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校生违法犯罪的特点
2012-04-29郑常青
郑常青
摘要: 在校生违法犯罪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和掌握在校生的违法犯罪情况,本文重点从违法犯罪成员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犯罪类型多样化、复杂化、犯罪性质团伙化、暴力化、涉性犯罪率上升化几方面对在校生违法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希望引起人们对在校生违法犯罪的认识,尽量减少在校生违法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 在校生违法犯罪 特点
2011年2月21日中午,某县职教中心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县的惨案,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男同学王某,将本班的一位女同学王某用棍子在教室里活活打死。这个案件只是我国目前众多的在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中的一件。据某市公安机关统计,2010年某市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中在校生有238人。2011年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中在校生有645人。在校生违法犯罪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在校生的违法犯罪情况,分析其规律和特点,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一、违法犯罪成员低龄化
调查表明,在校生违法犯罪逐步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一是未满十四周岁的小年龄在校生作案人数增加,甚至于10周岁左右的在校生实施杀人、放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重大案件时有所闻;二是14—16周岁的低龄在校生违法犯罪的人数在增加,未成年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比例偏高。一些在校生往往十二、三岁就开始作案,16至18岁为犯罪年龄的第一高峰,16岁前以偷盗为多,18岁左右一般以偷窃、结伙滋事、拦路抢劫、强奸等较为突出。2011年某市抓获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中,未满16周岁的占34%,未满14周岁的占13.4%。法院审理的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2009年占犯罪青少年人数的19%,2010年占28%,2011年占33.8%。2011年5月份,某县刑警大队摧毁一盗窃电动自行车团伙。该团伙共有成员10人,平均年龄13岁,最小的只有9岁,大多数为某中心小学的学生。
二、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
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手段由过去的一般性模仿,发展到现在有预谋,有准备作案,且作案手段日趋成人化,智能化。作案中有分工,有配合,有的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越来越多地学会动用技能作案,有的作案时戴手套,用布裹脚,不留痕迹,预设反侦对策。2009年4月,盱眙县某派出所摧毁了一个由某中学学生赵某,韩某等人组成的盗窃团伙,他们多次作案,均经过周密部署,分工明确,进入现场戴手套作案离开现场,还不忘把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处理得干干净净,作案手段与成人无异。
三、犯罪类型多样化、复杂化
与过去相比现在在校生违法犯罪由过去一般性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发展到现在盗窃,抢劫,伤害,杀人,强奸等,并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一是一般由成人实施的贩毒犯罪,青少年学生也有参与;二是一般由男性实施的案件,一些女性青少年学生也开始涉及;三是青少年犯罪团伙学生的数量惊人增长,有的在校生不仅卷入其中,甚至成为某些团伙的核心人物,四是出现个别模仿黑社会作案的犯罪现象。据统计2009年某市青少年学生犯罪涉及盗窃,抢劫,伤害,杀人,强奸等,但仍以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性犯罪为主。其中盗窃案件居于各类案件之首,是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主要方式,盗窃犯罪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43%,另外抢劫犯罪上升明显,财产性犯罪趋于严重。
四、犯罪性质团伙化、暴力化
青少年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受“人多势众”的心理影响,往往是一拍即合,组成犯罪团伙,共同实施犯罪,而且这种团伙已从开始的松散临时性团伙,向有组织成员相对固定的团伙发展,团伙犯罪日趋明显。在组织形式上,拉帮结伙的纠合性依然是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团伙违法犯罪的案件中,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纠合方式。从其组织构来看,有的共同住一条街、一个村或是相隔不远的街坊、邻居;有的是目前的同学、校友或旧日同窗;有的是亲戚;有的则是匿名交往而结识的朋友等等。在对某省法院的476件青少年学生犯罪案件的抽查,青少年学生团伙犯罪占犯罪总数的61.4%,团伙犯罪日趋明显。尤其是盗窃、抢劫案件团伙犯罪严重。作案成员大多是在同一居住区内的同龄人,在校的同学和以往的同学等,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作案成员时有交换而不固守,也没有明确的犯罪宗旨和帮规,团伙化特征明显,其犯罪的能量大,活动范围大,流窜作案多。许多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头脑易热,自我约束力差,处事缺乏理性,做事不计后果,他们大多无所事事,常常纠集一起惹是生非,由于团伙人从众心理和情绪化的行为模式,使得他们遇事往往不分良莠,不顾后果,有的仅仅因发生口角,为争一时之气,就纠集同伙报复杀人;有的为图钱财,纠合一起,合谋抢车劫财,奸淫妇女;有的三五成群,拉帮结派横行乡里,拦路抢劫;有的强奸妇女、聚众斗殴、无所不为。一些犯罪团伙已带有明显的黑社会性质,对社会危害极大。
五、涉性犯罪率上升化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缺乏性知识,心理上不成熟,加之黄色书刊、影视作品中的一些不健康镜头的毒害,一时冲动很容易走上涉性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2009年至今仅淮安市某区青少年学生犯罪中涉嫌强奸、奸淫幼女的犯罪案件就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10%以上。盱眙县年仅14岁的陈某欲奸淫邻居家9岁的幼女,在猥亵该幼女后因惧怕幼女告发,竟残忍杀害了该幼女。这些案件多数由流氓行为或不良恶习,受黄色影视片刺激而发展为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张致弟等著.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青少年犯罪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6).
[2]赵立源著.遏制未成年人纠合性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5).
[3]张致弟等著.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青少年犯罪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