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灵 畅想语文
2012-04-29林丽霞
林丽霞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有太多的讲解和不达标准答案不罢休的引导,课是充实的,但往往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学生被圈在一个用标准答案和规矩筑成的圈子里,虽偶有挣扎,但大多碰壁。因此,我常想起一句话:“给我一个空间,我要放飞心灵。”
一、放飞心灵,冲破束缚
放飞心灵,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由飞翔,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冲破思想束缚。因为,在重重的包裹下,在旧思想的左右下,就谈不上创新,心灵也无法飞翔。
案例一:《狐假虎威》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评价也是用一种有色眼光来看待狐狸,把其作为反面角色,对狐狸的批评是一筐又一筐。而狐狸的做法真的就是一无是处了吗?“狐假虎威对不对?”我在班里首先搞了个民意测验,结果,只有3人是赞同狐狸的,而其他人对狐狸持的是反对意见。接着,在我的鼓励下,班级里掀起了一场辩论赛,双方力呈自己的理由。反对狐狸的同学主要是认为狐狸撒谎是错误的;赞同狐狸的同学则认为狐狸虽然撒谎,但是为了在危险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性命,是聪明的做法。
简析:双方的口舌之争很让我高兴,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在我们家长、幼儿园以及我们小学教育的熏陶下,我们的儿童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乌龟和兔子赛跑,赢的肯定是乌龟,以至于有些孩子在回答“乌龟和兔子谁跑得快?”这样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乌龟跑得快”。寓言和童话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想象,拓展我们的思维,也是为了告诉我们或儿童一定的道理。有些事或物是具有两面性的,就如狐狸一样,我们可以说它很狡猾,但换一个角度想它也很聪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才谈得上教材体验的多元性,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也才有创新的可能。也就是说要想产生新思想,就必须摈弃各种先入之见,进行创造性思维,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方法去看待事物。因此,不管学生的辩论结果如何,他们的思维定式已经受到了挑战,他们已经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我想,辩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二、放飞心灵,把握机会
学生的思想是个万花筒,他们的世界比成人精彩,有时甚至是成人所无法想象的,或者以我们的观点来说是错误的。然而,错误中不乏宝藏。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就谈不上心灵的飞翔,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在避免错误的同时,必将丢失宝藏。
案例二:在教学古诗《春晓》的时候,我把诗写在黑板上,反复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体会,一个同学突然冒出了一句:“老师,你最后一句的标点加错了。”我吃了一惊,连忙翻书对照。最后一句是“花落知多少”。我的标点符号没错呀?!我感觉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个孩子平时比较调皮,课堂上经常随便说话,因此,我怀疑他是不是故意捣乱。对此,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理睬,接着往下讲。但我还是给了他一个说话的机会,问他:“那么你认为这儿应该是什么号呀?”他小声地说:“我认为这儿应该是感叹号。”我忙问:“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他见了我的笑容和鼓励,于是大胆地说:“诗人想起夜里的风雨,为那么多花儿的凋落感到难过,感情非常强烈,所以应该用感叹号。”“好,老师现在就把它改成感叹号,你能为大家读读吗?”其读了起来,果然是沉郁顿挫,无限伤感,连我都给打动了,同学们也都纷纷赞同他的提法。在他的带动下,又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儿应该加的是问号,理由是诗人的这句诗也可以说是一个问句,是对春雨、春风的提问。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一时间,教室里众说纷纭,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看法,说得头头是道。我没有强制学生服从哪一个观点,而是把三个句子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他们反复朗读、比较,并分小组讨论。在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交流之后,学生终于有了自己的体会,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加感叹号的时候,诗人的感情色彩太浓,可以说是很伤心;当加问号的时候,诗中的感情色彩较淡,体现不了诗人惜春的情怀;当加句号的时候,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浓淡适中的。
简析:到此,我觉得我已经不需要再说些什么了,学生对古诗情怀的体会,已超出了我所预料的范围,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深度了。我很庆幸的是,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我没有扼杀,而是给了他们一个说话的机会,也给了我对他们重新认识和欣赏的机会,更给了自己一个机会。正是有了这个机会,课堂才精彩起来,学生才有了发展,认识才进一步提高,体会才更深刻,我们的合作才更愉快。其实,有了说话的机会,学生的灵感、学生的个性体验才能得以表达;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体现。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应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尤其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更容易迸出火花。
三、放飞心灵,精彩纷呈
放飞心灵就是要冲破束缚,就是要允许答案的多元化,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和存在,不再以教参为唯一标准,而是你有理,你就是正确的。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让课堂精彩纷呈。
案例三:在教学《雨点》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标准答案是:池塘里的水是不流动的,所以,雨点在里面睡觉;小溪里的水流得很慢,所以说雨点在里面散步……而孩子的回答要精彩多了:雨点在空中往下落的时候累了,所以在池塘里睡着了;雨点想欣赏小溪两岸美丽的景色,所以它在小溪里散步;雨点在小溪里散步是因为它对地上的世界很好奇;雨点在大海里跳跃是因为它见到了海洋很兴奋……
简析: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遨游,我们又何必让标准答案成为一道枷锁呢?给学生空间,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吧,让我们成为他们飞翔的欣赏者和指路人……
(安溪县西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