学生自己提炼、设计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内部的管理更是由学生自行设计、组织和传承的……归纳起来,这里的教育智慧鲜明地体现为: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天空,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给学生天空”,包含以下几个开放的层面。一是各校采用分层、分类、分阶段教育教学的策略,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开放性。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感悟人生、体验创造。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二是时间的开放性。这些学校每天早上八点以后上课,下午基本都是选修课,四点半以后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学生课外作业少、不上晚自习,周末、节假日不补课;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有保证。三是空间的开放性。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球馆、舞蹈室、钢琴房等场所和设备几乎全天向学生开放,包括周末、节假日。

第二,成功的教育是有责任的

教育的责任体现在:教育担负着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责任。上海的这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育人目标,尊重学生,把学生的发展放到整个社会大背景当中,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成长中的、发展中的人的责任,对学习中的、生活中的人的责任,以及对社会中的、国家中的人的责任。

如上海市延安中学为了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出击,以德育网络为手段开展德育活动:一是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在引导学生充分享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网络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筛选与合理利用能力;二是利用上海市德育网,随时掌握全市德育的精神理念和最新动态,交流借鉴兄弟学校成功的德育经验;三是利用网络的便利,以网络为媒介,密切学校、年级组、班级、家庭之间的联系,建立年级组与班级网页,开设校长信箱、家长留言簿,并及时上报、反馈有关信息,引导教师、学生、家长正确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纽带,让网络成为贯穿德育工作的红线。

第三,优秀的教育是有追求的

教育的追求体现在:教育是真善美的事业,学校教育过程及其自身充满了审美教育的元素。审美教育,在理论层面,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整合教育资源;在实践层面,就是按照教育规律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教育自身的美,使教育活动从校长到教师,从教学、管理到学校环境等一切都是美的,让师生在走进教育过程的同时走进美,引导学生在美感愉悦与精神自由中健康地学习、成长。这样,我们的教育便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育,教育过程便可成为一种表现美学智慧与价值观念的活动。从这个角度讲,所谓的审美教育,可以说是在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基础上的人格教育;是在关注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素质教育;是在提高生命质量、人生价值和对人的终极关怀基础上的生命教育。

上海市市北中学对学生开展“四个一”德育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一天内为父母做一件事,一周内为邻居做一件好事,一个月内参加一次社区活动,一学期内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增强,道德素质大大提高。

我想,教育者的心中应该有,也必须有这样的追求。在审美教育的视野里,学是起点,是过程,是手段;真善美是终点,是结果,也是目标。德育是学校特色的源泉,分数可以不高,但人格一定要高尚。每一所学校在德育方面都可以大有作为。

校本科研常态化

让校本科研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基本都做到了教、研、训三位一体。学生有研究课题,教师有研究专题,学校有研究项目和研究型课程,教研员有研究领域,教授有研究引领与指导。印象最深的是,在这里,各级教研室的指导作用发挥得非常好。如1996年上海就成立了5个研究所,在中学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都拥有了一支支强大的研究团队,他们总能针对不同阶段课改推进过程中的课堂情况发现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中无法绕开的发展中问题,适时地开展一些优化教学各环节的实证研究,再将研究的初步成果以专题、课题或者项目的形式下移到学校去进行试点、试验、研讨、示范、推广,并经常性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和交流,让各种学术观点在实践中互相碰撞,再实践、反思、改进……经过一轮又一轮这样的反复,教师得到成长,校长得到历练,学校得到发展。

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这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工作常态。概而言之,其科研工作有以下四点保证:

第一,科研管理制度化

为了规范科研工作,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学校都制订了有关教育科研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体系。

第二,研究内容实用化

学校申报立项的课题大多是立足于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重在开展有利于教育改革实践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第三,开展行动研究

首先是推出一批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供老师们学习,在网上投放优秀课例资源(本校、外校)供老师们观摩并撰写学后的心得体会。其次是教研组采取“同课异构法”和“同课持续改进法”,进行比较、切磋、打磨,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再次是通过教学反思改进课堂教学,鼓励教师课前反思,既写教案又写学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督促教师课中反思,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行为,使之符合教育规律;倡导教师课后反思,发现新的教学契机,为以后改进教学提供方向。

第四,建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促进合格课、优质课、创新课的打造,进而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行为,钻研教育艺术

各校既可以采用申报的方式:青年教师原则上要申报合格课,中年教师原则上要申报优质课,骨干教师原则上要申报创新课。也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分批次地实施精品课的打造工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体现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满意度、知识掌握量、能力提升度、情感交融度等项目,具体实施方法有问卷调查、学情调查、质量抽检、学生面谈等。

校本科研因为植根于课堂,所以出名师;因为植根于实验,所以出成果;因为植根于实践,所以出专家。

回顾历时一个月的上海跟岗学习,这是一场广西示范性高中校长与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的完美际会;在这场际会中,我们得到了成长,并在反思自己办学得失的同时,初步感受到了前进的方向和出发的起点。我们坚信:经历决定阅历,态度决定高度,眼界决定境界,作为决定品位。

面对上海的高中教育,我们高山仰止。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得与上海一样好。

(责编白聪敏)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学校推介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