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蕴藏在幼儿故事中的巨大能量

2012-04-29雷华

考试周刊 2012年78期
关键词:讲故事青蛙玩具

雷华

摘要: 幼儿故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不听大道理的学前儿童那里,故事常能发挥出超长沟通的效应,一听故事他们就能从吵闹状态中安静下来,从故事中听出道理,形成品质,听出知识,形成能力,因此,讲故事成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招式。

关键词: 幼儿教育故事教学品质知识能力

故事是人在认知世界的初期最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其中有各种善良、凶恶的人物和动植物,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还能够任意编造属于自己审美最高层次的意境。学前儿童喜欢故事,是因为他们能在故事中获得情感的满足,而教师喜欢用故事进行教学,不仅是因为幼儿喜欢,还因为通过讲故事、讨论故事、质疑故事、创编故事等方式,能让幼儿形成品质、增加知识、增长能力,促进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故事教学能形成幼儿品质

故事以事为主,在对幼儿生动描述事情的过程中,也向幼儿讲辨别是非、界限对错、区分好坏的道理,一般来说,对学龄前儿童讲道理,远不如跟他们讲故事,更能提升孩子的品质。

在我曾经教的一个班有一个胖墩墩的男孩子,十分喜欢游戏区角、过家家、堆积木、推汽车等,他没有不喜欢的,就是全都玩不久,什么都摸一下,也不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次他看到另一个男孩子拿着人家自己带来的溜溜球玩,就走过去一把抢下来独自玩,还哈哈笑。小朋友哭着跑过来找我告状,我把他找来后,他还满不在乎地看着我。我知道这是一个骂“皮”了的小孩,所以我采用共情的方式,承认溜溜球确实好玩,并对他想玩的心理表示理解,他的反应反而强烈了,低下头说:“我也知道不对。”“那你应该怎么办?”“还给他。”“好,这就对了,先去还给他,再来找老师。”他拿着玩具还给了小朋友,回来后我问他:“但是你还是很想玩,该怎么办?”“自己买。”我笑了笑:“好孩子,以后别抢人家的了。”在当天的社会活动课上,我给大家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大家一起玩》讲的是几个小动物小鸡、小狗和小猫一起踢球的故事:小鸡去找小狗玩,小狗正踢球,小鸡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小狗说:“好。”于是将球踢给了小鸡,两个小动物踢起了球,他们又去找小猫,跟小猫一起踢球,三个小朋友高高兴兴玩在一起。于是我问大家:“当小朋友拿着玩具,我们也想玩的时候,大家说该怎么办呀?”有一个声音特别大:“我们一起玩。”我很高兴地看着这个小胖墩:“对,大家跟我一起说:‘我们一起玩好吗?……以后遇到我们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我们就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另一个是《抢玩具的迪迪》:迪迪小朋友想玩亮亮玩着的三轮车,就把亮亮推下去自己玩,结果不但没有玩上,还被老师抓去批评;后来他跟小朋友商量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小朋友答应了,于是他玩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这一正一反的两个故事,让我们班小朋友从此学会了一句口头禅:“我们一起玩好吗?”讲这句话时,他们学小鸡、小猫、小狗和小胖墩沉沉的声音,在有趣的故事中,幼儿的道德观念逐渐形成,其他如挫折教育、感情教育、安全教育等也都能利用故事给幼儿带来启发。

二、故事教学能增加幼儿知识

幼儿由于年龄小,知识非常缺乏,急需学习大量的知识,以满足成长的需要,但认知能力又很有限,直接灌输知识的方式是很不现实的,因此,讲故事就成了一种适合幼儿智力发展的传输知识的工具。面对幼儿不停询问这为什么,那为什么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现编,用故事为他们打开一扇扇知识的窗户。

幼儿故事中蕴含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如从《小青蛙找妈妈》中,孩子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关于青蛙的自然知识:青蛙妈妈繁殖时生的不是小青蛙而是卵,那些卵后俩变成长尾巴的小蝌蚪,最后才会变成小青蛙,还了解了青蛙的具体特征: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大而阔,肚皮白,四条腿等。在平时生活中即使幼儿见过青蛙,也不一定就会仔细观察,所以通过故事,他们能详细记住不少知识,以后再遇到青蛙的时候,就会从脑子里搜索出这些知识做比认。

从《画蛇添足》中,幼儿就能明白,原来蛇是没有脚的。从《我跟海马是亲戚》中,幼儿懂的知识就更多了:尖海龙虽然长得像一条蛇,但它不是蛇,也不是海中的龙,而是海中的一种鱼;海马虽然长着一个小小的马头,可它也是一种鱼;还有一种长得像树枝一样的尖海龙,叫叶状海龙,它们为了生存下来,逐渐长成了树枝的模样;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可它们都是亲戚……

如果老师一边讲故事,还一边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表演,他们获得的知识就会愈加牢固。工作若干年后,我还听一个同学说起她在幼儿园听老师讲故事时,自己扮演小螃蟹的情景,这成为她至今仍经常回忆的童年趣事,就是在这个故事中,她第一次知道了螃蟹是横着走的。

如果老师一边讲故事,还一边出示相关的知识教具,幼儿就能够更直观、更清楚地认识故事中所涉及的物体或道理,如果用多媒体播放知识形象的话,就一定要注意所播放的内容,不可夸张,避免播放内容的魅力超过故事本身,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形。

故事中的知识,通过故事这根线索,被一个个串了起来,让幼儿在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走上了文化学习之旅。

三、故事教学能增强幼儿能力

幼儿听故事时,会很自然地将老师的声音转化成一个个的画面,这就是想象力;他们还会将想象出来的画面进行加工,添油加醋地想当然扩展,这就是创造力;他们有时听到好玩的地方,还会跟着老师一起讲,这就是模仿表达;在讲故事时,我们可以看到幼儿们集体全神贯注的模样,这就是倾听能力……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对这些能力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扩展、强化,幼儿就会因此而获得长足的进步。

如我在讲故事时,一般不会用“讲”的方式,而采用“念”的方式,因为“念”出来的是书面语,讲出来的是口语,书面语的表达远比口语要规范,如果经常采用念故事的方式教孩子,他们的表达就会规范很多,而讲故事是幼儿学习表达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尤其是平时讲方言的幼儿,这样的故事对他们改正方言用语有很大的作用。即使是现编的故事,我也尽量讲慢一些,方便幼儿接受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方便自己字斟句酌地考虑一下表达,避免出现口误,小孩子的模仿能力让我不得不十分小心。

另外,我也不太主张老师用多媒体直接播放视频故事,这种画面感极强的故事,会将幼儿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屏幕上,他们对色彩和卡通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注意,远远超过故事本身的内涵。更不合适的是,有了视频,幼儿的想象力几乎全都被灭掉了,许多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在播放以后,经常遭到大量观众吐槽,原因就是与他们看名著时的想象相差太远,他们觉得电视所拍摄的情景比不上自己当初的想象。如果老师直接用多媒体,视听效果一齐上就给幼儿听故事,就是将他们各自不同的想象力扼杀在发芽的状态,从此他们就不用自己想象,只能看别人想象了。所以我们常看到的是,幼儿看(听)完视频之后是浮躁和激动的,而听完老师讲的故事之后常呈现安静和深思状态,意犹未尽,所以让幼儿听干干净净的声音故事,就是对他们想象力最好的诱发。

鲁迅曾在他的散文《风筝》中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如果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故事就是精灵,它们给幼儿带来快乐,同时,幼儿也能从与它们接触的过程中,借助自己的本能,形成品质,吸收知识,发展能力,为成长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迈出学习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潘谊清.幼儿园故事教学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06.

[2]王桂莲.浅谈如何利用故事教学发展幼儿的多元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9).

[3]王爱芳.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能力与品质[J].学苑教育,2009(05).

猜你喜欢

讲故事青蛙玩具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小青蛙捉虫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