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让古诗教学美起来

2012-04-29赵君娥薛传霞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庐山古诗意境

赵君娥 薛传霞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瑰丽璀璨的明珠。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我们的学生虽然很小就接触古诗,但他们对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感到遥远陌生,而且对深奥抽象的诗意和单调枯燥的讲解感到索然乏味。学生上学后,只是一味地诵读,很难理解诗意,更谈a不上把握诗的内涵,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多媒体技术以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不足,为构建新型的古诗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几年来,我在“诵读经典诗文”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文图音形结合、语境与意境结合、感知和想象结合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跨越千年时空,走进古诗文的诗情画意,感受古诗文的无限美意。

直观呈现,学生于画面中欣赏美

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学生只是很机械地诵读着,在这种情况下,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古诗与画面的直观呈现,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古诗的美。

如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目不转晴地盯着画面,那神情告诉我他们太喜欢这画面了,我顺势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就在学生被庐山风光迷住之时,我对“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古诗的美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诵读吟唱,学生于吟诵中感受美

古诗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学习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同样是在《望庐山瀑布》一课中,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之后,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我和学生一起听配乐的课文录音,学生跟着诵读;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吟唱古诗。在和着音乐入情入境的吟诵中,学生既读准了节奏,又诵出了韵味。然后,我用电脑录音功能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聆听着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在琅琅吟诵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

品词析句,学生于理解中领悟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练,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仔细推敲。因此,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词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以此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具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品味、体会、理解古诗语言的精妙。

《村居》一诗中,“醉”字是整首诗的神韵所在,它将堤岸、杨柳、小草、黄莺都活化了,仿佛都沉醉于迷蒙的春景中,但学生很难理解这个字。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所提供的资料库中自由点击、欣赏与诗歌配套的录像:春光灿烂,小草悄悄地露出头来,吐出点点嫩芽,自由生长;黄莺舒展开翅膀,在高空自由飞翔,仿佛在歌唱春天;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秀发,抚摸堤岸;儿童放学后急急忙忙跑回家,在春风中奔跑着放起了风筝……录像结束后,学生的心似乎定格在形象、生动、自然的田园风光中。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诗人描绘的景物中什么“醉”了。学生们各抒己见,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说:草儿醉了,醉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黄莺醉了,醉在自由的飞翔中;杨柳醉了,醉在春风的吹拂中;堤岸醉了,醉在杨柳的抚摸中;儿童醉了,醉在无忧无虑的放飞中;就连诗人也醉了,醉在迷人的春色中,醉在孩子们的欢笑中;我们也醉了,醉在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诗画中。学生借助多媒体学习手段,在理解诗意的同时领悟到古诗的美。

渲染气氛,学生于情境中感悟美

古诗节奏明快,格律严整,意蕴深远,充满了韵律和节奏美。教学时,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的情境,则能帮助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理解诗文,体会蕴涵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文、明白大意之后,为了更深刻地体会诗中意境,感悟诗情,我一边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片段,一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诗人吟诵这首诗可能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姿势,他可能想些什么。随着深沉哀怨、悠扬婉转的古筝乐曲的播放,学生被带进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学生一边想象,一边回答:诗人可能在想,家中高堂是否安康,妻子怀中咿呀学语的稚子是否会喊“爸爸”,房梁上呢喃的紫燕可曾筑巢孵卵,什么时候能与家人团聚……当学生们想象的双翼被鼓动之后,适时出示投影片:明月陪伴下,诗人伫立船头,眺望江南,到处一片绿意。引导学生观察整幅图画,把想象的重点定在一个“绿”字上:“看到这一大片的绿,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想到了哪些词语和诗句?”此时,学生的面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图。正是这江南明媚的春光,才勾起了诗人思乡的情怀。这样通过音乐渲染,以图配诗,让学生充分感知,想象理解,深入诗境。在美的意境中,学生的心与诗人的“心”碰撞,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既在“境”中领悟了诗意,又在“境”中感悟了诗情。

情感升华,学生于想象中表达美

古诗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意象性。它以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古诗时,要激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表达出来、感悟出来。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呈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画面,让学生透过这一镜头去想象“满园春色”的美。同学们纷纷说道:“我仿佛看到园子里各种花都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仿佛听到小草在叽叽喳喳地讨论谁长得最快”……学生用稚嫩的话语描述了园子里的色彩之美、声音之美,既有动的美感又有静的美感。学生在表达中体会到春之美、生命力之美。

在古诗教学中,我充分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的意境,触摸诗文的脉搏,倾听到诗人的情思;让学生的心和经典沟通,与圣贤对话,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让经典诗词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宽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作者单位:山东临朐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庐山古诗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云雾庐山
“拟古诗”之我见
做一次庐山客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