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家伙”兰小龙

2012-04-29苏阳

电视指南 2012年6期
关键词:母题围观小龙

苏阳

一个时代,二三素心人,静静地编织属于自己的“技艺之心”。

有一种编剧从不按理出牌,他们不接受市场订单式写作,而是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闷头创作。这样的编剧不多,但个个都是行业中的精英。兰小龙就是个中翘楚。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特性,还有一种难以驾驭的高度。不论是《士兵突击》,还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与《生死线》,从小人物到战争反思、英雄主义,在最沉重的地方展现最卑微的人性。

最新作品《好家伙》,兰小龙励精图治,一写就是三年。在这人心如浮漂的时代,他对自己手艺的敬畏令人感动。侯孝贤在拍摄台北故宫的纪录片时,反复引用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的那句名言:“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找到的位置。”而兰小龙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这句话的注脚。

电视指南:作家都有一个母题,有些作家穷其一生都是在围绕着这个母题来写作,你的母题是什么?兰小龙: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承担责任的自由。如果你不能承担责任,就不要妄谈自由。自由是什么?不是纵容自己的欲望,也不是把一个东西扔在一边,所谓自由就是你把一件事情完成以后,才叫自由。

电视指南:《好家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你想通过它来传达什么?兰小龙:笼统地说,《好家伙》算是生存在绝境之中的励志剧吧。像我自己最喜欢的两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楚门的世界》,也是讲绝境之下的人物选择,虽然他们一个是阶下囚,一个是真人秀。

电视指南:《好家伙》在演员的配搭上,你有什么特殊的考量?兰小龙:我特别在乎演员在配搭上的微妙喜感。因为《好家伙》的主要人物在外观上让人永远不放心,有猜忌,但与此同时,他们彼此之间还渗透着一种信任。很矛盾吗?其实不。因为信任这个东西,在没有猜忌的前提下,是根本不存在的。就像我刚才说的,没有责任的自由是不成立的。我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辩证唯物论作家,喜欢把生活中完全相反的逻辑拉到一起,然后得出一个它们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结论。

电视指南:据说你对《好家伙》的导演提出很高的拍摄要求。兰小龙:我对导演提出的要求就是:不是每集一个变化,而是每场一个变化。你在现场导戏的时候,每一场至少要找到1~2个兴奋点。

电视指南:《好家伙》是你最新创作的三部曲之一,这三部曲有无互动或延展?兰小龙:当然有。至少比《星球大战》系列的联

系更紧密。这三部曲都发生在1910年到1940年,也就是中国的近代史,但它并非中规中矩的近代史。它要讲的其实是江湖的成长和消亡。

电视指南:你被人所熟知的绝大部分作品(包括话剧),都离开不开“军旅”、“战争”等固定化的元素,会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自我局限?兰小龙:不会。因为我写的每一部戏的主题都不一样。所谓的“军旅”、“战争”之类只是皮囊,是表达精神主旨的一个“摆渡”。

电视指南:都说文人相轻,可是在编剧圈,你的口碑是“没有之一”的最好。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你认为什么样的编剧才算好编剧?兰小龙:这个有点过誉了。我写作,没什么捷径,不过是多用点心而已。比如一集电视剧,有人写到1.4万的字数就觉得很了不起了,但我的剧本远远超过这个字数,最多的一集我能写5万字。当然字数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但字数通常能反映一个编剧的心态。心态不端正的编剧在写作时只会考虑自己的既得利益;好一点的编剧在写作时会琢磨对白的深浅;再好一点的编剧会考虑演员怎么说对白;更好的编剧会想到整个剧组该如何去拍这个戏;最好的编剧则会思考整部戏从头到尾该如何运作。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好逸恶劳,干活儿喜欢推脱责任,只揽走自己分内的,剩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编剧不是小说家,它不是一个人的劳动作业——在业内,一个最好的团队就是,每一个人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都会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工作属性——反过来这也会给你的功课加分。比如当编剧把自己当成演员来写戏时,就不会写成不说人话的案头剧本。一个300人的剧组有30个人在动脑筋,就是一个非常牛的剧组。但现实情况是:动脑子的人通常不会超过3个。

电视指南:平时关注微博吗?兰小龙:我到今天为止都还没有在微博上发现

《好家伙》

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我不是一个喜欢围观的人,更不认为围观可以改变什么。围观别人微博和围观街头打架相比,我宁可选择后者。

电视指南:有人说中国目前特别缺乏类型片,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兰小龙:我一直认为类型片是为了购片方便而定制出来的一种规范。从我个人的审美趣味来说,我不太喜欢类型片,因为我不喜欢太纯粹的东西。事实上,你看现在热播的电视剧,都是好几种类型糅杂,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但说到底,这终归只是一种讲故事的手段——任何题材、任何故事,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把宝押在人物身上。

电视指南:罗布特 ·麦基来华教学时,针对中国特色的审查制度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一是用预言的方式;二是把故事放在过去或未来。前者如《动物庄园》,后者如《1984》。你写的《好家伙》,甚至以往的作品,是否也在运用这种方式?兰小龙:我从来不考虑审查制度。作为编剧,唯一需要我去考虑的就是如何超越题材本身的局限性。比如《士兵突击》,如果我单纯做一个现代军事题材的作品,那一定很失败。我希望它有更完满的涵盖。一个人只有通过对比和联想,才能得出一个来自于他自己的客观的答案。不能别人说黑你就跟着说黑,任何试图用人云亦云来代替独立思考的行为都是不智的。我希望我的观众有辨别和思考的能力,而我能给予观众的就是这样一个纵横捭阖的戏剧空间。千万别指望我能告诉你标准答案,因为我的答案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忽悠你的。戏剧不是新闻通告,常常混淆真相和立场,并且把观点强行输入给你,告诉你这个是错的,我这个是对的。戏剧最重要的就是思辨的过程,这可能是我喜欢戏剧的唯一原因。

猜你喜欢

母题围观小龙
El regreso del dragón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小小小小龙
被围观的网络生活
围观古代名人的错别字
朋友圈,欢迎围观
刘小龙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
风中的祈祷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