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初探
2012-04-29刘胜
刘胜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呢?我们不妨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样将会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实验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感受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安排每个学生去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去获取每一组数据,仅靠一个人操作和记录肯定会忙得一团糟,搞不好还会耽误实验进程,导致在有限时间内完不成实验。这时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保证学生实验学习的顺利完成,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成员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对小组成员的科学组合是非常重要。每一个合作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2~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既可以实现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可以增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比如:谁是记录员?谁是中心发言员?谁是检查员?谁是纠错员?谁是总结报告员?谁是联络员等。因为有的实验中的现象可能会一闪即逝,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同学负责观察,其他的记录;还有的实验可能需要一个同学调节仪器,一个同学记录数据,另外的同学观察实验现象,以提高实验的效率。所以,在实验开始时,就要事先协调好,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样,实验教学才能进行得有条不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另外也可以依照教学内容或资料的不同部分为小组成员分配角色。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同体和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质量。
二、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保证
教师应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矛盾得到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要学生能独立讨论、独立实践完成的任务,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三、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是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途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通过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相互吸收、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本身就没有讨论的价值,没有探究的价值,甚至有些问题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肯定没有质量和效果的。第二,对小组讨论的组织效率低。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时,学生七嘴八舌,争先恐后,不知道怎样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当有不同意见时,要么固执己见、互不相让,要么互相推诿、互相指责,其结果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使课堂小组讨论秩序出现混乱,课堂教学的时间一部分就浪费在整顿纪律上,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另外,在这样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喜欢与学习好的学生进行交流,以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从而忽视学生的差异。教师有时没有真正领会“讨论式教学”的内涵;缺乏充分的备课准备;缺乏指导小组合作讨论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小组内,组与组之间共同探讨,公平竞争。对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应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见解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样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四、把握课堂,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
把握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热情。因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合理问题的情景,对调动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意义。如教学《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的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六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完成其中的某两项任务。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即F■=ρ■gV■。在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验验证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激情的兴奋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