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区二十年华丽转身
2012-04-29李焱
李焱
在丰台科技园区隆重庆祝园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6月6日上午,中关村科学城微机电产业园、中国通号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专利园、电力信息通信产业园、海格通信北京产业园五大项目正式签约入驻丰台科技园区。五大产业园的落地是园区建园二十周年的珍贵献礼,也以此向世人展开了丰台科技园区光辉二十年的五彩画卷。
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觉实践总部经济的区域,丰台科技园区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于1991年11月,1994年4月被批准进入国家级高新区,1996年成为全国首批向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之一,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园区规划总面积8.18平方公里,由东区、西区和科技一条街构成“两区一街”空间格局。东区面积4.01平方公里,是发展总部经济的核心区域,西区面积4.17平方公里,是北京西南地区待开发的生态科技新城,科技一条街全长12公里,由孵化器网络构成,是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的空间载体,历经二十年发展,丰台科技园区已成为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地标。
创造历史
示范引领全国总部经济发展
从注重引进产业项目发展产业经济蹒跚起步,到以总部经济理念聚集价值链核心要素阔步前行,再到融合园区经济与城市经济打造北京南部高端城市综合体乘势腾飞,二十年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丰台科技园区成功实现了由科技工业区向城市副中心的转型跨越,已成为中国发展总部经济的示范区。
总部基地的策源地和示范区。由于城市功能、土地开发成本、投资准入门槛等差异,中国开发区的发展模式于2000年前后开始出现分化。2002年,丰台科技园区率先于全国提出了总部经济概念聚焦产业价值链,建设总部基地。历经数年发展,丰台科技园区业已建成140万平方米、近500幢总部楼,拥有收入过亿元企业152家,中央国资委一、二级企业83家,上市公司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9家,2011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2640亿元,上缴税费总额58亿元。
“十一五”期间,园区连续四年保持了100万平方米的开复工面积,逐步形成了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聚集态势,在不足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成了轨道交通、航天科工、电子信息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轨道交通、工程服务、航天军工、生物医药四大特色产业为带动,以文化创意和生产性服务两大产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汇集了企业决策管理中心、科技研发中心、资本运营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等五大企业总部功能,成为了全国知名的以独栋式总部楼和围合建筑为特征的总部经济示范区。
自主创新的富集区和涌现地。丰台区智力资源总量和密集程度相当高,是北京市仅次于海淀区的第二大人才资源富集区,在丰台科技园区周边聚集着科技人员7万余名,拥有航天一院、三院、冶金工业自动化研究院及中国兵器集团等大型央企,围绕国家战略、首都发展和民生改善,丰台科技园区不断激发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创新驱动增长。
据统计,丰台科技园区拥有国家和部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国家和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163家,中关村“十百千”企业29 家,专利申请4687项,获得授权195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77项。1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7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2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27项科技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9家企业入选中关村“十百千工程”。园区企业积极参与了国家嫦娥工程、奥运火炬珠峰登顶、青藏铁路工程等重大项目技术攻关和建设。
制度改革的探路者和试验田。二十年来,丰台科技园区不仅是园区开发模式创新的发源地,也是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对于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丰台科技园区建立了开发建设、资产管理、企业服务等平台,进一步理顺园区建设发展管理体制。同时,通过定指标、定渠道、定标准,制定出台《丰台科技园区贯彻落实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协调建立了人才引进、子女就学等人才服务常态机制。
丰台科技园区的先行先试,其目的是不断探索激发园区活力、实现园区与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路径与方式。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丰台科技园区与长辛店乡、花乡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功能配套区、产业协作区、科技孵化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二十年实践证明,丰台科技园区不仅成功实践了总部经济理念和发展模式,而且已完成了从发展园区经济向园区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转化。
承接优势
再创总部经济“五新”竞争力
二十年,丰台科技园区已具备了谋求在更高层次上发展的坚实基础。承接二十年奠定的产业优势、区位环境优势和建设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东扩西进”发展空间拓展,促进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双融合”,丰台科技园区将再创“新丰台、新园区、新总部、新产业、新空间”核心竞争力。
新丰台是丰台科技园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首都北京正处于从国际城市迈向世界城市的战略转型期,丰台区在服务首都、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新丰台已成为丰台科技园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南崛起、西部转型,启动建设丽泽金融商务区、举办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等历史性机遇在丰台风云际会,未来的首都经济强区丰台正快速崛起。借助发展大势,丰台区正加快建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配套和生态环境,突出显现文化内涵,重点提升对外形象和美誉度,增强区域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们更愿意在丰台创业、满意在丰台发展、乐意在丰台生活。
新园区是丰台科技园区谋求长远发展的更高追求。经过二十年不懈努力,丰台科技园区的比较优势开始凸显,建设新园区已成为丰台科技园区引领全国总部经济区的必然要求。
打造影响全球的“高端制造创新区”,将积极引导创新要素聚集,强化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集群建设,建成影响全球的高端制造业创新领跑者;构建示范全国的“总部经济引领区”,将立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实力强大的科技企业总部基地、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功能齐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孵化基地,开创总部经济、创新经济和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形成领跑京南的“城南发展样板区”,致力于满足不同商务功能需求,整体考虑园区建设现状,在“东扩西进”的新空间引入新产业,打造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锻造引领丰台的“创新发展引擎区”,将全面统筹园区与周边区域发展,形成产业协作区和功能配套区布局分工,培养和造就一支创新人才队伍,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新总部是丰台科技园区示范总部经济的重要体现。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创新,丰台科技园区引领了全国总部经济发展趋势,打造新总部已成为丰台科技园区发挥品牌效应的内生动力。
升级“总部基地策源地”内涵,适时把握国家、北京市、丰台区等不同层次需求,完成“总部基地策源地”到“总部经济示范区”的发展转型;提升“总部经济示范区”品质,完成由引进企业总部到为建立总部产业、高技术服务业、配套服务业三者有机结合的“总部产业链”转变,拓展总部市场研发、投融资、财务结算等功能,实现总部产业化、增值化;彰显“总部经济先行区”个性,持续引领全国总部基地发展趋势,打造形成总部基地孵化平台,引导鼓励中大型总部企业建设个性化、人性化空间,培育扶持小型总部企业实现特色化、个性化成长。
新产业是丰台科技园区实现“北京智造”的重要支撑。经过二十年努力拼搏,丰台科技园区开始打破国内企业在多个领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局面,率先向“北京智造”迈进,发展新产业已成为丰台科技园区站稳高端的必然趋势。
构建形成符合世界城市水平的高端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轨道交通、军民结合产业,生命信息技术产业(BT+ IT)、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创新的“总部型创新企业集群”。
新空间是丰台科技园区承载高端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二十年的开发建设,国内外高端生产要素逐步向园区集聚发展,拓展新空间已成为丰台科技园区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大规模集聚的必备条件。
规划批复的东扩区占地1.81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330万平方米,是四环路最后一片最大的待开发产业用地,作为首个城市设计导则试点区,和总部基地的升级版,未来将从目标理念、功能配套、土地利用率、空间品质、运作机制五个方面全面提升,结合东区现已确立的总部经济基础,升级成为总部基地3.0,示范引领全国的总部经济发展。
位于永定河西岸的丰台科技园区西区紧邻园博园,总占地面积16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02万平方米,将引入北京实验二小、304医院等先进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成集居住区、产业区、商业中心、生态公园、旅游景点于一体的生态城,一个极具投资价值的低碳产业聚集区正在崛起。
承接二十年发展积淀,秉持“五新”核心竞争力,丰台科技园区正满怀信心向着高端总部云聚、产业集群发展、科技自主创新、发展活力无限的园区新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