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台“验谣机”
2012-04-29刘华
刘华
“转还是不转”
2012年5月初,“微博女王”姚晨遇到了一件“谣”问题——因未经核实便转发一位航海者海上求救的信息,被网友指为“传谣”。姚晨在随后发布的博文中说到“每天都被各种求助信息@ ,老实说,能转得已越来越少。一是之前被假消息忽悠过,现如今慎之又慎,反复核实才敢转。二是目前的微博环境,不管说什么,总有人提着道德大棒来教训你。”面对不确定的信息,网友给姚晨敲警钟——“你作为公众人物,必须为自己传播的‘谣言 道歉!”姚晨则给自己发问——“转还是不转?”
面对难辨真伪的信息,“转还是不转”已非明星、名人才有的个别问题,而是信息时代困扰普罗大众的共同问题。2012年4月中旬,《人民日报》刊登了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从2008年的“柑橘生蛆”到去年的“抢盐风波”,网络谣言的层出不穷、大肆横行,确实污染了网络环境,干扰了网民生活,影响了公众情绪,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网络时代,尤其是传播成本极低、传播速度极快的微博时代,即时传播信息的快感使人们常常疏忽甄别信息的必要性,来不及深思熟虑地思考自己转发信息的真伪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广大网民在面对任何不确定信息时都采取坚决不信、不传、不转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那么谣言在网络上自然失去了生存和发酵的土壤。谣言之所以大肆横行以至于污染了网络环境,影响了社会生活,是因为人的力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的力量
“网聚人的力量”一直是大型门户网站的发展法则。荀子的至理名言“流言止于智者”强调的则是谣言面前人的力量。在“有图有真相”成为人们筛选判别海量信息的普遍标准的网络时代,一些无图无真相的谣言却也能三番五次地“蒙混过关”流行起来。究其原因,也是人的力量在发挥作用。
那些微博网民,尤其是获得加V认证的网民,他们的言论,哪怕是无图无真相的一段话,都很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可;那些粉丝数量庞大的明星、名人,不管是发微博还是博客,哪怕仅是发一句牢骚,都会获得很高的关注度;还有一些人,即使他们不是明星、名人,也非加V网民,但是他们依然能在公众中获得很高的“威信”,只是因为他们身处事发现场,他们的信息就有“力量”。去年2月9日晚10时许,刘某在给响水化工厂送土过程中,发现厂区一车间冒热气,在未核实真相的情况下,即打电话告诉其正在打牌的朋友桑某,称该厂区有氯气泄漏,告知快跑。桑某等在场的20余人,即刻通知各自亲友转移避难。此谣言导致陈家港、双港等镇区群众的万人大逃亡,期间引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无独有偶,今年2月21日,名叫“米朵麻麻”的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了“今天去打预防针,医生说252医院封了,出现了非典变异病毒,真是吓人”的信息。该微博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公众的极度恐慌,而经查证,此言论纯属谣言。
上述两个案例无不说明,人的力量在谣言传播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确保人的力量在面对谣言时发挥积极而非消极、负面的影响,对网络环境的净化、网络谣言的治理至关重要。
手一台“验谣机”
假如有这样一个工具——当网民在微博、短信、论坛、贴吧等渠道进行信息的发布、转发、评论之际,系统会基于庞大的谣言与辟谣信息语料数据库,加以如同搜索引擎一样地分析算法,对即将发布和传播的信息进行快速的语义分析和是否会污染网络环境、引起大众恐慌等指标的计算,进而弹出一个提示窗口,诸如“信息虚假的可能性及其导致不必要恐慌的可能性高达99.9%”。如此工具,对那些大多数无主观恶意的传播者而言,可能就会给他们的信息传播行为以即时且有益的提示,进而使其主动停止对信息的发布。如此一来,也就必然会对网络环境的净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实际上,诸如过滤、屏蔽不良信息的技术早已在互联网上应用多年,只是既不如设想中的“验谣机”这般更为人性化地给信息的发布者以警醒,也难以跳出“敏感词”的束缚而从谣言数据库的高度去分析信息。如同搜索引擎运营时间越长、积累的数据就会越多、对信息的处理就会越准确、高效一样,“验谣机”一旦被人们接受并获得普及,在未来的网络环境净化中也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技术的难易程度看,具有如此“造福于社会”功效的“验谣机”,不过是类似于搜索引擎的算法、数据挖掘、语义分析的原理,起着如同反病毒软件或验钞机一般的作用。既然搜索引擎、反病毒软件、验钞机等应用工具都能被发明,验谣机的开发也指日可待。
在验钞机普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已能越来越理性、机智地应对假钞问题,比如根据经验总结出一条条判断真假币的“土办法”,虽然假钞依然存在,但人们的验钞意识、验钞技能、验钞机制在验钞机时代得到了普及和强化。验谣机的真正功效在于,时刻唤醒人们流言经不起分析,如同假钞经不起检验的意识。
借用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头脑中的想法即认知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而回顾近年来诸多网络谣言事件中恐慌情绪和行为的产生,无不外乎人们对谣言的认知偏离了实际。而任何网络谣言影响力的最终瓦解和人们情绪的复原,又都是缘于对错误认知的“纠偏”和改变。四年前的柑橘生蛆事件演变为全国多地的“别吃桔子”流言如此,恍如昨日的全国范围内的“抢盐风波”也是这样。因此,广大公众应该确保人手一台“验谣机”,用它去约束自己的言论,去鉴别他人的言论。事实上,无论“验谣机”能否真是的存在,谣言的存亡关键在于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