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根”的魅力
2012-04-29王晓奕
王晓奕
“和孩子一起过语文的日子。”简单、素朴,他的课堂就是这样一段段平凡、普通的生活;自由、快乐,他教的孩子就是一个个这样自然、本色的稚子。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简单中总有着那样一种深邃,素朴中总有着那样一抹光彩;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他的课堂上,孩子自由却不散漫,灵动、活跃,在一阵阵笑声中总有收获。于是,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样的教材解读太独到了,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是妙不可言,这样的评价点拨实在幽默睿智……
是的,他的课堂亦如一杯清茶,平淡而真切,温馨而恬静;亦如田园生活,自然而惬意,宁静而悠远;亦如一幅简笔画,简洁却充满张力,明朗却又意味深长。他,就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薛法根!很有幸,工作至今一路浸润着他“组块教学”的思想,经常能聆听他的课,今天就让我先回味这些年薛老师的一些课。
寻“根”课堂
教学实践:积淀智慧的力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好的研究阵地,教学实践是教师最好的研究方式。薛老师就是在课堂上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尝试,他从不重复自己,总是在否定中走向超越,在不断实践中积淀智慧、积蓄力量,让我们通过他典型的课例去发现他成长的足迹。
第一阶段:重结构,走向综合
《卧薪尝胆》、《螳螂捕蝉》、《九色鹿》这些课例,着实让我们的眼前一亮:语文教学眼里仅仅有教材、教本是不够的,必须打破一本教材的局限,引领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形成“以语文核心知识为‘内核”“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内核”“以语文问题解决为‘内核”的内容板块。于是,你会发现,教学不再是对课文内容翻来覆去地讲解,不再是对文本思想内容流连忘返地咀嚼。应重组、整合散落在文本中的语文知识;训练、发展学生潜藏着的语文能力。板块式的架构,聚焦核心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活动板块,课堂才有了灵动的可能,自由的空间。
第二阶段:重文体,走向运用
《我和祖父的园子》、《桂花雨》、《爱如茉莉》这些课例的推出,让更多一线的语文教师知道:“语文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文体不同读法的视角,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什么样的课文,就应该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来呈现。薛老师说语文老师要有专业的眼光,应用专业的眼光看教材,“从儿童的眼光来解读、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要从孩子的天性去看作品、选作品,什么样的年龄读什么样的书,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适切的教学内容,就是文本的深浅程度刚好是儿童能努力解读透彻的;教给的具体方法刚好是儿童能自如运用的策略性知识。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不是让我们的孩子掌握一个个语文知识点,而是通过语文能力的发展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并能更好地生活。
第三阶段:重言语,走向智慧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哪吒闹海》、《猴子种果树》是薛老师最新推出的一批课例。通过这些课例,薛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教课文”,而是“学语文”、“育智能”。语文教学,学的是语文,我们要发现文本中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要素,重组并整合成相应的语言学习内容板块,每个板块集中一个核心目标,设计多项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学的是语文,学语文总是学生读与思、说与写的实践在先,而不是说教概念,灌输思想起步。每篇课文都隐藏着作者的言语意图,而这种言语意图则是借助特定的表达方式、一定的语言结构呈现的,发现、并准确地把握这样的表达方式、语言结构,语文教学才能跳出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挖掘出具有语文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体现薛老师所说的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即“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而教”。
寻“根”课堂,我们发现,薛老师的组块教学,就是建立在他个人典型的成功的课例解析基础上,通过同一时期一系列课例的推出和深入解析,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方法,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明晰组块教学思想,进而再将组块教学中的新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新的课例设计,再通过教学实践进行验证、反思、改进。从早期的课例《螳螂捕蝉》,到最新的课例《哪吒闹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组块教学那常态化的教学样式,感受到薛老师那日趋丰富的教学实践、日渐完善的教学思想、教学主张——“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这是薛老师鲜明的教学主张。语文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为核心,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建立在三根支柱上,即“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
扎“根”组块
组块教学:寻找智慧的密码
“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薛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教学主张就是在“组块教学”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从朦胧到清晰,从浅显到深刻,从随性到自觉,从零散到系统……
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学习心理学原理上的一种教学策略,即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散乱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有序的实践板块,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充分生长。组块教学中,教师将引领学生围绕语文核心知识或生活情境,选择、重组语文学习内容,设计、整合语文学习活动,变革语文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其基本特点是:(1)在内容上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及时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2)在结构上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凸现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更具灵活性;(3)在功效上,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是常态化的教学样式,具有“便教利学”、“学以致用”和“用能有效”的特点。
1.教学内容清晰明朗
薛老师执教的《哪吒闹海》一课,这是一个学生耳熟能详、一读就懂的神话故事,薛老师完全脱离了故事的情节、故事的内容,不拘泥于哪吒为什么闹、怎么闹、是个怎样的人这些琐碎的、泛语文的问题,而是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板块:
(1)练习朗读,概述课文。薛老师在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老师告诉学生:“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哪吒为何闹海?哪吒如何闹海?闹了又如何?然后请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概述一下这个故事。”这样指导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理解的不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讲述课文故事。“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呢?”老师教给学生“一个法宝”,就是“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操练。学生通过实践操练,切身体验了如何把一个故事讲得栩栩如生。
(3)学习转述。薛老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具体情境,龙王向哪吒的父亲告状,哪吒在父亲面前辩解,同样一件事,“因为说话人的目的不一样,所以说法也不一样”。这是一种口语交际训练,通过训练,学生不仅学习了怎样根据不同的目的转述一件事情的方法,而且通过引申也能明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哪吒闹海》可谓将“组块教学”演绎得淋漓尽致,薛老师还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挖掘出《哪吒闹海》这一文本蕴涵的语文教学价值——故事的可讲述性。有了这一教学价值的定位,就有了这堂课教学目标的聚焦——讲的训练,于是就有了概述、讲述、转述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
组块教学,从语文核心知识、学生语文能力、语文问题解决这三个途径确定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从“模模糊糊一大片”变为了“清清楚楚一条线”;根据不同文体及相应的阅读策略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师具有了专业的眼光;根据文本语言的不同层次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适合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才是有价值的;根据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内容,需要是发展的前提。
2.教学方法行之有效
再看薛老师《螳螂捕蝉》一课的词语教学环节:
师:先请同学们听写四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每组四个词,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四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老师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
(1)蝉悠闲自由自在
(2)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3)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生:听写词语。
师:同学们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组词(学生笑):
不堪设想 隐伏着 祸患 恍然大悟
生:对照大屏幕,自改。(师简要评点)
师:你能用上刚才听写的五组词语,根据课文插图,来讲讲故事的大概内容吗?先自己练讲一遍。
生:大声练讲故事。
以上这一词语教学片段,应该说是薛老师“组块教学”中一个很经典的词语教学模式。词串的认读,词串的记忆,一改以往“就词语而词语”的教学,通过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将词语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更教给了学生归类巩固词语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借助词串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起到言简意赅的作用。从词串的认读、记忆到借用词串概括故事大意,这看似简单的教学环节,恰恰隐含着组块教学“教学活动要力求整合”这一思想。这样的教学活动板块,围绕“词语”这一核心目标,无痕地融合了听写记忆、想象概括、运用复述这三项教学活动,并将这三项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逐步展开、层层推进,“学生一举多得,教学自然卓有成效。”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而听说读写能力必然需要在相应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的教学活动项目基本是单一性的,于是教学就缺少了灵动和自由。而组块教学则将各种单一性的教学活动加以整合,形成一个个教学活动板块,每个教学板块紧紧围绕核心目标,融合多项教学活动,这样一个教学板块就有充分的教学活动时间,便可以实现多项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这就是基于组块原理的教学方法“倡简”,简约的课堂教学结构: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方法简便,媒介简单,用语简要。内容选择的“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弄懂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不教。阅读教学中提出了“组块识记、语境还原、陌生文本”等7条策略,作文教学中提出了“命题激活、贴近现场、虚实相生”等9条策略,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标。
3.教学过程轻松扎实
薛老师《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段:
(1)如果我在课堂上,想唱歌(生接:就唱歌),想说话(生接:就说话),想打瞌睡(生接:就打瞌睡),想不听(生接:就不听),想走出去(生接:就走出去)。自由吗?(生接:自由)可能吗?(生接:不可能)(众大笑)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生接:可能)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一起读一读吧。
(2)课文中说“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面,我也一天都在园子里面”,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祖父戴一顶大草帽——(生:我就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生:我就栽花);祖父下种——(生:我就下种);祖父铲地——(生: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我也浇菜);祖父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生:我也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祖父喝口水——(生:我也喝口水);祖父抽袋烟——(生:我也……)(众大笑)这个不能抽!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
这是薛老师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和学生的两段对话,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又豁然开朗:“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两个极富个性的说话方式,就这样被老师随意,又妙趣横生地夸大了;就这样被学生自然,又饶有情趣地记住了。薛老师总能在课堂上营造出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这是因为他对语文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对语文教材和教学有本质的把握,能提炼出核心的语文知识内容,并进行艺术化地精心设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情趣。
在板块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得更充分、更自主,实现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言语智慧得以充分发展。组块教学还致力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与自主建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能力,获得终身有益的语文学习智慧。
扎“根”组块,我们知道,薛老师“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这一教学主张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组块教学,着力于学生学习方法与方式的变革,着力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板块化设计,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是开启儿童立场的语文智慧教学的密码。
“根”生简约
清简、厚实、睿智:智慧教学的气场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略有些驼背、露着两颗大板牙的老师,一群激动着、思索着、成长着的学生,这就是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没有唯美的画面、没有动人的音乐、没有激烈的讨论、没有精彩的表演,这就是薛法根老师的课堂。20多年的教学实践、20多年的组块探索,才有了现在薛老师那独特、明朗的教学风格、教学气场:那就是简约而不简单,体现为“清简、厚实、睿智”。
清简。记得薛老师曾用形象的方式诠释“清简”的内涵:一是浅近中的深刻,如“禅”。二是简约中的丰富,如“画”。三是清淡中的诗意,如“茶”。薛老师说清简是一种洗净铅华后的“简约之美”,清是质,简是形。薛式教学的清简,正因为组块教学从文本的教学核心价值出发,教学目标简明;聚焦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简约;整合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思路简捷,教学方法简便;教学用语简要,教学媒介简单。清简的课堂大智、大美也!是拂去华丽与浮躁之后的纯粹与雅致。教学回归“清简”,薛老师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向老师们揭示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教给孩子们最质朴的语文学习方法,于是就有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本能提高。薛老师语文教学的“清简”正是建立在对教育、对儿童、对语文本真的认识之上。“清简”了的语文,就有了一种学习的闲适,就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与思想的自由。
厚实。薛老师的教学总能给学生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形象是理解运用语言的心理基础,情感是理解运用语言的内在动力,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薛老师总是能将丰富的、富有表现力语言与鲜活的、生动的形象,真切的、具有感染力的情感糅合得恰到好处。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情绪的爆发点,听到学生富有想象力的表述,听到学生具有思辨性的观点……因为板块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静思默想,有了足够的时间潜心体验,也就有可能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与把握。薛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有活力、有朝气、有知识、有智慧、有学问、有情趣。
睿智。语文教学最终留给学生的将是言语智慧,即在生活现场中表现出的言语应对能力和机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无论哪一维度的对话,都是对言语智慧的一种锤炼。薛老师从不会让学生生硬地去记住某个概念、某种方法、某个道理,因为他说教学的本质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学会相信。所以,我们发现,薛老师课堂上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言语智慧,是在课堂多重对话这一言语现场中生长出来的,这才是睿智的本源。喜欢三国赵子龙长坂坡大战的从容,诸葛亮独坐空城的淡定,帅者将才都有那样的一种气度、气场,而我眼中的薛老师亦有这样的一份从容与淡定,气度与气场,那是他睿智的教学语言。薛老师的教学语言规范而不失灵动,凝练而不乏幽默,平实而不少睿智。课堂上,薛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点拨总是那么精准、有效,又总是那样让学生愉悦和自信,似说笑又非说笑,似调侃又非调侃,这样的幽默不是“噱头”,因为它始终没有脱离课文的语言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就是这样规范起来的。
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不需要过多的动作,站在课堂上,轻轻的一句话就能让听者的心静下来,让听者的思绪安宁下来。清简、厚实、睿智,这就是薛老师智慧教学的气场,是专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精神名片”。
清清爽爽、自自然然,他的课亦如他的人——率真、朴实,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滋养出那样一种大道至简的大气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