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牛耳』是盟主还是主盟
2012-04-29
新作文·初中版 2012年8期
现代汉语将“执牛耳”解释为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而在古汉语中却不过是个主持人。
“执牛耳”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七年》中:“诸侯盟,谁执牛耳?”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订立盟约要举行一项隆重的仪式:先在地上挖一土坑,将牛(称之为牲)置于其中,割下牛左耳,以盘盛之,再取牛血以容器盛之。此即所谓执牛耳。
执牛耳是否由大国盟主担当呢?非也。《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鲁哀公与齐平公在蒙地会见并结盟,鲁国大夫孟武伯为襄礼。孟武伯问高柴:“诸侯结盟,谁担当执牛耳一职?”高柴说:“鄫衍之盟,由吴公子姑曹执牛耳;发阳之盟,则是卫大夫石魋。”孟武伯说:“那么这次就该我执牛耳了。”蒙之盟,齐大鲁小,齐国自当盟主,所以鲁大夫孟武伯理所当然为尸盟者执牛耳了。试想,执牛耳者双手托着一盘腥红的牛血,毕恭毕敬地向各国诸侯逐一奉饮。这样的角色,贵为诸侯盟主又怎肯为之?
由此观之,“执牛耳”是主盟而非盟主。
点击运用
历史古籍中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短短的一句话,其实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我们今天读古籍时,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字,都要明白其意,才能准确理解书中的意思。有些古词渐渐脱离它的生存语境时,人们就难免弄错了它的意义。可见,语言文字都有其生存的土壤。适用话题:意义,变化,环境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