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2012-04-29赵静静
赵静静
摘要: 诗歌是我国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和文学形式,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诗歌。现代诗歌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本文探讨了中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中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教学方法
1.引言
现代诗歌的形式比较自由、音律较为灵活、情感较为深厚,主要通过感染力较强的文字形式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并对读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及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虽然能体会作者抒写的情感,但是对现代诗歌的知识点却难以了解[1]。本文通过对现代诗歌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文学魅力,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2.1了解背景,拓展阅读面。
在中学现代诗歌教学中,老师不仅需要对诗歌本身进行详细的讲解,还需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诗歌寓意等)进行讲述,从而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有关诗歌的影片或者歌曲,来深化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的认识。例如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通过播放影片《黄河》让学生感受黄河波涛汹涌、万丈狂澜的景象,并通过欣赏赞歌《黄河颂》来体会当时作者创作时慷慨激昂的情感[2]。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并深深体会作者歌颂黄河的深意,同时强化爱国精神。
2.2吟诵诗歌,感受情感美。
在初次朗诵现代诗歌时,我们只能简单地掌握其基本音律和表层含义,不懂作者创作的深意和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也成了现代诗歌教学难点之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吟诵来增进对诗歌的了解,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朗诵我国现代诗歌代表人之一舒婷创作的《致橡树》时,初读时我们只知道这是一首主题为爱情的诗,再次朗读时则可以了解诗歌中“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等具有象征意义诗句的含义,经过反复的朗诵才能了解“橡树“与“木棉”的爱情观念,体会作者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同甘共苦、情投意合的爱情观念[3]。在朗诵时可配以适合的音乐,以营造出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2.3发挥想象,体会意境美。
现代诗歌文字虽然简洁,但却很抽象,存在很多的象征性词句,让学生觉得很难理解。所以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很重要。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例如在学习《在山的那边》一文时,对诗歌中的“山”含义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好像自己就是诗歌中爬山的人,吃力地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山,让学生感受到“山”所体现出来的沉重感。又如《秋天》一文展现的是乡村秋季的景色,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有置身其中的感受,好像看到了乡村的农舍,捕鱼渔船,还有幽静的山谷[4]。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4创新思维,尝试诗歌写作。
“学以致用”充分说明了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要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模仿的方式来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一方面巩固课文知识,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学习《理想》之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以母爱为创作主题写道:“母爱如雨露,滋润我的心田/母爱如阳光,温暖我的心怀。”这些语句虽然略显幼稚,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不仅提高了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而且掌握了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
2.5重视引导,提高鉴赏能力。
在中学现代诗歌教学中,现代诗歌的鉴赏部分也很重要。很多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时候,虽然能够理解诗歌大概含义,并将整首诗歌背诵下来,但是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并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现代诗歌考试中,学生对于诗歌赏析部分很迷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缺乏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5]。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时候,充分思考,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想法。这些形式让学生掌握了鉴赏现代诗歌的鉴赏技巧,使其在做现代诗歌鉴赏题时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吴畅.浅析中学语文之现代诗歌教学[J].科技信息,2011,9(19):89—90.
[2]王品玲.诗意语文对现代诗歌教学的启示[J].语文学刊,2011,34(09):76—77.
[3]徐希建.对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的探微[J].文理导航(上旬),2011,4(10):86—87.
[4]黄桂红.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探讨[J].语文天地,2010,8(23):90—92.
[5]杨东增.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5(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