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快递
2012-04-29莲实
莲实
美国联邦快递1984年进入中国,是较早看准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外资公司之一。
联邦快递(FedEx)是一家国际性速递集团,世界第一大航空货运商,提供隔夜快递、地面快递、重型货物运送、文件复印及物流服务,总部设于美国田纳西州。其品牌商标FedEx是由公司原来的英文名称Federal Express合并而成。其标志中的“E”和旁边的“x”刚好组成一个反白的箭头图案。
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联邦快递公司2012年6月19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在截至5月31日的2012财年,该公司盈利大幅增长。财报显示,2012财年全年,联邦快递净收入20.3亿美元,比上年的14.5亿美元增加40.3%;如果扣除飞机减损等费用,全年利润为20.9亿美元,高于上年的15.6亿美元;折合每股摊薄盈利6.4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3%;总收入427亿美元,高于上年的393亿美元。
他们使地球转得更快
在美国企业的发展史上,联邦快递公司是几个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是企业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精神的代表。1979年12月的《幸福》杂志称联邦快递公司是“70年代最成功的十大企业”之一。《邓氏商业月刊》称联邦快递公司是“1981年管理最佳的5家公司”之一。联邦快递公司还被誉为“美国100家工作条件最佳的公司”之一。1990年,联邦快递公司因服务完善获得了极负盛名的“马尔科姆·鲍得里奇奖”,联邦快递公司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这项大奖的服务性企业。
联邦快递运送的货物五花八门:有鲜龙虾、鲜花、水果、飞机轮胎、电脑部件、玩具、血浆等。联邦快递公司也接大件货物,例如F-1赛车。在2000年,联邦快递从北京为华盛顿国家动物园运送两只大熊猫……
在联邦快递公司,不会因为任何突发事件和偶然因素而影响快递业务。公司的座右铭是“准时世界”。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9·11”之后,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禁空令,但是联邦快递公司却在12小时之内租用800辆卡车,继续开展快递业务,结果大部分货物的交货时间仅比规定晚一天。联邦快递公司拥有自己的卫星和美国本土上最大的气象观测站。每天夜里都会有两架空载的货机在东西海岸之间穿梭飞行,以备意外。
一个热爱飞行的人
1944年8月11日,弗雷德·史密斯出生在美国孟菲斯市郊马克斯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著名人物,靠着勤奋工作创办了迪克灰狗巴士公司、“托德尔酒家”餐饮公司等其他产业,而弗雷德是父亲最宠爱的小儿子。
弗雷德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很好,同时,他还十分喜欢飞机,为此他15岁就拿到了私人飞机的驾照。1962年,他进入了著名的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政治学。但据弗雷德自己后来说,他并不是一个优秀学生,因为他更感兴趣的是社交活动。在这里,他对飞机的爱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报名参加了海军陆战队后备役军官训练班。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写了一篇学期论文,对当时包裹不能直接运送到目的地,而必须经由多家航空公司转运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他提出,对一个能够直接运输“非常重要、讲究时效”的货物的公司来说,可能存在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创立一种隔夜传递服务公司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弗雷德的教授却认为,论文中的许多观点虽然有某些可取之处,但这些观点是行不通的。首先,联邦政府对空运航线的管制将妨碍这种服务;另外,已经利用客运航线运送包裹的老牌航空公司的竞争也会使这样的服务得不到成功;而且,任何新创办的公司难以承受提供这种服务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尽管如此,弗雷德·史密斯创办隔夜快递公司的初衷始终没有动摇过。
1966年,弗雷德·史密斯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了经济学学士。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员,并到越南战场服兵役。1969年,史密斯从越南战场回到美国后,先购买了一家叫阿肯色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公司,使之变为收购和销售旧飞机的交流中心,两年就赢利25万美元。但史密斯远未满足这样的成功,他在大学时提出隔夜递送小包裹的想法一直使他念念不忘。
它本来会破产五六次
联邦快递公司的一个雇员曾说,“在联邦快递公司成立后的最初三四年里,它本来会破产五六次,但弗雷德·史密斯不愿放弃。他真是个不屈不挠的人,怀着对前途的无限信心和十足的勇气,他创造了奇迹。”
1971年6月28日,“联邦快递”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小石城旧址。公司正式成立以后,弗雷德"史密斯便积极努力地争取第一个大客户,寻求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签订服务合约。在弗雷德·史密斯看来,自己提供的隔夜传递可以为对方节省大量的金钱与时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弗雷德·史密斯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周以后他得到的却是联邦储备系统拒绝接受“隔夜快递”服务的消息。
初战失利后的联邦快递公司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联邦储备系统的回绝,弗雷德·史密斯的朋友、竞争对手和传播媒介都认为他把继承的财产用于搞联邦快递公司的冒险简直是疯了。
弗雷德·史密斯并没有被铺天盖地的反对声吓退。通过对市场潜力更深入的可行性分析,重新制定了营业计划。新的营业计划比原来的计划复杂得多,所需资金投入量也很大,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运输工具——飞机和汽车,还要在全国建立服务网、开通多条航空线。此时的弗雷德·史密斯表现出了一个企业家不可多得的胆识,毅然决定把自己全部家产850万美元孤注一掷地投入联邦快递公司,然后,他竭尽全力对华尔街那些大银行家、大投资商进行游说。很快,他筹集到了9600万美元,创下了美国企业界有史以来单项投入资本的最高记录。
在获得风险投资之后,弗雷德·史密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了33架达索尔特鹰飞机,因为这种飞机体积小,不需要向民用航空委员会申请执照,咨询公司还向他提供了一大批熟悉空运业务的管理人员。一切准备就绪,1973年4月,联邦快递公司正式开始营业。
联邦快递公司一开始向25个城市提供服务,但令人失望的是,第一天夜里运送的包裹只有186件。在开始营业的26个月里,联邦快递公司亏损2930万美元,欠债主4900万美元,联邦快递处在随时都可能破产的险境,公司的早期支持者打起了退堂鼓,不肯继续投资。这是联邦快递公司最为艰难的时期。有一次,他走投无路竟然去赌博,用赢来的钱给工人发薪水。为了抵偿公司的债务,他卖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甚至伪造律师签字,从家庭信托基金中提取本属于他两个姐姐的钱。
为了改善经营情况,弗雷德·史密斯竭尽全力争取客户,开拓市场,为得到美国行政总局的合约,联邦快递公司在西部开辟了6条航线,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他把价格杀得很低,以至使人怀疑是否还有利润。而弗雷德·史密斯却着眼于更长久的利益,他认为尽管这笔业务并没有很高的利润,却可以用来充当公司的门面。
1975年,公司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当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7500万美元。这时候的联邦快递公司,已经拥有3.1万个固定客户。联邦快递公司为全国各地的客户运送零件、血浆、移植器官、药品等各种需要迅速运递的物品。到1977年年度,联邦快递公司终于走出困境,经营收入突破1亿美元,获纯利820万美元。
飞虎国际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重量货运公司,也是美国航空货运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1988年末,弗雷德·史密斯终于等来了机会。飞虎国际航空公司的最大股东、信实金融服务公司董事长索尔·斯坦伯宣布收购不在他名下的飞虎公司83%的股份。听说有人要收购飞虎公司,弗雷德·史密斯立即加入角逐,他以每股20.88美元,高出飞虎公司股票市场价格6美元的价格确保了收购的成功。
飞虎国际航空货运公司最具有吸引力的是在过去40多年中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国际航线。当时,飞虎公司号称在21个国家里拥有长达45年以上的航空权和降落权。也正因为如此,飞虎公司才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重运量货运公司。在它所有的运输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波音747型大型运输机,它们的飞机可以在五大洲的上空飞行。在弗雷德·史密斯看来,飞虎公司所拥有的航空权和机场起降权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花钱买到的。收购了飞虎公司之后,联邦快递公司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因为没有着陆权而把许多国家的业务转交给其他航空公司,可以直接在这些航线上使用自己的飞机运输货物,从而为大大改善联邦快递公司海外营业状况提供了重要条件。
说说奇迹
现在联邦快递每星期可提供26班货机往返中国,在亚太区内聘有超过1万名员工,服务逾3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业内无可比拟的跨太平洋空运速递服务。
联邦快递自设MD-11和A310宽体机队,每星期提供超过四百班货机往来曼谷、北京、宿雾、胡志明市、香港、雅加达、高雄、吉隆坡、马尼拉、大阪、槟城、汉城、上海、深圳、新加坡、苏比克湾、悉尼、台北和东京,以及欧美多个主要城市。
但是我们观察联邦快递,如果能够做到微观细致的话,可能会有另外一些感想。这家公司从成立至今不过40年时间,却迅速超越了很多老牌的运输公司和邮政公司。仅仅是因为其领导者和员工更聪明和勤奋吗?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越来越依赖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那种从原料基地通过铁路、公路甚至运河把原料运至大工厂,再由工人制成体积庞大的工业产品的时代正在悄然消失。许多制造质轻价昂产品的公司不再依赖于接近原料产地,技术人员、科学家和管理人员已经成为经济结构中最难得的商品。因此,许多公司纷纷把自己的企业设在能够吸引科学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地方,诸如文化享受、高等教育、娱乐消遣和环境气氛都适合他们兴趣的地方。而工厂的制造设备可以设在旧金山、波士顿、纽约的郊区,还可以设在巴哈巴群岛。
这一新的产业布局造成了人员和产品的分散,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传统的邮政传递和货运公司在可靠性和时效性上都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在美国的运输市场上,急需要一种能够保证快速、可靠地传送货物的公司出现。这是时代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
弗雷德·史密斯就是敏锐地发现这一机遇,并勇敢地接受挑战,紧紧抓住历史契机的。至于联邦快递在世界各国的全面扩张,更是拜经济的全球化所赐。可以说,联邦快递具有“后发优势”,是“应运而生”的。
近来很多人喜欢谈“中国模式”,或者说“中国奇迹”,实际上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中国30年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前提。一个是人力的低成本优势;另一个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了,我们才成为世界工厂,才解决了大量就业,才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和联邦快递一样,中国也是搭上了全球化的便车。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先生非常巧妙地把几年前杨小凯与林毅夫关于“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的争论结合起来看。林毅夫的“后发优势”论指的是,后发展国家可以从先发达国家那里很快模仿到技术,不用重复先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这里边也当然包括经济全球化等“制度优势”。而杨小凯的“后发劣势”论指的是,正因为后发展国家可以轻易地模仿技术、快速发展经济,所以会缺乏改革自己的制度的动力,结果牺牲了长久繁荣的机会,后发便利反成了“劣势”。
几年前,人们更多看到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所以那时不少人认同林毅夫的“后发优势”论。但是现在,我们的确正在经历杨小凯讲的“后发劣势”,比如因分配不合理造成了贫富悬殊,结果就是消费低迷;其次,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最近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论很激烈,就是人口红利消失的前兆,然而我们在思维上仍然没有走出人力低成本的窠臼。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越来越明白,世界上没有奇迹。或者说我们创造的奇迹,英国人也创造过,德国人也创造过,美国人和日本人也都创造过,联邦快递也创造过。中国已经有了30年的后发优势,下一步继续发展要靠从制度上扭转后发劣势,而决不能过于迷信“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