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利迎来“国际化新时代”

2012-04-29曹晓昂

汽车纵横 2012年6期
关键词:华晨沃尔沃吉利

曹晓昂

很多人认为吉利汽车是中国入世之后受益最大的车企,正是由于中国加入WTO,才成就了吉利汽车。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东辉对于这一点非常认可,他告诉记者,作为中国第一家获得生产轿车资格的民营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吉利现在国内设立了将近1000家销售网点,在国外也有200余家。吉利汽车2011年的销量达到43.3万辆。除了总部在杭州,吉利在全国各地已拥有很多整车和零部件厂。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同时,吉利也获得了走出去的机会:在乌克兰、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设有散件组装厂,在海外建立近300个销售服务网点,在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子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汽车十几万辆。

李东辉告诉记者,吉利当前的海外战略以六大新兴经济区、十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市场,吉利正积极准备进入欧美发达市场,建立以整车为主、CKD(全散件组装)和SKD(半散件组装)为辅的全球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实现全球研发、全球制造、全球营销。曾任华晨副总裁、华晨宝马项目负责人的李东辉,在华晨宝马成立之后,还曾出任华晨宝马中方第一任负责人、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职务。李东辉的国际视野和曾经合资企业的历练使得他更加从容、淡定。现在,作为沃尔沃汽车全球董事,李东辉用“可喜的、积极的”来形容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双方所发生的变化。

李东辉认为,在吉利完成收购沃尔沃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吉利汽车开始真正走向国际化、集团化,在人才培养、国内外业务的发展、规范的治理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沃尔沃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实现了较好的赢利。2011年,沃尔沃全球销量近45万辆,同比增长20.3%,成为全球销量增长最快的豪华车生产厂商,其中中国市场以47150辆销售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5%,中国市场是沃尔沃内部增长最快的市场和全球第三大市场。此外,沃尔沃的员工满意度在2011年达84%,达到历史最高水准,更是难能可贵。

李东辉告诉记者,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在保持沃尔沃作为豪华汽车品牌以独立运营的大前提下,努力实现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对于双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对提升两个公司实力,打造针对不同市场定位的两个品牌大有裨益”。当前,吉利和沃尔沃正在努力深化合作,以应对全球汽车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李东辉透露,吉利和沃尔沃双方正积极推进,联合开发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系列发动机,电动车、油电混合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技术。

2012年3月,吉利和沃尔沃在上海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据了解,吉利将汲取沃尔沃的先进技术为己之用,同时双方将合力专为中国本土开发自主品牌,以推动沃尔沃国产化。对此,李东辉表示,“吉利将充分利用沃尔沃授权的技术打造旗下高端产品,在丰富吉利产品线的同时,提高吉利的竞争实力和优势。”

谈到“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时,李东辉认为,海外并购不可以盲目为之,必须符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合资并购最重要的不是为了并购而并购,而是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是人才、技术还是市场等;同时,兼并的对象要符合市场价值原则,要量力而行。”

李东辉告诉记者,吉利在海外的发展经过“三个步骤”:2006年收购英国锰铜、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的DSI变速器公司、2010收购沃尔沃。当前,吉利已成功地实现了海外并购的“多赢”。2011年,在欧洲很多国家发展停滞、甚至很多公司裁员的情况下,沃尔沃在欧洲增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因此,吉利成功的海外并购之后,瑞典、比利时等国政府都给予吉利以及中国政府很高的评价。并购之后要实行整合,也有一系列风险,无论是文化、还是管理等。李东辉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提出了非常独到的“放虎归山”战略—尊重沃尔沃作为豪华车品牌独到的、特有的经营方式,保持高端的技术和品牌的需求,同时吉利也给沃尔沃非常多的支持,为沃尔沃组建了全球一流水准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专业团队。李东辉认为,只有尊重原有企业的文化,并在其基础上打造全球型企业文化,同时在各方面互相充分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双赢的合作。

猜你喜欢

华晨沃尔沃吉利
9.98万元起售,吉利缤越COOL正式上市
沃尔沃XC40 RECHARGE
沃尔沃C40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祁玉民:华晨再出发
吉利4A军团出战
沃尔沃2017款V40
沃尔沃2018款S60L
华晨宝马新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