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布绝密档案曾想提前30年归还香港等
2012-04-29
英国公布绝密档案曾想提前30年归还香港
日前,英国政府公布了一批绝密档案,这些档案显示: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曾考虑提前归还香港。
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内地爆发后,逐渐波及到香港。1969年3月,英国内阁下属的香港问题部长委员会起草了一份绝密报告,建议迅速与中国进行非正式接触,尽早与北京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英国政府从自身利益考虑认为,鉴于中国的反殖民主义立场,在1997年后还想延长香港的租借期是不可能的。英国的目的是努力保持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便在将来归还香港时增加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为英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大名石刻选》入藏河北省大名县档案馆
日前,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的《大名石刻选》被大名县档案馆征集进馆。据不完全统计,大名境内现存石刻二百余件,石刻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五礼记碑》是目前已知全国最高、最大古碑;世所罕见的元代赵孟頫小楷书法精品《金刚经》更是秀丽典雅,风骚独运;规模宏大、意气高远、弥足珍贵的《朱熹写经碑》,在全国视为最大的墓志铭《何弘敬墓志铭》等等都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大名的历史轨迹。
这些精美的石刻具有极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展示了大名不同时期的深厚历史文化,是较为珍贵的档案资料,不仅丰富了馆藏,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郭洪领)
保定市新市区档案局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档促进民生档案建设
保定市新市区档案局为了深化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着力规范村务公开档案、村民档案、流动人口档案、低收入家庭档案、特殊和困难人群档案、城市拆迁等档案管理,并要求各村级档案室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档标准进行管理,以此推动农村档案工作全面展开。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开展档案信息的深加工,建立直接服务公众的专题数据库,打造时效性强、应用价值较高的档案编研产品,逐步推进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向政府信息查询服务中心转变,使综合档案馆真正成为查询政府公开信息的主渠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变研成果。(保定市新市区档案局)
东光县档案局对农村档案管理现状进行调研
近日,东光县档案局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延伸建档指导服务,对全县30余个村采取实地查看、询问、座谈了解的形式进行调研。调研农村基本概况、档案人员情况、档案存量、档案保管条件、档案利用状况五个方面,最大程度反映农村档案管理现状,以此选择典型,帮助有条件、有需要的村建立档案,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进而提高全县农村档案规范化建档水平。(高爱莲)
衡水市统一为城市古树名木建档案
古树、名木是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称为“活的文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价值。为摸清全市城镇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和管理经验、存在问题,日前,衡水市园林局在全市首次开展了专业化全面普查,将按照住建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确认后公布,并统一进行编号,建立城镇古树名木档案,为科学实施城镇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对全市古树名木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马长进)
滦县档案局积极做好特色档案接收工作
为丰富馆藏档案资源,滦县档案局积极开展特色档案的接收工作,先后接收了全国著名儿童作家董天佑、县内专业作家吴述东、李真理的文学作品,老干部杨舜禹、陈相、张栋的个人传记及作品。近日,又接收了《小张庄村史》和《兴隆庄杨氏族谱》。《小张庄村史》记载了公元1883年(清光绪9年)以来200多年的村史。《兴隆庄杨氏族谱》记载了清顺治末年以来300多年的宗族传承,并附有一百多份史证,从乾隆、嘉庆到民国、新中国,跨度大、门类全。村史、族谱客观记录了社会现实,为大范围的社会史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料。(滦县档案局)
围场县委办、县政府办对乡村档案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近期围场县档案局成立档案工作检查组,对22个乡镇和48个村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县委办、县政府办将有关情况通报全县。通报中肯定了所取得的成效:一是组织领导得到加强;二是工作机制日趋完善;三是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四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五是“村档乡管”较好推进;六是档案资料特色明显。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整理归档不够科学;三是逐级移交工作机制落实不到位;四是存在安全隐患;五是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对于下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档案意识;二要切实强化档案规范管理;三要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翁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