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2012-04-29张德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课文目标语文

【摘要】从语文的应用角度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求“实”。“实”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目标要落实;教学过程要平实;教学训练要扎实;教学形式要务实;教学效果要真实;教学反思要诚实;教学检测要切实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去认真思考、实践、分析、总结。

【关键词】有效 实效 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56-02

语文学习是伴随人的终身的。从牙牙学语到临终嘱咐,都是在表达。而表达对本人而言就是反应自己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因此,从语文的应用角度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求“实”。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就是指实效。这个“实”字说起来容易,要落“实”,就不那么简单了。“实”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那么怎样落到实处呢?

一、教学目标要落实。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目标在目标教学活动中的导向功能,反馈功能,补救功能和评价功能的正常发挥对教学过程起到了有效控制,克服了因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

落实教学目标的客观步骤。首先,反复研读《新课标》。不单是本学期或本学段的内容,还要把整个小学阶段的课标联系起来。当然以本学段尤其以本学期为主。为的是把握本学期教学的大方向。其次,是通读教材。从目录到单元课文浏览一遍,粗略把握教材的编排结构,为确定设计教学目标做好内容铺垫。再次,认真阅读教参。边读前面的总述部分边联系教材进行分析,理清线索,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乃至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单元目标的分解。先从内容上,将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平台等的总体教学目标标列出来。再将目标细化到每个单元。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什么,围绕阅读教学,教材设计的口语交际主题、习作主题、交流平台主题分别是什么,将这些内容由精炼简短的语言分单元标注在教材的目录旁边,还要找出几个方面的内在联系,为设计单元课时教案做好充分的依据准备。最后,设计课文课时目标。要分清楚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自承担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精读课文是第一次呈现要掌握的阅读、习作方法,略读课文则是让学生巩固、运用相关的知识方法。

二、教学过程要平实。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教师引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过程;教学过程追求的是动态生成,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但有的教师把动态课堂误解为热热闹闹,所关注的是表层化的动、肢体的动,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内在的动上;把个性化解读误解为猎奇,不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走进怎样的歧途,只是一个劲地叫好。因此课堂上出现了远离文本主旨的奇谈怪论式的所谓个性化解读,失去了原本语文课堂应有的平实。

其实真正有效的语文课从教学课程来看总是一环扣一环、平平实实的。教学过程的平实就是强调教学流程有序,活动设计难易适中,环节安排连贯紧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序性并不是要求线性的教学程序或单一的教学路径,只是强调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要切实可行,符合语文学科的特质;所谓难易适中就是问题的提出和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现有的实际认知水平,并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教学环节的连贯紧凑要求是与清晰的教学思路相一致的,是对教学思路提出的具体要求。平实的教学过程倡导: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动静结合,有效互动,课堂气氛和谐。

“平”有两个含义:“平”,一个意义是“平时”,也就是要关注教学的常规和常态。过去,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优质课和公开课的研究当中,把课当作艺术来做,当作精品来做,过于注重形式,作秀多,花架子多,而忘记教育本身的目的。对于课堂实现教育目的的关注远远不够,舍本逐末,买椟还珠成为大量上演的话剧。在这种关注之下,教师也难以安心于常规的日常教学,更忘记了应该如何进行日常教学工作的研究。我们怎样来克服这种现象呢?那就让我们的课堂实实在在,使教学研究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平实的教育,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的美丽。比如上学期上了一节识字课,这节课它主要体现常态教学的真实性,虽然这节课看上去有些粗糙,但它能反映平时的一面,它是常态下平实的课堂,它没有搞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有效的形式就用,无效的形式就是浪费时间。这节课确定的目标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通过组词理解字义,培养孩子记忆分辨的能力以及培养孩子学习汉字的乐趣。对于目标的实现方面注重了策略:一是运用了放手策略,大胆的让孩子去说,孩子能说的不替他说,能做的不替他做,老师适时地蹲下去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但又适时地站出来去提升、梳理、总结学生的发现,总结他们的收获;再就是运用了评价、激励策略,这节课努力实现实效性,一节课下来很平实、扎实,学生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兴趣。

“平”,第二个意义就是“心平气和”。作为师者,需要心平气和面对教育,面对课程,面对课堂,面对师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自己的教育价值,从而杜绝新课程实践中所出现的喧闹和浮华。一颗平常心非常重要,心平气和就是这颗平常心。“如果一个教师能够以研究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那么就会教得从容。”教师不是研究如何通过学生的成绩获得自己的利益,而是研究每个学生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每个学生如何获得成长。一方面是思考,一方面是道德标杆。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非平庸也。真正精彩的课出自平时的环节,从平时的课堂教学所展露出来的浸透于骨髓的精彩与魅力。

“实”,一个是“朴实”。教师如何以真实的自我,体察和激活学生心灵世界的真实,并一起步入文本和生活世界的真实,让课堂素面朝天。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有一句话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正优秀的教师善于以真实的心灵,去领悟学生内在的真实,并做出恰当而真实的反应,才会理解教育世界的真实和美丽。

“实”,另一个意义就是“实效”。一方面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长,不管知识也好,能力也好,思想也好,都必须融化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心灵版图得以扩充,在学生的心灵世界获得意义,这样的成长才是真实。另一方面就是“教学相长”。通过关注学生丰富心灵的深入体察教师获得生命意义的成长。深入心灵,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通过对上述的诠释,我们不难看出“平”和“实”实际上是无法分开的。只有心平气和地关注日常的常态教学,获得教学的真实,教学才能做得真实、实效。

三、教学训练要扎实。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字词教学在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多数老师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生字自学的能力,字词都是在预习中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至于课堂上重点以阅读、理解文本为主,字词几乎忽略不计。所以在字词掌握的实效上,不尽人意,出现了学生错别字有所上升的局面,对词语的理解运用模糊、不准确。那么如何让高年级的学生在字词的掌握上也能扎实有效?下面就谈谈我在字词教学中的做法:

1.要重视课前的巩固。高年级要培养学生提前自学生字词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老师一定要有布置、有检查,使这种良好习惯扎实、有效地进行。在开课的前几分钟,通过字词的抽读、特殊字的注音练习,纠正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扫除障碍,更加扎实地掌握生字词。

2.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字词。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做到一举两得。词语解释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望词生意,生搬硬套。这样,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就达不到字词教学的目的。如:在学习三年级《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学生在读到“输血迫在眉睫”时,教师质疑:“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学生初步理解大意后,教师继续追问:输血为什么会迫在眉睫?请同学自己读读上文再来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学生通过联系上文,很快回答:因为不赶快输血,小姑娘很快就会死,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把“迫在眉睫”一词的理解引向深入,使学生对关键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具体、更透彻。

3.结合练习中词语训练说话。教材有专门进行词语训练的内容,这些词语多为课文中的新词、重点词。做这项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作提示,回顾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字词去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这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

4.利用词语进行小练笔。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连起来进行说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再写下来,写的时候,斟酌词句,进行小练笔。小练笔除了利用课后练习中词语进行,还可以利用每单元后练习中的“熟记成语”里的成语。

5.加强作文评改中的字词纠正。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运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

总之,字词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内容,它与阅读教学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都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教学形式要务实。

从教学形式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的形式主义教学风气。如,我听过的一些公开课,常常感到不是在上课而是在演戏,整节课教师一个人包揽了编、导、演等多项工作,学生则认真地配合教师,假戏真做。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科整合”已被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演绎得变了味道。在一些公开课上动不动就用上了众多的诸如唱歌、跳舞、绘画、手工、游戏、表演等非语文教学手段,甚至喧宾夺主。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在没有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棵松树的情况下,就匆匆让学生进行各种表演。这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三棵客松的形象,让学生按照大屏幕上所展示的客松形象进行表演,学生伸出手臂进行比划,课堂上闹哄哄的。教师又让学生一起跟唱山寨迎客歌,结果大部分学生不会唱,课堂显得有些凌乱。这样的表演,学生是动起来了,但这样的“动”是以肢体为主的浅表层次的动,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动起来,更没有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如果教师放弃这些浮华的形式,进行务实的对话阅读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如教师可以从迎客松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去领略迎客松的奇特,问学生:“迎客松到底是怎样欢迎来客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特点的句子吗?说说哪些词表现了迎客松是黄山的主人?”这样的教学形式才会让人体会到浓浓的语文味。

五、教学效果要真实。

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到教学形式都不务实,都在追求虚美,那么教学效果的虚美也就成为了必然。虚美的教学效果,从表面上看十分精彩,似乎达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效果,但从语文学科的特质视角去审视,实际上语文课所特有的目标和任务一个也没实现。如一位教师在上《只有一个地球》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一节课里向学生展示了五十多张图片资料,播放了四个影像资料,还开展了三次热烈的讨论。整节课围绕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内容涉及环境教育的方方面面,就是没有引导学生诵读文本、品味语言、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感受本篇说明文特有的语言准确、生动、逻辑性强的特点,忽略了对说明方法的教学,而这些才是语文课最基本的应该达成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如果说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了,那也是通过非语文的方法实现的。情感目标与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一致的,语文课的情感目标应该通过语文的过程与方法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真实的语文课教学的效果。

除了以上“实”,还有“实”如:教学反思要诚实,教学检测要切实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去认真思考、实践、分析、总结。就不做一一细说了。

作者简介:

张德芳,女,47岁,中共党员。1984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期间曾担任过大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学历: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任职资格:中教高级。是市级师德标兵、骨干教师。2005年至今是四川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课文目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我们的目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知识连连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