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MLC应用下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

2012-04-29吴娟

今传媒 2012年7期
关键词:学术不端防范策略

吴娟

摘要: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应用给编辑部工作甚至于整个学术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AMLC的应用给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清理及预防了相当一批的学术不端行为,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AMLC这类检测系统的使用体会,总结出这类检测系统的局限性,以及在这种新环境下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学术不端;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109-02

一、引 言

清华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是中国最大的两家论文收录数据库。基于强大的数据库,清华知网开发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同时,万方数据库也开发了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2009年开始,许多科技期刊编辑部和高校陆续开始使用这些检测系统,这个平台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编辑部的审稿工作[1]。使用此平台之前,编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根据文章的参考文献信息以及自身(或者审稿人)的专业视野去判断文章是否涉嫌抄袭。这个平台能够提供查询文章的对比分析,得出与其他文章的相似度以及详尽的比对结果,然后编辑根据对比报告进一步的去分析和判断。如此一来,一稿多投、抄袭剽窃、自我剽窃、不当署名、豆腐块文章等不端行为很容易被发现。不可否认,这将大大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无效稿件的数量。这类系统的影响力巨大,不仅仅局限于编辑部,它的使用给学术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清理和预防了相当一批的学术不端行为。然而,此类平台并不能完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它也有自身的一些问题需要使用者清楚的认识到,以免过于依赖此类平台。

二、AMLC的局限性以及对策

(一)收录数据库外抄袭

在采用检测系统之前,论文是否抄袭全凭编辑和审稿人的一双慧眼。使用本系统之后,通过和数据库中的论文对比,编辑能得到一份详尽的检测报告,这无疑给编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每种检测系统都是基于自己的数据库上的。如果抄袭者抄袭了这个数据库收录范围之外的文章,这个系统则检测不出来。因此,检测系统的数据库应该联合其他的数据库,将其收录的范围尽量扩大。也有的期刊编辑部同时采用了AMLC 和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将清华知网和万方数据两大数据库都作为对比数据库,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数据库上的漏网。

(二)网页抄袭

有很多科研工作者有自己的观点和新成果,鉴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并没有将其投向具体的期刊,而是将其记录在自己的博客或者某些网页上。而有些人则是通过搜索,将一些网络文章据为己有转投向期刊。这类现象也有很多,一般都是原创者发现后诉诸法律,影响比较恶劣。如果在对比数据库中收录大量的网页内容,将极大地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三)审稿过程抄袭或一稿多投

《科学时报》2011年刊登了一篇文章《一起监守自盗的剽窃案》[2],燕山大学的教师付炜利用审稿人的身份涉嫌剽窃投稿人论文。这类问题常出现在优先接触到论文的人中,或者是作者将自己的文章同时投给不同的期刊中。一般这类问题不容易被发现,直至论文发表之后才可能被发现。建议可以将编辑部的新投稿收入其数据库进行对比。这样自论文投稿开始,论文就将上传入对比数据库,还可以有效防止一稿多投,一稿多发,同时也可以防止早期接触论文的人剽窃论文。因此,国内权威的数据库应该联合起来组建查询文章数据库,同时所有编辑部都采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从技术角度防止学术不端论文的漏网。

(四)细节改造抄袭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中抄袭的技术判断主要是段落匹配或句子匹配,甚至词语匹配,这些方式是机械的,且有漏洞可循的。现如今,很多作者网购反论文抄袭检测,根据检测报告有针对性的对论文进行修改,例如加标点符号,断句,修改表达方式,从而降低重复率以此来躲避系统的火眼金睛。针对这种情况,编辑除了在文章初审筛查时对其检测,在文章修改后,上稿前也应该检测,坚决将有问题的文章拒之门外。同时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应该与时俱进,提高其甄别能力。

(五)图表抄袭

如同语言的改动一样,一样的数据分析可以通过表格表达,也可以通过各个类型的图来演示。比较之后,系统给出的相似率可能不高,甚至于低。但作为编辑一定不要放过阅读相似研究的文章,通过仔细的阅读,就会得到正确的结论。

(六)翻译抄袭

有的作者外文水平较高,将外文论文译成中文直接投稿或者修改后投稿。这类情况很难被发现,如果仅仅依靠这类平台更不可能被发现。此时就需要编辑深厚的专业背景,或者找到此类专业合适的审稿人,才有可能发现这个问题。即使在电子技术高速发达的年代,深厚的专业知识一样不可缺少,编辑更应该与时俱进,多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动态。这对挖掘高质量稿件和寻找合适的审稿人都是有益处的。

总之,科技发展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检测系统基于我们的工作需要只能服务于我们,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便利,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它。基于它,我们能快速获得大量线索,但不是所有的线索,最终还要靠编辑和审稿人的慧眼和专业知识。

三、AMLC应用新环境下的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策略

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检测系统使用之后,有些人针对它的局限性不断挑战这个系统。所以除了从技术角度防止抄袭论文的发表,污染学术环境,最重要的是从源头抓起,从个人教育抓起,从大环境改善学术环境,从法律上根除毒瘤。

(一)从思想源头,教育角度上杜绝抄袭

抄袭是一种道德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剽窃无异于盗窃”的思想深深植入学生心中。从小学开始,杜绝孩子的抄袭行为;在中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大学,更应该严抓课程作业的剽窃,同时告诉学生剽窃和合理引用的区别。根据报导[3],第21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 814个样本中属于全部或部分抄袭的文章竟达108篇,占总数的13.3%,而且这些学生在比赛前都签署了诚信声明。中学生作文抄袭现象很严重。如果让这个事态继续发展下去,抄袭之风只会愈演愈烈。应试教育下,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别让抄袭玷污了纯净的心灵。有些大学老师的良好初衷是鼓励学生多看相关的专业文献,而忽略了学生们在作业中犯的错误——不加引用,将别人的成果说成自己的。久而久之,学生混淆了两者的概念,将抄袭行为理所当然。香港和美国的很多知名大学使用Turnitin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将学生上交的课程作业和学位论文传入数据库进行对比检测,防止学生抄袭已发表论文和相关网页,以及防止互相抄袭的行为。现在国内的很多高校也采用了清华知网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这都给抄袭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当学生在学校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拒绝抄袭,独立思考完成论文,这样他们走到工作岗位的时候,抄袭等问题出现的比例也会大幅降低。

(二)从大环境上清理抄袭途径

据调查统计,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规模就达10亿元[4]。据了解,一个论文服务网站,往往有多个主要的高校总代理,每个代理再发展一些写手,这些写手又会拉拢更多的写手,从而形成完整而庞大的“产业链”,提供“全方位服务”[5]。这些写手很少有自己的观点,提供的论文都是由其他文章拼凑而成。即使得以发表,也是浪费了期刊宝贵的版面。这个产业无疑玷污了学士期刊这个珍贵的学术成果展示平台,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取缔此类公司的经营。

作为网络运营商,有责任给大家提供一个纯净的学术环境,尤其是现在知名的网络公司。当作者要查找资料或者投稿时,一般都会采用国内最知名的搜索引擎去查找关于论文或者投稿期刊的相关信息,然而印入眼帘的却是数家代发表论文公司的广告信息。而关于投稿期刊的网站或者信息却需要作者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伪存真,睁大眼球去寻觅。这样的网络环境给作者和编辑部的工作都带来困扰,给想在学术论文上造假的人提供了捷径,间接污染了我们的学术大环境。正面的一个例子是谷歌搜索引擎,在英国作出表率,拒绝为论文公司做广告,还网络还学术一个清净。在国内淘宝和拍拍等大型电子购物网站上,也可以找到论文代理和抄袭检测的店铺,而且貌似生意火爆。这种公开的售卖行为无异于枪支的公开售卖,枪支的售卖威胁我们的社会治安,论文的售卖则污染了那片学术净土,电子购物网站应该拒绝为论文代理和论文检测提供平台。

相对的是,网络可以转换角色利用自己的舆论优势来监督学术不端行为,通过互联网来揭露学术不端行为,制造正面的舆论效应,给学术不端行为以威慑。近些年随着各大媒体对各种不端学术行为的披露,学术不端行为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6]。

(三)利用法律手段严惩抄袭者

国家应该从法律上明确论文剽窃的标准,不让某些人钻空子。同时成立独立的机构,对剽窃行为进行判定和处理。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反响强烈的剽窃案例,但对其的处理最终都是悬而未决。究其原因是各相关单位由于和当事人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缺乏相应的处理能力,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标准。编辑部也应该和作者签订严格的版权合同,约束作者的行为。一旦出现问题,可依据现有的合同法追究其责任。

AMLC这类检测系统确实给当前的学术环境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地服务于期刊编辑部和科研教育机构,还需要与时俱进,在技术和范围上有所提升。同时,防范学术不端仅仅依靠这类检测系统是不行的,还要依靠审查人的一双慧眼。防范学术不端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思想源头抓起,从个人教育抓起,从大环境上改善学术环境,从法律上根除毒瘤。

参考文献:

[1] 化柏林.抄袭检测系统将给中国学术界带来的变化[J].科技导报,2009(12).

[2] 吴昊.一起监守自盗的剽窃案?[N].科学时报,2011-06-15.

[3] 张粉琴.学生抄袭作文,该反思的是谁[N].新华日报,2008-03-25.

[4] 万建辉.武学者剑指论文买卖,滥下指标助推论论文产业[N].长江日报,2010-01-05.

[5] 余朝晖.“论文代理”的危害及其应对策略探究[J].科技与出版,2011(1).

[6] 吕群.学术不端的网络舆论监督[J].科技传播,2009(8).

猜你喜欢

学术不端防范策略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
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策略研究
县域企业退休职工冒领养老金的防范策略分析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高职教育类期刊学术不端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和个人因素分析
论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的责任
科技期刊构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体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