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伊雯 设计时代香气
2012-04-29陈珂
陈珂
她可以在影视剧里找到自己设计之“KEY”,
《我爱你,再见》、《天空之城》、《早春二月》、《梦幻天空》均有她出色的设计,
在工作之外关乎设计更多的是读剧本,
跟导演谈论美,根据时代特点与场合、人物身份与性格,为每一位演员整理出衣橱,
并为之造型,而30年代,中国时髦女人内着旗袍外套西式大衣,
在她的视线里那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年代,是最美的时代。
谢伊雯想让学生用看惯经典的眼力,
尝遍所有的手力去实现创造,自己更愿意用此去追随各自不同的美好时代。
ESMOD全球20多所分校每年一次的国际年会,所有分校领导与代表老师齐聚某分校所在地,将各年级优秀作品展示交流,这让谢伊雯很兴奋。“因为每次你都会看到,每年颁布的大纲都一样,可是由各国分校经过消化,再教给学生,学生再反馈回来的东西,各自都有不同的理解与突出特点,这是很吸引人的地方。”她说。
“记得有一年年会在日本,法国总校给的作业是一个西服的基本款式,让学生在整体廓形不变的条件下在细节上进行再改造。日本学校比较讲究学生细节的研发,会考虑到门襟的搭门如何更新颖等细节创造。那一年中国学生也是强调做一些有个人风格的细节,但是更多的是在给普通面料做一些再创造。”
逝去的年代 不老的设计
谢伊雯出身于电影世家,父亲是知名台湾导演谢雨辰,70年代,谢家五兄弟在台湾电影圈很有名气。因为服装史与影视剧的影响,谢伊雯更愿意在过去的时代当中去寻找服装的经典,在既成风格的基础上去创造。同样,对于热爱设计的学生们,谁也无法拒绝服装的经典,很多学生都很期待三年级用立体裁剪做緊身胸衣的课程。紧身胸衣是很古老的款式,ESMOD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通过面料再造等各种方法全新诠释。通常很多学生会保留做紧身胸衣的设计灵感,一直延续到整个毕业设计中去。
创意课程
根据风格去创造是ESMOD创意课程之一,比如让学生为服装领域之外的品牌创造服装系列,ESMOD会用很多方法去引导学生。旧衣改造课,会让学生从家里拿一件不要的衬衫或者西服,“至少是要有袖子的,零部件越多越好”,拿过来拆,然后再造,用同样这几块布,让学生进行再创作。“学生上这样的课都很开心。结果可能本身只要求把一件衬衫变成5款,他可能就会变出8、9款。”;三年级小黑裙的课程也比较经典,学生会去寻找很多小黑裙的资料,很多大牌做过的小黑裙,“学生到这个时候工艺水平掌握的比较好,比较完整,设计能力也提上来了,这个时候的作品通常都会非常好看”;廓形设计训练课,让学生找一个物体,比如一个纸杯,一个可乐瓶子,或者一个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雨伞,做成廓形感强的服装。
ESMOD(北京)接下来将增设新的专业。“将来可能除了男装女装,我们会应市场要求,多开一些专业,比如,童装,内衣,我们希望是国内院校里没有人在做的,又能适应市场需求,还比如,时装市场营销,奢侈品买手等专业。”谢伊雯说。
谢伊雯也有像海绵一样在法国ESMOD总校不停吸收的经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师不明确告诉你要做几个款式,而是需要你按店面,按品牌产品搭配做出自己的产品方案,而产品如何搭配,老师不教你,需要你去店里观察,我们就得像逛店SHOPPING一样完成作业,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产品结构表。”
成熟设计师
而非艺术家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期,谢伊雯曾获得过北欧皮草饰边服装设计比赛一等奖。“当时设计的是一款黑色貂毛镶漆皮的马甲,会设计马甲是因为觉得它比较实用,比较好搭配。去主办方联系的毛皮厂打版、配材料时,工厂工人说你这个肯定拿不了大奖,因为往年经验大奖都是设计大衣。后来拿奖时,评委说我的选材比较新颖,巧妙地运用了貂毛需与皮边接缝的特性。”如今作为“常熟服装城杯”中国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评委,谢伊雯最大的感受是,为了突出中国琴棋书画的概念,有很多优秀的创意,很多入围作品绘画功底非常不错,从平面图与结构图能感觉出他们对工艺的了解。但是在比赛时,有些选手做成品时,把原来画出的设计都推翻了,不仅改颜色,有的连整体廓形的感觉都改掉。所以对于服装来说,有时做出比想到更重要。
在ESMOD,一年级学生会双修设计与制版,到了二年级,学生慢慢会有一些偏好。“可是这么多年经验下来,我们发现,通常优秀的学生,都是两门都好,是不会偏科的。”谢伊雯说。“成为一个成熟设计师,需要对每一个领域都感兴趣,都要懂。ESMOD会让学生去做很多技艺的尝试,比如扎染、印染、手工编织等,给他们上这些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他们做设计的时候随手就可以拈来一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