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学开放性教学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2-04-29芮素华
芮素华
开放性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性”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应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
一、开放思想,营造和谐氛围
教学思想主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终将回到学生身上。学生是需要发展的人,教师要以人为本,正视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个性的特点与差异,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人文性充分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处理的方式,还是教学过程的运作都要强调人的主体作用;既让学生各抒己见,又要收得拢,顺势诱导,从而拓宽教学进程中的人本空间,重视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充分放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活动的“开放搞活”、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之目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若是满堂灌,学生将对学习毫无热情,若以谈话为特征,学生学习也不活跃。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会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同解法、简捷算法、不同思路等,教师要以欣赏者的角色,以满腔热情,赞扬的语气予以鼓励,鼓励学生敢问、敢想、敢说。经常鼓励他们:谁提出好的意见,就是我们的好老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我们的好老师;谁帮同学指出缺点、错误,就是我们的好老师。如在教乘法分配时,教师说:“今天谁能发现学习规律,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一规律。”这大大激发学生求知好胜的欲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和创造意识由此产生。
二、开放内容,注重生活实践
开放教学内容,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新奇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为教学所用,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分析、解答实际问题。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样结合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生活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活动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共5元。活动开始,让学生认识这些人民币。结果,全班学生都能认识所发给的人民币。活动中,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购买商品。要求:(1)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并在活动中适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活动后,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买了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余、缺多少钱。
三、开放过程,鼓励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集体观念、交往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共同研究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的检索频率,使思维异常活跃,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之间互助互动互补,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开阔,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通过仔细观察,触摸手中的长方形,对其周长的意义有了准确的理解,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了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即是(1)长+宽+长+宽;(2)长?+宽? ;(3)(长+宽)?。最后让学生讨论得出:第三种方法计算最简便,整个过程,教师没有按部就班,固守千篇一律的教学步骤,也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而是把数学知识规律的习得,融入切合学生实际的探求活动,使他们在开放的时间与空间里解放头脑和手脚,自动探索,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动脑分析、计算等数学素质。
四、开放习题,培养创新思维
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唯一的习题称之为开放题。数学开放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形成性练习或数学活动课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材料或开放性习题,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自由讨论,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后,做练习:要给教室里二扇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1.8米,宽1.5米,至少需要多少米布?学生很快解答如下:1.8?.5?=5.4(平方米)。一个学生疑问:这样买布太少,会遮不住太阳,应多买些。自由议论后,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便于拉开(透光)和关闭(遮光),还需把窗帘做成两幅,两幅之间要重叠一定的宽度,有的认为:市场上卖的布宽度和窗户宽度不一定一致,还需根据布幅宽度和窗户宽度进行计算,才能确定应买布的长度。还有的说;质量好的布要精确些,质量差的可以放长些,这与使用者的经济条件有关。此时利用题目的开放性,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更有创意,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开放式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珍视学生自己对教材、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学习,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形式培养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和创造才能。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