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的另类理财生活
2012-04-29曾平
曾平
股票、黄金、外汇市场,都活跃着老年人身影
上了年纪的人原本比较保守理性,却越来越多地加入投资市场说明人民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大家一辈子的积蓄就在那价值日益见涨的房子上,这是大多数中国城市老人的现状。
北京前门的西打磨厂胡同,阳光洒在地上,路边的柳树摇拽的枝条已经泛绿,小街静谧,路边都是几十年前破旧民居,透过灰暗的屋顶,可以看到不远处耸立的现代化的楼群。这里是老北京的中心,窄窄的街道几辆汽车错落地停着,几只鸽子飞过蓝蓝的天空。
一家小餐馆开门营业。四五张小桌子把屋子挤满了,经营品种单一,只卖老北京炸酱面。
窗前两位老人正在小酌,一盘凉菜、一盘酱肘子,一小瓶北京红星二锅头,俩人喝的兴起。光头的老人叫张胜,长头发的叫王强,两人都是68岁,10年前退休,退休前是北京一家汽车运输公司司机,退休后一起在一家驾校当教练,现在两人属于职业股民。
张胜问:“近来如何?”
“还套深啦。”王强一甩长头发,慢悠悠地说。
“我还亏损20%。”张胜快人快语,他不想再问王强,他知道朋友还亏60%以上。
和王强相比,张胜是资深老股民。人市10多年,经历股市疯涨的年月,体验过k线像收不住的野马蹭蹭上蹿的狂喜。可是没想—下子山顶套住,经过几年惨淡经营,总算损失少了些。
王强可是6000多点进来的。当时看到张胜每天喜气洋洋,心不禁也动了,把退休金拢拢,又借一些钱,凑夠10万块钱,在张胜的鼓动下,一下砸进去。没想到没过两天,一下子从山顶滚落下来,10万块钱最少时才有2万多。王强欲哭无泪。张胜更是觉得对不起朋友。自己亏也就算了,没想连累别人。所以,一年之中总有几天约上王强,在这街头小馆坐坐,一是拉拉家常,探讨近期股票心得,帮助王强出出主意。二是和王强喝喝酒,以减轻心中愧疚。
现如今,两人的心情早已趋于平静。儿女大了,不需要他们的钱,住在前门一带,虽然地方小,也算皇城根,出入都方便。好在还有退休金,虽然不多,比没有的人强多了。
家住和平西街的80岁老人刘潜每周一到周五都会到离家5分钟路程的招商证券营业部转一下。刘潜的理财历史是从1998年开始的。通过自学,已经掌握了炒股票的基本方式、知识和技巧,他不仅为自己理财,还替子女甚至子女的朋友理财。刘潜觉得股票理财改变了他的生活:“刚离休的时候,百无聊赖,非常痛苦,我是闲不住的人。”接触了股票,开始到证券交易所“上班”后,生活一下子充实了。
几天前,北京一家投资公司开设理财讲座中,记者看到有近一半的听众是老年人。据了解,理财讲座听众多为老年人的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很普遍。除股票市场外,基金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也活跃着老年人的身影。
郑州中原路一家证券营业厅,放眼望去,尽是头发花白、气定神闲的“老”股民。“我今年78岁了,看不出来吧?”退休中学教师赵西洋说,“60岁退休,炒股有18年啦,什么都经历过。”他自己4个儿子工作都很如意,家里经济上完全没问题,炒股是为了消磨时间,让退休生活有所寄托,“可以动动脑筋,不会患老年痴呆。”
专家认为,现在这么多老年人炒股、买基金,说明老百姓手头有了不少剩余资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原本比较保守理性,却越来越多地加入投资市场更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一些投资理财的老年人认为,投资理财不只是赚钱而已,这种“事业”也丰富和充实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在证券交易所,不少老年人兴致勃勃地打乒乓球、聚在一起聊天、打扑克,还有的大妈手里织着毛衣,不时抬起头看一眼大盘走势。
专家提醒,老年人理财理性是最关键的,要避免盲目性。没有进入股市的老年人,应慎重考虑能否承受投资股市的风险。如果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身体不太允许就不适合入市;心态不稳定、家庭不具备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也不太适合入市。不要光想赚钱,一旦赔了能否承受,能承受多少,这些都要考虑在前头。
目前,城里的一些老人的理财新观念。大家一辈子的积蓄就在那价值日益见涨的房子上,这是大多数中国城市老人的现状。随着房价的高涨,一些老人将自己的房子转换为一笔现金养老,提升自己晚年生活品质,这就是“以房养老”。
“2005年我们在养老院里买了公寓,当时1200元每平方米;近50平方米的房子花了6万元。一年时间住下来,就觉得这里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便把原来的房子卖了,钱都放在银行。”在养老院里,家住河北廊坊的78岁的李先生向记者介绍,他和老伴2000元的退休金用于日常生活的支出,放在银行里的钱则是外出旅游的储备金。
“房子卖了会不会觉得心里没底?养老公寓只有使用权。”记者了解到,养老院出售的公寓房仅限于老人本人生前使用。
“老年人关键是活在当下,使用权已经足夠了,而且子女都已经有自己的住处,我们的做法也都征求过他们的意见。”李先生说,房子的钱存在银行里也很安心,每个老人都会给自己留一些钱以备后事。
“这里物业费便宜,生活成本低。配套设施也齐全,不想烧饭的时候可以到食堂吃,旁边还有一个大公园,是晨练和饭后散步的好去处。”生活上的便利也是养老院的一大优势。
在爱家家居的房源中,老年人房东不是少数。马向东今年75岁,去年老伴过世后,他将原来两室一厅的房子出租了,拿了租金住进了养老院。工作人员介绍,像老马这样“租房养老”的老人正在逐渐增多,成为老人另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老伴过世后,一个人住在原来大房子里觉得很孤单,触景生情,情绪—直不好。两个儿子虽说也在北京,但由于儿子平常工作忙,也不能经常来看望我,老人怕孤独,出了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马向东说,出租房子后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现在每个月的退休金有1400多元,在市区的一套房子每月的租金有4000元,而在养老院的总开销在3000元左右。对很多老人来说,退休金加上房屋的租金,已经足夠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更重要的是,在养老院不但可以得到专业护理,还可以和很多年龄差不多的老人做伴,平常可以拉拉家常、打打牌。
“租金加退休金对我们两个老人来说,已经绰绰有余,加上儿女每个月还会给我们一定的补贴。”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孩子们也不需要我们的房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房子,日子也都过得不错,我们只要把自己照顾好就可以了。他们甚至还鼓励我们把房子卖掉,把钱全部都用来养老,但我们想,现在每个月租金已经足夠花了,等过世了,还可以把这套房子留给他们,也算是个交代。”
“辛苦了大半辈子,想晚年有个温馨舒适的家。”高女士是退休干部,因为老伴是唐山人,退休后便陪老伴回了唐山,安度晚年。2001年,他们就曾在唐山买了120平方米的大户型。“那时住的人多,所以面积大,也算是挺不错的房子了,我和老伴那时就想,以后我们老了,就住那里养老。”后来觉得房子太大,住着冷清,于是老两口把这套房子卖了,在交通便利的市区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小房子,大房换成小房以后,他们手上多出了50万元,以后的生活几乎不用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