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证券市场“魅力”迷人,众IT企业踏上“海归”路

2012-04-29吴勇毅

软件工程 2012年6期
关键词:概股私有化魅力

吴勇毅

国内政策的强力支持、资本市场的利好频出以及欧美经济不景气,国内IT企业正掀起了“双峰潮”:一是A股上市潮,二是回归A股潮。在双峰潮的效应下,使得我国IT企业IPO融资规模及企业占比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企业A股IPO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IT企业境内外IPO(企业股票上市)融资金额之比已大幅高升至14.6倍,与2007年的0.9倍形成鲜明对比,创历史新高。而自去年8月土豆在美上市以来,只有唯品会一家在今年3月成功赴美完成IPO,但表现十分惨淡。

今年1—4月,A股IT企业IPO数量已达到20家,在今年全部完成首发的87家企业中占比高达31.7%;合计融资达107.5亿元,占到今年A股IPO融资总额(626.3亿元)的23.2%,而同期中国IT企业境外IPO融资金额仅为7.3亿元。同时,IT企业在A股倍受投资者的热捧,远方光电、人民网分别以51.72倍、46.13倍的近期较高IPO发行市盈率完成首发,蓝盾股份等也创出今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最高涨幅,飙涨93.6%。

专家预测,未来IT企业A股上市潮、回归A股潮或更为强烈。根据证监会公布的A股IPO在审企业名单显示,截至4月19日,已申报A股IPO企业数量达到661家,其中IT企业达到146家,占比高达22.6%;而目前已过会及已核准发行的IT企业为18家,占所有已过会及已核准发行企业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至23.1%,超出了以往IPO融资的重点行业制造业、能源及矿业等。

内外冰火两重天,IT企业热衷A股上市

曾几何时,在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城的证券交易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是许多中国IT公司首选与梦想。那么如今国内IT企业为何冷淡海外IPO,热衷A股上市,甚至纷纷“海归”国内A股?

经济政策的扶持、A股市场利好的频出,让国内IT企业转而更多地开始寻求A股上市机会。随着证券会新主席郭树清大刀阔斧的改革——强制现金分红、引入养老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打击内幕交易、降低证券交易成本、在创业板基础上推出新三板,A股上市制度日益完善,而国家政策上对于IT行业的大力扶持,明确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扶持小微企业上市,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IT企业将目光重点瞄准了国内A股。去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指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今年4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进一步给予IT企业所得税税收减免,并在资产折旧上给予优惠年限,鼓励IT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

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则指出,受到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衰退影响,欧美证券市场不振,加之中概股频现信任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资本市场对中概股屡举红灯,中国IT企业海外IPO举步维艰。不但海外难于上市,反而让已在海外上市的不少国内IT企业萌发退市念头。据悉,去年有超过一半的中国概念股公司股价跌幅在50%以上,这令许多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大为不满,认为没有反应上市公司应有价值,接连发布公司私有化方案,寻求从美国股市退出。

2月14日,盛大(SNDA.NASDAQ)宣布,公司特别股东大会多数股东投票赞成、批准了CEO陈天桥拟以23亿美元收购盛大在美发行的社会公众股份的提议,退出美国股市。而在3月12日,优酷网(YOKU.NYSE)与土豆网(TUDO.NASDAQ)宣布以100%换股方式合并,交易完毕后,土豆网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

如今,中概股的退市名单中,正不断地增加着新成员。据罗仕证券日前统计,从2011年至今年4月,共有近30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或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同期中国企业在美IPO的数量及总融资额。这包括盛大网络、土豆网、泰富电气、环球雅思、同济堂、中消安、康鹏化学等12家已经完成私有化交易并退市,而近期仍在进行私有化交易的,则有亚信联创、中房信、国人通信等。罗仕证券预计,中概股私有化交易在2012年或愈演愈烈。

遭遇做空,价值难伸。事实上,即使是中概股领头公司在美国市场几乎也都遭遇了类似的烦恼。网易CEO丁磊就表示后悔让公司在海外上市,使得中概股的估值处于底部。搜狐CEO张朝阳也曾在投资者会议上公开表达了对搜狐市盈率的不满,认为搜狐的股价根本没有反映出公司的价值。

从2011年开始,由于中概股就不被投资者关注,交易不活跃,股价一直下挫,股票估值偏低,这导致了企业不仅上市时融资有限,再融资更加困难。不仅如此,赴境外上市公司尤其是赴美上市公司,还面临着严厉的市场监管与司法维权,搞不好,还会弄得“身败名裂”。于是许多中概股公司大股东认为公司的价值没有在市场得到真正的体现,受制重重,选择私有化以期实现价值回归或是一种新选择。

不仅在美国市场,在香港和新加坡,同样的一幕也正不断上演。3月26日,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启动私有化并退市进程。据统计,2006年7月至今年4月,除两地同时上市企业外,已有26家在香港上市的H股回归A股。传言中H股中移动也将加速启动回归A股过程。

香港H股企业回A股上市,一个重要好处是可以把自己的消费者变成股东,从而可以建立更加融洽的消费者关系,另外一个重要考虑是可多开拓一个新的筹集人民币资金的渠道,降低公司融资风险。

可以说,A 股市场的“魅力”已吸引了一批已赴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竟折腰”,回到A股的怀抱。

“归”之路并不平坦

选择新地方,再次上市,作为提升公司价值的一种途径,将成为私有化、退市后的一种新出路。但不管是海外红筹股,还是香港H股,回归A股仍然有不少政策、技术与市场的障碍没有较好的解决,监管层仍对境外公司(包括港股)回归A股的资质要求严格。

境内A股上市对企业财务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比如创业板对企业有两年盈利的要求,要做到像美国市场一样在亏本状态下仍然上市尚不现实。国内上市采取的是审批制,如果根据资产规模、盈利模式、可持续发展等国内上市标准,很多已经境外上市的中国多数IT互联网公司,也未必完全符合境内上市的标准。另外,海外上市公司的换股合并,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属性如何,均需经过双方公司董事会、债权人、类别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的同意,此外还需获得双方所在地政府、相关派出机构及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时间历时较长,有的甚至要经历三四年才能在A股上市。

对此,盛大CEO陈天桥在有关提案中建议说,希望能扩大允许回归的境外红筹股上市地、注册地范围,并适当降低允许回归的境外红筹股的市值标准、盈利要求,帮助他们创造更好的经营融资环境,最终带动整个行业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不过,对境内外的IT企业热衷于A股上市或回归A股,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指出,目前内地市盈率水平高于香港、欧美,在内地发行股份筹资,可以获得更高的溢价,这对于现有股东有利。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则认为,A股市场估值整体偏高,再融资更方便,尤其是创业板、中小板市场的不少IT企业,新股“三高”发行,不仅上市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就连公司老板、高管也都一夜暴富,成为亿万富翁,使得A股市场变得更像“提款机”,这不难理解许多国内公司乐于在A股上市,这或许是另一场“圈钱”吧。

猜你喜欢

概股私有化魅力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中概股回归新路
中概股的AB面
Q7 私有化后市场潜力还有多大?
Q1 私有化的好处?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东方欲晓》的魅力
中概股回归政策不变,这意味着什么?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