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座位也是一种资源

2012-04-29陈宇

中小学德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排座位选择权座位

陈宇

自从我在班里引入自选座位机制后,令人头疼的座位就变成了一种资源。我提倡学生对自己的座位也要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当然,这样的权利也是受到很多规则约束的。在座位排布上,我有非常明确的的原则(规则):

1.排座位不考虑视力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近视,看不清可以配眼镜,而不能作为向前调座位的理由;

2.身高是重要考虑因素,尽量不让前面的人挡住后面人的视线,长得最高的人只能坐后排;

3.男生和女生可以同座位,大家都是好同学,男女间没有界限;

4.同桌需要经常换,试着和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一般一个学期可以调整一次;

5.不以成绩好坏作为排座位的依据;

6.好的位置和相对差的位置需要轮流坐。

原则确定后,接下来是对坐在不同座位上的同学的要求:

如果你坐在一个公认的好位置上,那么请你珍惜你的座位,好好听课。如果你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被老师批评,对周围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说明你并不需要这样的好位置,违纪累计到一定次数,那么请你将座位让出来,给那些想学习的人。

如果你认为你的座位不理想,想换一个好位置,那么请你在现有的座位上好好表现,不能因为座位不好就不听课,如果以为没有坐好位置就不好好学习,那么你的要求将不能得到满足。只有在现在的座位上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调换座位时才会被优先考虑。

在座位问题上表现出大度、谦让、顾全大局的同学,在调整座位时将优先考虑,或在其他荣誉问题上给予补偿,不让老实人吃亏。

当然,让学生自选座位有个前提,那就是班额不能太大,最好控制在40人以内。

首先,改革通常的两人同桌的现象,实行单人单座。我的班里有36人。于是,我把原来大家习惯了多年的每间教室4大组,每人都有同桌的传统编排改成6个小组,每组6个座位,正好36个,这样,为我实施下一步计划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报到第一天,我故意晚到点,让孩子们先以最原生态的状态入座。然后,我在班上宣布:暂时不由我指定座位,排座次表,而是改成大家每天自己选择座位,试行一段时间后,磨合得差不多了,再把座次排好。

此语一出,全班哗然,同学们从未享受过这样的自由。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相信,但是,我的口气又不容置疑——每天来得最早的人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座位,反之,来得最迟的只能坐最后剩下来的座位。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是我排座位,无论怎么排都有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现在实行先到先得,其实就是一种公平,而且是目前状况下最大的公平。

既然这样做很公平,那么为什么别的班主任都不敢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敢去尝试,担心这样搞班级非乱不可!别的不说,座位天天在变动,老师记不住学生名字,学生没有了组的概念,交作业、收作业等等都会出现一些麻烦。但是,我认为既然这样做公平,那就尝试去做,至于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再去解决不就行了吗?不能因为会有问题就不敢前进,否则,教育何谈创新?

第二天,不仅没有一个人迟到,而且全班到校时间大大提前。

但是,实践证明,完全开放自由选择座位,弊大于利。首先,这样的机制造成了同学们争相早到的局面,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唯恐来迟了没有好座位,特别是对于家住得比较远的同学不公平。其次,此举有可能会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或由此产生一些不正之风,比如帮好朋友抢占座位。再次,身高比较高的同学占据了前排的位置,会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影响上课效果,等等。

但我还是坚持这种开放的做法,因为我要通过这样的行为让学生感觉到好座位的价值,让他们明白,在班集体中没有什么是你理所当然应得的,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

抢座位导致班上一片混乱:学生心理压力大、晚上睡不着甚至做恶梦,生怕去迟了没有好位置;家长向我抱怨,自抢座位以来,孩子和大人都没睡过一个好觉;科任老师抱怨座位天天换,对上课极为不利……但我依然顶住压力,因为我知道改革是需要有勇气的,更是要承受压力和非议的。现在的乱是为了将来的不乱,现在的“抢”是为了将来的“让”。这是座位改革计划的一个步骤,少了这一环,接下来的工作便很难开展。

网是撒开了,接下来要逐渐收拢。

自选座位一段时间后,抢座位的好处和弊端充分显现。此时,我抓住时机,在班级树正气,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我在班里暗示,男生尤其是“身材伟岸”的男生要有绅士风度,要顾全大局,并提议男生即使来得再早,也不要抢占前三排的座位,以免挡住后面的同学。第二天,没有一个男生坐在前三排——毕竟,没有哪一个男同学愿意被人背后议论为不讲风度,和女生抢座位。道德的约束力往往比强制规定更管用。而对于第一排这一“稀缺资源”,我们则规定谁坐谁就是当天的组长,负责收作业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做既可以使权利和义务挂钩,又方便管理。这也是一种“找平衡”的做法:获得好位置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此一来,虽然没有明确地排座位,但教室的座位变得整齐多了。乱跑的野马终于开始套上了缰绳,逐步从混乱走向有序。这个小小的约束,也让同学们开始明白生活在集体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

与此同时,对已经发现的不正之风加以纠正。我接受大家的投诉,明确表态,如果发生诸如替别人抢占座位或者因为抢座而发生冲突等现象,当事人将被取消选择座位的权利。同时,表扬大家的总体表现,为了好座位而起早,是为了更好地听课,搞好学习,大家的动机是好的,但希望大家在自主选择座位的问题上要表现出大度、谦让、和谐,因为规则之外是人情,有很多比座位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友谊。如果因为座位而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那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而自选座位带来的另一个麻烦是同学们的座位每天换,科任教师会有意见,因为很难掌握学生的动态,也不方便记住学生的名字。为此,我要求每位学生做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席卡,座位换到哪里就把席卡带到哪里,放在桌上,让科任教师在讲台上就能一目了然。

慢慢地,抢座位的风潮开始逐渐消褪,大家似乎逐渐失去了兴趣。大多数同学在同一个位置上坐了几天后,这个座位就约定俗成变成了他的“地盘”,有时即使来迟了,也不一定会被人抢走。此时,心理学上神奇的“定位效应”开始显现。

接着,我开始实施计划的第三步——以给予座位选择权作为一种奖励手段,以取消座位选择权作为一种“变相的处罚”。对集体做出较大贡献、积极参与班级事务、表现良好的同学将获得座位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并固定下来,不管到校早晚,别人都不能抢占。这样做就比较公平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早到学校获得好位置,还可以通过很多其它方式坐上好座位。

第一个座位选择权奖励给了一名男生——在班级卫生工作招标会上,他选择了最辛苦的一项工作。同学们在羡慕他的同时忽然发现了一条新途径——只要为集体多做贡献,就能获得自己理想的位置。在付出辛苦的同时得到了回报,责任和权利再次挂钩。同时,拿到座位选择权的同学如果不认真履行职责,面临的第一个惩罚便是取消其座位选择权。此后,我逐步拿出一定数量的“座位选择权”,配合班里的“班级工作招标会”,让选座位发挥了极好的杠杆作用。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努力争取到了这一权利,每次的班级工作招标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班级工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过去总要班主任分配到现在同学们主动去抢,由“烫手的山芋”变成了“香饽饽”,就像“蝴蝶效应”,排座位方法的改变为班级带来了可喜的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座位“名花有主”,其余的座位虽然继续开放供学生自由选择,但“定位效应”让大部分座位也都被固定下来,混乱的局面逐渐扭转。学生要求结束“抢座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把座位完全固定下来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次,我仍然不包办,还是由学生自己去选择。

除了已经拿到座位选择权的同学之外,其余同学抽签决定选座位的次序。我准备了写有号码的小纸签,让他们随机抽取,签子上的数字就是选座位的序号。同学拿到序号之后,先在纸签上写下名字——这次是你第一个选择,那么下次选座位时,你就最后一个去选,公平合理。而过去的一些约束,如“男生不要选前三排”等规则依然管用。

第一个选座位的学生并没有选择前排的最佳座位,而是坐在了平时她每天坐的第五排(倒数第二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示范!她的选择为后面的同学定了调子,那就是尊重习惯,尊重他人,顾及到后面同学的情绪。这种姿态,不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同学,也感动了我。所以,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有的人预料的那样,最后剩下的是最差的座位。第二个同学的选择是第五排……座位被一个接着一个地选走,然后,最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发生了:第三排的一个最佳座位始终空着。

马乐,班上一个小个子女生,很不走运,抽到的是倒数第三个选择权。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她只能坐到最后一排了。她在班里个子最小,家住得很远,在“抢座位”风潮中最受打击的就是她。为了得到一个好座位,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即使这样,她还是竞争不过其他一些住得近的同学,有一次她稍微来迟了一点居然坐到了最后一排。我曾经在班上暗示过,让马乐坐在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耻辱!今天的结局让我非常欣慰——所有同学都没有打这张座位的主意,一直为她留着,直到被她“选”走。此时,很多孩子都微笑着看着那个座位,当马乐坐下来时,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全班同学为马乐热烈鼓掌。从“抢座位”到“让座位”,小小的座位折射出班风的变化,预示着班级正气的树立。

座位选好了,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不会再为座位纠结了。同时也让我感到这次冒险是值得的,每个人都在集体面前交出了一份良心答卷,这是最好的教育。

责任编辑毛伟娜

猜你喜欢

排座位选择权座位
换座位
巴士上的座位
小座位中蕴含的大道理
换座位
民事程序选择权的价值
那个没抢到座位的孩子
坐公交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