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新城建设进行时
2012-04-29赵方忠
赵方忠
从设计规划迈向实质建设、从地下开发延伸到地上建设、从一点启动走向多点建设重要跨越阶段的运河核心区,未来将引擎新城发展
在2011年确定了总体项目规划之后,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建设似乎归于平静。
2012年6月12日,新城运河核心区三大标志性建筑北京中心、彩虹之门、大船等项目建设正式获批,并将于年内动工的消息再次引爆了京城媒体的极大热情。
在区域发展热点频出的首都,不甘被媒体冷落的通州区借机向外界展露了“一年一跨越,五年展雏形,十年出形象”的新城建设雄心。从通州区政府向外传递的信息中,媒体也读出了正处于从设计规划迈向实质建设、从地下开发延伸到地上建设、从一点启动走向多点建设重要跨越阶段的运河核心区,未来将引擎新城发展的强烈意味。
规划设计即将完美收官
作为展示北京世界城市的重要窗口,自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聚焦通州之后,运河核心区的规划编制可谓“一年一跨越”。
2009年,通州区确定了运河中心区规划范围由原先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48平方公里,包括运河核心区、协同发展区、生活配套区和发展备用区,并明确运河核心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是文化底蕴深厚、环境景观独特、区位优势明显、适宜优先启动的重点区域。
2010年,通州区政府联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邀请了30多名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大师,运用国际最新城市设计理念,借鉴世界主要城市建设成功案例,围绕通州新城规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最终吸收11位国际大师组成专家工作组进行集中办公,初步完成了运河核心区规划深化方案。
2011年,通州区与美国邑康(AECOM)公司合作对运河核心区滨河区域街区规划进行深化,未来将构造一个以水体贯穿整个区域的完整CBD核心区。
进入到2012年,《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I-IX)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综合交通规划》、《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相继获得市政府批复。待南大街片区和杨坨地块的街区控规结束,运河核心区16平方公里的规划编制将全面完成。
运河核心区的规划设计汇聚着国际顶级专家团队和城市建设者的智慧结晶,历经四个年头的逐步深化,市规划委通州分局局长杨唯用“四个突出”对运河核心区的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加以概括。
首先,空间布局突出疏密结合。围绕运河核心区五河交汇处,以北运河、通惠河为水轴,以水乡区、源头岛为区域景观中心,以南、北商务区为城市产业承载地,形成了“两轴-两心-两区”的空间结构。注重开发强度的疏密结合,在南、北商务区规划建设高层建筑群,作为凸显现代化城市形象的标志;同时,结合对运河文化的保护性开发,设置低密度区,在燃灯塔周边集中迁建一批历史文物,在源头岛布局现代化、多功能的博物馆,充分体现通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整体呈现出现代化超高组团与传统低密度建筑群落合理布局、错落分布的独特景观,展现出历史与现代有机结合、经典与时尚交相辉映的城市魅力,塑造出白天因商务而繁荣、夜晚因休闲娱乐而繁华的“不夜水城”形象。
其次,景观环境突出亲水生态。充分展现城市亲水性,扩大燃灯塔周边水乡区面积,形成了以通惠河为轴、南北呼应的格局;同时,通过道路下穿、滨河路外移和低密度布局等设计,使城市建筑获得最大的亲水空间。编制完成水系专项规划,加强北运河、通惠河等河流的水环境治理,改善水质,营造水清岸绿的优美景观。
再者,规划理念突出低碳环保。核心区在全市首次编制了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应用于市政设施、城市建筑、城市管理等相关领域。在地面交通设计上,引入行人优先理念,加密路网,缩窄道路,最大程度满足行人、自行车和清洁燃料公交的需要,构筑绿色交通网络;在能源利用上,大量采用太阳能、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水源热泵等新型能源供应方式;在建筑物设计上,广泛使用绿色建材,采用屋顶绿化、节能设计等科技成果;在市政管理上,积极运用水资源循环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垃圾真空管道收集、智能电网等先进技术,提升低碳科技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第四,地下空间开发突出综合利用。通过加强地面-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突出对地下空间的统一布局和开发利用,将机动车道、轨道线路、交通枢纽、停车场、配套服务设施等置于地下,最大限度实现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形成通畅的地下走廊;采用城市管廊技术,综合安排地下市政管网,将供电、供热等市政管线整合于地下廊道之中,便于统一实施维修管护,避免对地上设施造成影响。
由此可见,运河核心区的规划设计,不仅彰显了“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的特色,更代表了北京城市建设的最高水准,还直接和间接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产生积极影响。
而这种环环相扣的联系,正是北京“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的用意所在。
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
完成重点地块的上市供地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
据通州运河核心区管委会主任朱志高介绍,自2010年4月运河核心区土地一级开发启动至今,包括五河交汇地区、上营棚户区、西海子棚户区及北苑商务区等区域的搬迁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共涉及搬迁居民18530户,非住宅单位378家,涉及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占地233公顷,可提供规划建筑面积总计500万平米。同时,为最大限度满足运河核心区、上营棚户区及北苑商务区等搬迁区域拆迁居民的住房需求,通州区配套启动了11个拆迁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10万平米,今年年底前,90%以上的项目可确保竣工交房。
截至目前,运河核心区已出让7宗地块,总用地面积47.2551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6.38公顷,建筑规模达65.8万平方米。西海子棚户区2宗地块已于今年5月正式发布出让公告,近日便可完成出让交易。此外,近期即可上市供地的还有运河核心区内7宗地块、上营棚户区4宗地块,以及北苑商务区地块。
伴随土地上市进程的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也随之加速,其中尤以三大地标性建筑最为外界瞩目。
据朱志高透露,三大地标性建筑之一的北京中心(钻石)项目,已由华业地产取得开发权,占地5.74公顷,总建筑规模51.62万平方米,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注重用地资源的节约,以水晶般修长的塔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标性建筑,将打造成为以商业中心为主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目前,该项目已开始地下部分的施工,年内将全面开工。
彩虹之门项目位于新城0504街区,紧邻京杭大运河五河交汇处,其南、西、北三面临水,占地4.7公顷,总建筑规模约76万平方米。该项目规划设计最终确定建筑高度为315米的非中心对称方案,采用双拱形建筑结构,是集旅游观光、酒店、公寓、办公、商业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该项目设计方案、地块控规已于日前通过市政府正式批复,年内有望开工建设。
大船项目位于通州运河核心启动区Ⅷ09—15地块内,总占地面积约10.88公顷,建筑规模约58万平方米,最高点高度为295米。该项目设计利用菱形作为塔楼的平台,构成不规则的脉搏链条,塔楼位于平台上,建筑方向与菱形平台则完全相反,以此为整个建筑群带来活力。
“汇聚着全球建筑设计者的顶级智慧,三大地标项目的每座建筑都将成为精品和经典。”朱志高表示。
此外,已取得新城核心区地块的富华低密度水乡区,已规划为南北两区,占地41.51公顷,总建筑规模14.28万平方米,建筑形式以打造高档水景酒店、文化创意、展览、商业、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建筑与地形和水系结合设计,南区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今年年底前也可完成一期建设任务。
地下空间开发特色独具
之所以近一段时间来,外界感觉通州新城的建设进程放缓,缘于从地面上看,运河核心区并未建成宏伟壮观的高楼大厦,而地面下的建设却丝毫没有耽搁,但这恰恰也是运河核心区的最大亮点所在。
通州区常务副区长张勇称,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要求,通州区制定了先地下、后地上,分批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满足地块开发需求,统筹考虑核心区内所有建设项目,以景观绿化建设收尾的建设原则,实施核心启动区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这是北京市惟一的、也是最先进的、同时更是最具技术含量的立体式地下空间工程。”
据张勇介绍,该工程分为北环环隧工程和东关大道工程两项内容,目前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两项工程现已全面进入结构施工阶段。
其中,北环环隧工程位于核心启动区商务北区,是连接该区域内22个地块以及市政道路的重要交通通道,是国内少有的地下三层结构交通环廊系统,施工难度大,工作量大,结构复杂。建成后的北环环隧采用逆时针单向行驶,由于商务北区白天时段将禁止机动车在地面上通行,因此北环环隧将来会全面承担起该区域的地面交通职能。
“首先在交通职能方面,它可以实现地块与地块间、地块与市政道路间的无缝衔接,缓解地面交通,为商务北区的地面秩序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其次,中层与下层分别为设备夹层及综合管廊,其中包含水、电、气、热、真空垃圾收集等市政管线的预置,这种将多种管线统一规划至综合管沟的做法,为后期各市政管线的维护、保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最后,对于二级开发工作而言,通过综合管廊与各地块的连接通道,可以将管廊内的各条市政管线轻而易举地连接到地块内,为二级开发进场施工提供了方便。”张勇说,这种一举多得的统一规划和空间开发,是科学发展观在新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东关大道工程设计南起新华大街,北至通燕高速,全长1.99公里,其中隧道长度0.9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建成后将由地下穿越北关大道与通惠河,与核心启动区路网中的8条道路相连,快速连接规划中的核心启动区南北两区。
对地下空间进行立体开发,听起来就非常复杂,具体的施工中更是困难重重,项目建设方北京新奥通城公司总经理唐力钢向记者坦言,项目建设确实遇到了不少难题,其中尤以东关大道工程过通惠河段施工最为棘手。
“东关大道工程要在通惠河下方采用隧道方式通过,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决定采用截流加渡管的明挖方式进行施工。由于通惠河是市内雨污水处理重要的下泄渠道,常年水流不断,给工程围堰等截流施工造成了很大麻烦,为尽量避免上游水量对工程造成的影响,过河段施工只能选在去年汛期结束到今年汛期来临这短短八个月的相对枯水期进行。”唐力钢说,通过各参建单位对工程节点进行逐个攻克,截至今年5月中旬,过河段隧道主体结构已经完成,5月18日,围堰拆除,河道恢复,为东关大道今年年底前完成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通州新城建设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五年展雏形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作为创新城市规划理念的样板,和传承运河文化的魅力水城,运河核心区未来有望建成最具人文关怀、最具文明风采、最具文化魅力、最为和谐宜居的精品城市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