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的对策
2012-04-29俞江祥
俞江祥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更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从写作内容、指导方法、作文批改等方面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呢?
一、激发兴趣,注重情感
情感和兴趣是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后,就能始终以兴奋的状态去完成写作任务。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写作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诱发其思维力,使他们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自我”,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进而形成写作的主动性品质。
1.拓展课堂。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应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写作的需要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等内在兴趣都能得到极大地激发。组织演讲比赛、写作比赛、手抄报竞赛;带领学生们参观学校、观察花草形态等,这些丰富的活动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让他们亲近大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
2.紧抓焦点。体现时代特征的话题,反映社会面貌的热点和焦点,永远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我组织学生展开探讨,用自己的笔记录内心的感受。我国的多灾多难——“地震”和“金融危机”,“旱灾”和“电荒”;由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看中国,每篇都充满了浓浓的真情、深深的同情,更有对新时代的希望。
3.捕捉亮点。教师要留心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适时适宜地进行表扬鼓励。对优等生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和别出心裁的选材等,教师固然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后进生哪怕用正确了一个成语、一个句子等,也要不加吝啬地鼓励,以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
4.注重书本的熏陶作用。真正有个性的文章应该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先辈的情操、历史的屈辱、为人的艰辛、英雄的执着等,从而拨动自己的心弦,产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情感。
5.生活的熏陶作用。要让学生写出富有情感色彩的文章,还需指引学生去融入生活。生活中蕴涵了丰富情感的材料比比皆是,所以教师若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就会在作文时搜寻生活中或记忆里朵朵触动心灵的浪花,让飞扬的情感充盈在字里行间。
二、畅游经典,走进生活
“读书破万卷”“厚积而薄发”,强调的都是博览群书。当今青少年在呼吸文化空气方面显得吐纳纤小,其作文也相应得内容单薄,见识浅薄。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拓展文化视野,其写作必然具有较强的鲜活性、广泛性与包容性。因此,我给予学生三方面的保障:①阅读时间的保障。每星期保证开设一节阅读课,每天利用午休等机会给学生提供不少于半小时的固定时段。②阅读材料的保障。途径有集体订购、互相借阅、精选印发、上网查阅等。③阅读指导的保障。及时安排鉴赏讲座、心得交流等,或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或个人读书实际,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愉快地亲近经典,在大量的阅读中去获取艺术精品的营养,去品味优秀作品潜在的美感。通过阅读,我要求学生随时把获得的课内外知识记录下来,建立四个资料库:①生活速记;②名人事例;③百科知识;④妙词佳句。在广泛的积累实践中,很多学生博采众长,丰富自我,形成了独特的视野,也孕育了鲜活的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活泼泼流个不停。”而现在的学生除了从课文中、书籍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外,大多是在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中运转活动,缺乏生活底蕴。为此,教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观察生活——寻找作文灵感。教师要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有人说,从事创作的人要有一双贼一样的眼睛,意思就是从事写作的人要留心记录生活。有些东西一次没观察好,还要多次观察;靠观察弄不清楚的东西,还要多问多思考,打破沙锅问到底。②体验生活——积累作文素材。学生交际面窄,所以要推动学生多与社会接触,这样既可以满足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和增长见识的愿望,又能为他们的作文提供新鲜、丰富的素材,同时还有利于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③感悟生活——学会敏锐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用情感、意念、思维去揣摩万事万物,用心去细细体悟,用自己的敏感灵动的触角去触摸,并加以陶冶、净化、升华,让平日粗糙、肤浅的情绪变得真实、细腻、鲜活、感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指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的细节,善于透过细节感受其中深刻的蕴味。
三、训练有序,形式多变
以多变的形式从不同侧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摸索和随机点拨中提升写作水平,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1.写周记或日记——激源头活水。周记或日记是学生记录生活的绝佳方式。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观察、感受、思考、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往往也是学生反思和倾诉的主要途径。它涉及内容广泛,可以评论时事,可以自我反思,可以畅谈理想……这些是学生的亲身经历,记下的是他们的真实感受,表达的是他们的真情实感,大话空话几乎销声匿迹。我对周记或日记的写作要求只有一条——说真话,至于内容或写法一切随意。学生写完后,只要他愿意,我都乐意去读,并尽可能写几句肯定的话,让他们得到被赞美的满足。
2.写大作文——练整体把握。大作文即课堂作文的练习,一是因为考试需要,二是为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三是为了检验现阶段学生的作文情况。为达到练习目的,我要求学生做到:正文前打好腹稿,这样做是为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熟悉作文的常规写法,先入“格”再出“格”;对照现阶段练习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学习。
3.写课堂随笔——促读写结合。我一般是要求学生做些超越文本的练笔。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①延续性练笔。教材中的有些语文材料,体现着作者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文已尽意未终,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延续性训练最可贵的是可以尽情释放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作品的独特体验。如我在教学《变色龙》一课后,就布置了让学生续写下文。②改写性练笔,借教材中出现的素材引导学生改写,鼓励学生去驰骋自己的想象。
四、科学评价,促进发展
生命是多元的,作文评价也应是多元的,否则我们极有可能扼杀了学生稚嫩的生命幼芽,窒息了他们微弱的生命喘息,压灭了他们星点的生命火花。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评价究竟应该怎样呢?
1.要关注学生发展。要明确对学生的评价目的不是甄别选拔写作高手,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先确定一个基本分,按照内容写并能达到规定字数,就是八十分,书写工整美观,可加相应的书写分2-5分,描述生动语句优美的可再加5-10分。教师在作文本上多写一些具体化的、鼓励性的评语,如“这个词语用得妙极了”……该修改的地方也不要由教师一改了之,可以委婉地道出修改意见,如“老师多想在你的作文里看到生动的表情和对话”……
2.进行多元化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互写作文评语;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看孩子的作文是否有进步,并指出努力方向;让教师对学生作文过程及结果进行终端评价。
3.批语富有个性化和人情味。教师若能静下心来阅读,认真地感受那些虽然幼稚但不失纯真的心,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表现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欣赏视角、审美情趣等,在批语中折射出教师的智慧与灵性,这必将还会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给学生的批语还应有一定的人情味,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教师在以欣赏的目光关注自己的成长,以朋友的身份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师长的身份引导自己走过青春的迷惘,还有什么能比这种批语更能打动人心呢?
五、搭建平台,培育信心
欣赏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而教师多次的欣赏与鼓励,则更会激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实现从“怕写”到“乐写”的转变。1.优美句段欣赏。学生的作文只要是认真写出来的,它都有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教师就要认真分析,特别是起步作文或学困生的作文,教师更是要用心去找寻,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这些满意的句段并阐述满意的理由,让全班同学欣赏。教师要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给予充分肯定,即使只有一两句;2.班内优秀习作展示。班内的语文学习园地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本班的师生阅读、欣赏;我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每期班级黑板报都要选用学生作文片段;每学期教师编印一至两期班级作文专刊,班上每位同学的作文至少有一篇,在班内、校内传阅。假期我还让学生将自己在本学期内的作文汇编成集,自编文集,自制封面,自取集名,自写序言;3.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我经常鼓励学生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去积极参与每一次作文竞赛;4.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很主动地将发现的一些好作文及时推荐给各类报纸杂志发表,近几年来,我所教的学生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习作达几十篇。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