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共育农村实用人才新路径探析
2012-04-29沈海东
摘 要 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有效整合双方优势力量,实现校地合作共育,对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从诊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地方政府应依托高校优势资源,以合作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内容的全面化、合作平台的高效化以及合作机制的创新化为抓手,逐步构建一种新型有效的农村实用人才校地合作培训模式。
关键词 校地合作;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高等院校;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8-0055-03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1]。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不仅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培训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地方政府和高校往往采取各自为战、单边行动的培训方式,这就导致政府和高校之间缺乏优势资源的融汇与互补。
政府方面,由于培训理念滞后及培训经验不足,导致其指导下的各类培训机构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培训目标模糊。最终导致大多数培训仅仅停留在向农民传授零散的农业科学技术,无法形成一个明晰完整的培训体系。二是培训管理落后。培训工作处于松散、粗放、低效的运行状态,影响了培训质量。三是师资不足。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师资主要面临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数量不足三大问题。
地方高校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缺少对农村实用人才真实需求的实证分析,进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一是培训内容枯燥。培训内容的选择缺乏调研论证,挫伤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培训方式单一。常常把实用人才培训等同于一般性质的技能培训,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忽视互动的经验交流和实践体验。三是培训保障不力。培训经费、教材资料、实践锻炼基地、教师授课等都无法得到保障。
二、校地共育农村实用人才的优势分析
(一)校地合作出台相关政策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正处于只有政策、缺少理念的阶段,许多地方政府对于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农村实用人才等基本问题认识不深。而高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问题上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校地合作共育的模式下,高校能够为地方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先进的理念,确立明确的目标,这有利于推进政府出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
(二)校地合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把先进前沿的科技知识转换成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活技术,增加实用价值较高的市场经济管理、营销知识。二是培训方式更具实效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把培训内容以农民易学易懂易掌握的方式呈现;增加生产实践培训,给予农民更多的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机会,加强培训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等不同群体间的经验交流。
(三)校地合作使培训从无序走向有序
一是培训体系。以农民教育为基础,以干部教育为重点,分层次开展各级各类培训,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二是培训管理。通过规范制度建设、健全考核机制、搭建服务平台等手段,不断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管理。三是培训保障。地方政府能够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有关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为高校和地方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2];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将实用人才建设经费列入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
三、校地合作共育农村实用人才的对策
(一)合作方式
一是项目培训。针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意愿,政府与高校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将农民培训纳入到科学的项目管理之中,提高校地合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二是订单培养。根据本区域主导产业、优势行业等对农村劳动力的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实现“培训-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3]。三是跟踪培训。农民在完成集中培训后,到实践基地进行岗前培训实习,直至最终走上生产工作岗位,整个过程都将由高校负责,而政府则在其中做好各项政策扶持与服务工作。四是田野指导。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对农民直接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加工制作技术、种养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现场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二)合作内容
校地合作共育的实用人才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社会管理人才。通过农业基层干部培训,传授现代农村建设治理新理念,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管理农村社会的能力,进而组织引导农民走规模化、专业化之路,带领农民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4]。二是生产技术人才。通过农业生产先进科学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在种植、养殖、捕捞、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领域的技术骨干人员。三是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培训使更多的农民从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经营,并取得较大的经营规模和较高的经济收入,以此发挥一定的示范带动效应,创造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四是社会服务人才。培训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服务的各类人才。
(三)合作平台
高校与政府应紧密协作,共同努力,加快搭建各种形式、功能多样的对接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人才以及服务的充分沟通与共享。第一,搭建信息平台。利用网站、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平台,实现高校与政府在人才培训政策、培训需求以及培训项目等诸多信息层面的及时共享,与此同时,还要为双方的沟通交流提供一个独立畅通的渠道。第二,建设师资库。一方面,高校在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拥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对于政策方针、农村工作具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因此通过整合双方优秀师资,建设师资平台,可以为实用人才的培训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第三,打造培训服务中心。培训服务中心的宗旨在于协调合作、服务培训,所有与校地合作培训相关的事务都通过培训服务中心协调完成。
(四)合作机制
主要包括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以及体系建立三个方面:一是建设校地合作相关制度,分为宏观制度与微观制度两个层面。宏观制度主要包括校地合作发展中长期规划、校地共育行动计划、校地互动过程管理制度等;微观制度指各种各类的管理办法,如校地合作实施办法、校企合作实施办法、校地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等[5]。二是创新校地合作的相关机制,首先形成校地联动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各类行业企业以及各地方高校之间应该形成紧密而良好的联动机制,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各方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其次,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制定校地合作中的相关奖励机制,对所有参与校地合作人员取得的成果进行绩效评定,同时将评定结果纳入其各自所属单位的工作评价体系之中。三是建立校地合作的相关体系,主要包括建构校地合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师队伍体系、校地合作项目管理体系、校地合作社会服务体系等[6]。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Z].中发办[2007]24号,2007-11-08.
[2]魏德功.加强高校与地方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2004(5):103-105.
[3]方向前.“校地合作”视阈下的新农民培训模式创新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2009(3):139-141.
[4]马彦令.农业高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6):113-115.
[5][6]顾永安.校地互动: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2):50-55.
Analysis on New Routes of Jointly Cultivating Rural Practical Talents by Cooperation of Schools and Local Government
SHEN Hai-dong
(Ningbo Cit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ingbo Zhejiang 315100, China)
AbstractIt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practical talents that local governments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jointly conduct education work.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start from diagnosing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practical talents, reply on superior resources, exploit diversified cooperative ways, comprehensive cooperative contents, efficient cooperative platform and innovative cooperative mechanism, to construct a new and effective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model for rural practical talents by schools and local governments.
Key words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locals; rural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mode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local government
收稿日期:2012-02-22
作者简介:沈海东(1970- ),男,浙江鄞州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科研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研究》(编号:Y201018207),主
持人:沈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