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2012-04-29马铭
马铭
摘 要 随着创新教育教学法的迅速发展,各学科以及各个学习阶段都不断地将这种教育方法纳入其中,并仔细研究,以求在学科中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本文分别从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语文创新教育的方法上陈述自己对创新教育研究的观点。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育创新教育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Cre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 Ming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pedagogy, across the disciplines as well as various stages of this method of education to include, and careful study in order to find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discipline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roblems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and how the language innovative education states their point of view of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creative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创新教育对于教学业界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创新教育就像一股新鲜的血液一样不断渗入我们的教育,让它更具活力。那么在这个渗透过程中,创新教育的衍生又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让它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让他为祖国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谈及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即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两大主体,决定着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1.1 教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提起创新,马上就会联想起另一个词,那就是传统。我们并不是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优点和值得传承的部分,在这里,仅指出不足之处。首先,教学方式带有封闭性。所谓的封闭性即沉闷的教学环境,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重视学生的思维发散是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其次,教学设计上的封闭性。仅仅从单一思维上引导学生进行脉络走向,而放弃引导学生从逆向把握文章全局。以经验来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无法大胆想象,无法发散自己的思维。第三,只重书本,不重视实践。当今社会,是一个手脑结合的崭新时代,只有“动手”能力与只有书本知识是都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所以,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文本过多倾注而不重视学生的形式创新还是行不通的。最后,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往往给予所谓的捷径。给学生列出文章脉络,而仅仅注重对文章细节的分析,这样学生无法培养出对文章全局的把握,无法培养出自主掌握学习的方法,自主对创新来说第一步,所以这第一步如果迈不好,又何谈未来。
1.2 教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固有教学方法的依赖性。一些学生长期处于身体静止、思维单一的接受性听课方式,只记住老师教的,不通过自己的思维运来考虑问题,这样的举动就直接导致了,学生从潜意识里直接抵抗自由思考,抵抗发散思维。对教师依赖过度,导致了没有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这样非常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挖掘。依赖性的产生就意味着逐渐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样微妙的转变看似无关痛痒,但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说确实非常可怕的。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之作。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如果学生可以在老师合理的引导下,自己开展想象,在头脑中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图片,例如,想象自己身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想象自己身处那未被污染的大自然中,身临其境般地去体会用簸箕捉麻雀的乐趣,想象美女蛇的幻化,感受三味书屋的乏味和乐趣。那么,这就超出了课文本身,让学生体验出了别样的乐趣。另外,头脑中描绘出的景象只是第一步,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并将自己的快乐与想法与同学和老师分享会发现又与众不同的收获。每个人的想象都可以天马行空,每个人的想法也是各异,如果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那么就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思想之花。让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让依赖变得无足轻重,不仅让学生和老师感受到互动的乐趣,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学习可以成为走向创新道路的最大绊脚石。不善于思考,不善于老师互动。有些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思想,可是在想提问之前会考虑,如果做出了觉得与众不同的答案,(下转第143页)(上接第126页)或者有了一些发散性思维的想法,害怕会被同学嘲笑,将自己框在一个框内,不敢出格。这样,久而久之,养成了老师不提问绝不开口的坏习惯。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们开创教学“新丝路”。当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勇敢地迈出那些条条框框,创新教育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 如何实现创新教育的方法
2.1 要告别单向法则
所谓的单向则就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彻底与教师单向教授,学生单向听的教学过程。要重视师生教学中,地位的转换、互动与激励。要让学生感受课堂的轻松,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想追求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当属重中之重。想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回营造课堂良好气氛。而且教师要避免掺杂个人情感,也就是对学生的偏爱。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就要把课堂的气氛带给每一位学生,这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作为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民主的一种体现。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以给学生带来美好的课堂气氛为依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古板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多维发散,我们所追求的创新教育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糟粕,并树立去追求创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的参与,说来简单,但其实难度很大。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已经对老师给出文章脉络,给出问题,学生回答。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在对文章的理解问题上,仅仅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情况。因为,老师给的答案是唯一的,背下来才是学习的正道。而且,如果有学生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会被冠以错误想法的大帽子。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扼杀了学生的多维思路,而且让学生因为害怕被同学笑话而畏首畏尾,更加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2.2 改变固有观念,大步向创新之路迈进
以往的课堂中,在分析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题目,让学生跟随题目把握文章脉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方法没错,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时候就像一个天平,虽然课堂的框架内容与考试息息相关。但天平的另一边的课外阅读同样不可忽视。只有课内知识与课外阅读平衡进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掌握其他知识的能力。其实,这恰恰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好办法。所以,笔者认为,不应为了应试而放弃迈向创新教育的步伐。
2.3 重拾被忽视的语文教育审美
不论在学生还是教师的潜意识里,大多都有这样一种想法。教育审美与分数无关。所以忽略了对语文教育中的教育审美问题。其实,我们语文教学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名作,都有极强的鉴赏性。在阅读课本的同时,相比于,埋头苦闷地寻找文章的中心句子、主题句、划分句子的结构,转而首先鉴赏这些名篇佳作,感悟里面的优美、哀愁。体会故事的美、感知文章的优又何乐而不为。并且,在感受了美的同时,毫无疑问的是,以审美的出发点去阅读、分析文章,不仅会更好的掌握文章脉络,并会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能感受美的同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会懂得如何创造美、并提高创造力。
在了解了创新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法的不足之处以及笔者所提供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解决措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在不断加深的学习与积累当中,教师与学生会共同摸索出适合各个集体情况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既定的概念,而在乎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不断改进。最后达成学生与教师、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