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人心工程
2012-04-29南丽刘东秀
南丽 刘东秀
中国德育:付局长,您好!道德是存乎内心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学校生活的情感体验,将会影响他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您也曾呼吁“把学生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切实减轻,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对于德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您有何思考?
付东海:我们的教育,不论是德育,还是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围绕素质教育进行的,最终目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如您所說,德育的功效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这个角度讲,德育可以說是起到一个“纲”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說的“德育为首”。
德育的功能可以归纳为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其社会性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定向作用,就是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发展及其成长过程中,德育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党的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发展。其实,德育的功能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其个体性的一面。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体现在德育的导向作用上。具体地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二是使学生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不懈追求完善的人格。不是“我要你做”,而是“我自己要做”。最后真正做到把道德“存乎于内心,发乎于内心”。应该說,这是我们的德育最后要达到的一个至高境界,也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这两者应该是辩证统一的,都是期望通过教育把我们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品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从中体现出学生的德性、精神面貌和健全人格。
中国德育:不管是德育的定向作用,还是导向作用,其目标都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具体到工作实践中,您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作用?
付东海: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德育,也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也许有人觉得教育局这一层面,抓宏观即可,可是,如果上级文件仅仅是换一个文头就下发的话,恐怕从我们这一层面上就已经失去了实效性。我们的德育工作经验是思路要清晰、原则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总之要体现“实”和“细”。
一是要降低重心。实事求是地說,我们的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上的确还存在着高高在上,与孩子的接受能力、发展需求相脱节的弊端,假、大、空的說教式德育仍然存在,这也是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德育是人心工程,需要的是浸润式的教育,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被孩子们所接受,所认同,才能收到实效。为此,必须从细微之处着手,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从最基本的道德情感熏陶开始,比如,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讲究卫生、孝敬老人、同情弱者、吃苦耐劳、自己动手,等等,进而上升到公民道德教育,再升华到远大理想和志向的树立。立意高,起点低,才能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要注意“三贴近”。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实际,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德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创设孩子们可接受、可感知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德育生活化、情景化,进而实现学生的情感内化,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彰显个性。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如果用一个框把孩子拢起来,将会扼杀孩子的创造精神,那将是失效的教育。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接受能力,发现和激励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而促进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我也不赞成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这样既看不到孩子的缺点和个性,也看不到他们的长处和发展。
四是要找准教育载体。德育工作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载体作依托。比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九月份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18岁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主题班团队会、班主任课等,都是很好的教育形式。
中国德育:少先队活动是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广大少年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了解到,少年队活动在呼和浩特中小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一活动?
付东海:是的,近几年来我们的少先队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少先队鼓号队风采大赛,“少儿经典诵读”,玉泉区的少年科学院,小导游、小画家、小京剧等“五小”活动,新城区的雏鹰争章活动等,都很有创意。
德育工作的开展还是要体现前面我们谈到的几个原则,对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空谈理论,你可以想象结果是什么。少先队活动实际上是遵循了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我们提倡孩子们在自己当家作主的活动中扩大知识、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增长才干。同时,如果不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少先队组织便成为一个空壳,也就失去了对少年儿童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要求学校,不仅应该加强对少先队组织的领导,而且在辅导员待遇、少先队的活动时间和场地等方面,尽可能给予全力支持,并具体指导他们根据德育计划,独立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
中国德育: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在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方面,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做了哪些规划?
付东海:我们打算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门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班主任工作、学校日常管理等具体环节。
第一,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实施德育课程提升行动。首先是改进中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和形式。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开齐、开足、上好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同时要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是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市级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第二,培养高水平德育工作团队,实施德育队伍提升行动。这一行动包括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启动德育工作专家库建设项目。建立班主任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有机衔接的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班主任工作协作交流活动。继续推进“5111”计划(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写5篇教育随笔,读1本教育专著,研究1个教育现象,写1篇教育案例)。举办全市班主任专业能力竞赛,促进班主任工作向专业化发展。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完善表彰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强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的宣传。加快培养德育专家、骨干,成立由德育工作带头人、德育教研员、优秀班主任等组成的“中小学德育骨干工作室”,定期举办德育工作专题讲座,交流推广德育工作成功经验。
第三,努力突出工作重点,实施德育专项教育提升行动。首先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培训宣讲活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面向基层学校突出“融入”这一关键,通过常规性、节庆性、校本性、创新性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次要探索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2012年实现城区学校心理咨询室基本覆盖。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开展星级心理咨询室创建、心理健康辅导优秀案例评比,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培训,鼓励学校引进、培养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开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职称系列和骨干教师系列。
第四,积极打造德育品牌项目,实施德育特色活动提升行动。要求各旗县区及学校要结合地区特点、学校实际、生源特点等因素,在开发德育资源、抓好课程德育、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德育队伍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更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拓展活动载体,不断巩固德育工作成果,打造区域、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努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校一项目,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推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特色化发展,形成长期稳定、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格局和生动局面。
中国德育: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难点。能否谈一谈,呼和浩特在这方面已取得哪些成功经验?
付东海:谈不上是成功经验,只能說我们在德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努力让学校和广大师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来。
2006年11月,我们就出台了《呼和浩特市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常规》和《呼和浩特市中小学、幼儿园不同年级段学生德育工作实施要点》。《常规》宛如纬线,《实施要点》就像经线,将我们的工作网格化,既能很快找到对应点,又给基层以较大的实施空间。这些文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理论性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贴近学生,尽量做到重实践、易操作。
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又是其主渠道。除抓好政治课的教学、考核等各个环节,我们还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育人的主动性,达到潜移默化、教育学生的目的。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努力寻求学科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文科偏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责任、时代精神等方面的教育,理科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观、严谨细致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此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整体效果。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近十万名学生参观我市知名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宋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