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完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思考

2012-04-29赵云

考试周刊 2012年78期
关键词:公平运动员政策

赵云

摘要: 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政策的初衷是对“应试教育”中单一分数考核的修正,以体现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与合理。当前,我国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中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完善。研究认为,完善高考体育加分制度,以健全监督机制为重点,增加体育加分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应该是高考加分政策完善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完善

引言

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以及为高校选拔多方面人才提供多元化评价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近年来包括体育在内的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为获取加分资格考生身份弄虚作假甚至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状况的出现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与这一政策的初衷相背离,社会反应强烈。看来,加快体育高考加分政策的改革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1.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背景

1978年以后,国家加大了人才选拔的力度。从1983年开始,更是规定对获得地区以上表彰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以及高中阶段参加地区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单项前5名的队员,或集体前3名的主力队员,考分达到规定分数线的,可提上一个分数段投档。1986年,国家教委又规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可降低20分投档。1987年4月27日,国家教委发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其中第35条至第39条,详尽规定了可以享受加分政策优惠的项目和分值,这一条例奠定了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基础。从此,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成为一项稳定的高考政策延续下来,但对于加分的项目和分值却多有调整,而且调整的幅度很大。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三种加分形式。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这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近几年的体育加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一些地区加分学生多达20%左右,这样加分人数太多,失去了加分的意义。这次规范加分政策或将使其中大部分学生不再享有加分特权。教育部网站于2010年11月19日公布了由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五部门联合制定的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的方案,涉及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部分科技类竞赛以及体育特长生加分。奥赛获奖者不再具有高校保送资格,体育特长生省级统测只设田径、游泳等8个项目以及不超过2个强身健体类项目。高考加分调整政策的出台,对促进教育公平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2.我国高考加分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考特长生加分政策,其本意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鼓励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一项政策。但近年来各地高考加分乱象频生,引发了人们对高考加分的“信任危机”。而体育加分则是高考加分中的主要类别,也是高考加分中受到质疑的焦点之一。如2010年7月19日河南焦作市第一中学有5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而5名学生无一例外全部因“国家二级运动员”而享受了20分的加分。而更为蹊跷的是,焦作市2009年下半年度以无线电测向项目获得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的169名学生中,有161人来自焦作市一中,创造出将众多在校学生培养成“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神话”。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的,按照我国《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体竞字[2009]63号)有关规定:二级运动员的审批以及证书发放由市(地)级体育局审核办理。且不说每年有众多性质、级别的竞赛,项目、组别能产生数量惊人的获奖选手,而哪些比赛属于可以认定的正规比赛以及相关的材料证明等市级体育机关也无从把关。

2010年4月26日,经媒体调查,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的加分规定,而有些省市自定的加分规定有违国家政策。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广大考生对高考公平的呼唤,全国不少省份对高考加分政策有了调整。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高考加分政策因此在一些地方被严重异化。

因此,如何完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已成当务之急。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中,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它不但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全面成长有导向意义,而且对维护教育的公平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已经说明,高考体育加分政策需要完善是毋庸置疑的,而不是取消。有人认为应该通过取消加分来得到公平,这实际上是对公平的错误理解。如果不加区分地取消体育加分政策,就有可能形成新的不公平。

3.对完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思考

首先,体育高考加分政策需要进一步规范。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只有14种,而各地实际执行的却多达200余种。首先应将高考加分的政策制定和监督权力统一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杜绝各个地方高考加分的随意性,这是保证高考加分公平合理的前提。对体育加分而言,哪些级别的竞赛、项目、组别都应该进行重新审核,哪些该加,哪些不该加应进行广泛深入的论证。对于加分项目和标准应该有所统一,对不能达到高考加分目的坚决取缔,使加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更符合教育公平原则。

其次,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要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切实维护招生公平公正,加强信息公开,进一步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使高考加分政策变得更加“阳光”。应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办法、程序和结果,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在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下,弄虚作假获得加分的行为将很难得逞。

第三,细化加分政策。对不同性质的体育竞赛以及不同参赛对象,应采取更为具体的加分办法。如专业运动员和非专业运动员的区别,参加国际规格体育竞赛和国内、省内体育比赛的区别,获得竞赛成绩的次数多与少的区别等等。做到体育加分政策区别对待,并设立附加条件,而不是一概而论,使得加分更加合理公平。

第四,分类对待。当前的二级运动员加20分的规定过于笼统,也为造假提供了更大空间。可以考虑采取分类奖励的办法来保证合理加分。对不同项目和成绩的加分对象,采取不同的奖励办法。如除加分外,有些体育特长奖励只作为高校录取时的一个参考因素或不影响投档的前提下优先专业录取等。

最后,给予录取高校更多的加分认可与否自主权。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考改革应“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倾向于多元评价体系的高校自主招生将是未来高考改革的发展走向。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承认高考加分权利与这一精神内在契合。因此,在高考录取中,应该允许高校结合自身的需要而不考虑加分投档或录取。去年在我国内地提前批招生的香港中文大学,就宣布不承认内地的所有高考加分,按照考生原始分投档。这一做法无疑值得我们思考。

4.结语

高考加分政策体现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彰显出社会的公平正义。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入贯彻,更好地改革并完善高考加分制度,是我国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白天寅.教育公平视野下体育竞赛优胜者高考加分政策探析[J].科技信息,2011.2.

[2]岳建国.高考腐败与加分政策无关.[N].法制日报,2009-05-18:03.

[3]高志.高考加分政策调整背后的隐忧[J].教育与职业,2011.2:88.

[4]丰捷.高考加分怎样更公平[N].光明日报,2010-05-13:03.

猜你喜欢

公平运动员政策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政策
政策
怎样才公平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助企政策
政策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