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七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政治妥协

2012-04-29戴琴

科教导刊 2012年8期

戴琴

摘 要 十七世纪是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政治妥协在十七世纪的政治制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治妥协与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有密切关系,需要对政治妥协进行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 政治妥协 英国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发展 十七世纪

中图分类号:D033 文献标识码: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 and

Political Compromise in 17th Century

DAI Qi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3)

Abstract The 17th century is a critical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 political compromi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17th centur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olitical compromis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 need for a newunderstanding to political compromise.

Key words political compromise;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ystem;17th century

十七世纪是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跌宕起伏的时代,英国经历了国内战争的洗礼,又经过了短暂的共和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最后以一场不同寻常的“光荣革命”结束了这场贯穿整个十七世纪的革命历程,学者们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这段历史进行不同的解读,但专门从政治妥协角度来理解这段历史的还没有,所以文章拟从政治妥协的角度来解读这段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

1 十七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回顾

纵观十七世纪的政治发展路程,期间虽然没有法国革命那种暴风骤雨式的变革,但是其中不乏有曲折,有斗争有妥协,当然最后还是以确立了英国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君主立宪制结束了这段历史,结果还是比较圆满。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其中不断上演的各种政治妥协,比如议会和国王之间妥协,两党之间的妥协,也是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们还发现了在对待政治冲突面前所采取的不同策略会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走向产生影响。要是没有政治妥协,英国的光荣革命能否成功,君主立宪政体能否建立还是一个问题。但是在妥协的过程中,我们也是需要对政治妥协的原则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避免出现复辟时议会对国王过度妥协的情况出现,置自己于不利的境地。

英国是一个具有妥协传统的国家,长期以来,各种极端思潮难以在英国掀起波澜,英国政治与社会的进步总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完成,即是明显的例证。罗素指出“英国人承袭了典型的喜欢妥协的传统,在社会问题上,他们考虑的是改良而不是革命。”①英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妥协的历史,“在世界民主进程中,英国方式以其中庸、妥协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②英国的发展模式也被学者称为是“渐进—妥协的道路”。英国这种独特的发展之路也使激进的变革变成不可能,而每一次的妥协却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就需要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政治妥协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究竟是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与政治制度的发展又有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政治妥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 政治妥协的重新解读

许多人把“妥协”理解为是一个贬义词,尤其在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妥协被认为是一种“背叛”和“软弱”的行为,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那究竟什么是政治妥协呢?王浦劬从政治斗争的角度认为:指斗争双方在力量悬殊或者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造成更大损失或两败俱伤,以不损害双方的根本利益为前提,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作出让步,从而暂时缓和矛盾,以便于双方共同发展的某些局面。③研究政治妥协的学者龙太江是这样定义的“我们把政治妥协理解为冲突、对立、竞争的政治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者默契互相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或者过程。”④《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卷》是这样定义的“国家、民族、阶级、政党和政治集团之间在利益冲突时,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的一种行为”。⑤从前面三种定义来看,笔者认为百科全书的定义是比较全面和具体的,这个定义界定了政治妥协的行为主体(国家、民族、阶级、政党和政治集团),政治妥协行为发生的条件(发生利益冲突),政治妥协的变现形式(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作出让步),政治妥协的目的(缓解矛盾)四个方面,前面两个学者的定义也都离不开这个范畴。本文中所理解的政治妥协也没有离开这个范畴,即政治妥协是各种集团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政治行为的主体通过谈判、协商互相做出一定的让步,达成新的协定,缓解冲突的一种手段。理解政治妥协定义的关键是在于它处理冲突的方式不是激进(革命、暴动、武力),而是缓和的(谈判、协商、互相让步),抓住了这点,就不会把政治妥协理解为“背叛”“软弱”,它只是我们处理冲突的一种策略和方式而已。

政治妥协就其本身来说并不带有褒贬的色彩,它只不过是在斗争中采取的一种策略方法而已。西方的很多国家对妥协的态度是比较包容的,政治妥协是西方政治发展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至上升到一种国家层面的文化现象。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思想家阿克顿勋爵也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说不是其全部的话”⑥但是政治妥协作为一种斗争的策略方法,它也应该有自己妥协的原则和程度,虽然政治妥协有时会对冲突的解决产生积极效果,但也绝对不是以牺牲自己的绝对利益为代价的。比如前文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过程中,议会对国王的过度妥协反而造成了负面的后果,这也是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

3 政治妥协与政治制度形成发展的关系

3.1 从政治制度民主属性来看,需要政治妥协

关于民主的理解有很多,而民主的一个重要价值是对少数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如萨托利认为“民主就是多数统治这一口号是不正确的,只有尊重和保护少数的权利,才能维护民主的力量和机制。”⑦政治制度的设计也不能只考虑到多数人利益,也必须关注少数人的权利,这是政治制度民主性的要求。而如果用政治妥协的方式来处理政治冲突,则意味着并不是多数一方以绝对的优势对少数一方的压制,而是两者之间存在着谈判、协商的空间,在这一种过程中,少数人的权利得到保护的可能性大大的增强。妥协意味着冲突双方,尤其是对少数一方权利的尊重,是在平等的原则下进行协商、对话,妥协还意味着承认人们利益表达与利益追求的权利,在双方共同遵守的制度、规范框架内,在相互承认对方利益的前提下,和平、友好、平等地协商、谈话,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而这一过程的完成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从这样来看,政治制度的民主属性要求对少数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而政治妥协则提供了一种实现这种目标的方式,两者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内在价值需求。难怪科恩会说“没有妥协就没有民主”⑧罗伯特·达尔则指出民主依赖于妥协,这以成为人们公认的常识。⑨

3.2 从政治制度的形成过程来看,需要政治妥协

政治制度的形成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冲突,当面临这种冲突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处理的方式:一是暴力的方式。这种方式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消灭、镇压和制服对方,这种方式的结果可能是一方吃掉一方或者双方同归于尽,比较典型的当属法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在特定的条件下,这种方式能够起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暴力方式对人生命财产的巨大破坏和摧毁,是与现代的政治理念格格不入的。英国国内战争就是国王想通过暴力的方式对议会进行讨伐,最终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另一种方式则是和平的方式,即通过各方的谈判、协商、互相让步的方式制订出各种方案寻求解决,虽然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案,但至少是冲突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英国,如果没有贵族和国王之间的妥协,就不可能有大宪章的诞生。没有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各种势力的妥协, 就不可能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产生。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政治制度的形成过程也是各方利益的政治博弈过程,也就是各方利益集团试图对政治制度施加影响,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博弈的结果可分为三种:即正和博弈、零和博弈和负和博弈。正和博弈的结果是双方都满意,零和博弈则意味着一方收益一方受损,负和博弈则是两败俱伤。在博弈的过程中,需要避免零和博弈和负和博弈的情况出现。要避免这两种博弈结果的出现,那就需要我们在充分讨论,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了解博弈各方的利益,在这时我们就需要有妥协的精神。程汉大通过对十七世纪英国革命的分析认为英国以议会君主制为核心的独特混合君主制之所以能在17世纪形成,就是因为在光荣革命完成后英国各方势力的博弈,最后达成妥协建立了现代宪政。从这个过程中,他认为努力避免负和博弈和零和博弈,争取实现正和博弈,是立宪成功的便捷之路。⑩就一项良好的政治制度来说,从开始设计到最后的颁布实施,其实就是各种利益团体在博弈过程中形成妥协的结果。

3.3 政治妥协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两面性

前面一直在强调政治妥协对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为政治制度在形成过程中的发生的冲突提供了另外一条解决的路径。在认识到政治妥协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政治妥协的另外一面。妥协意味着对原定立场的动摇或者说是对原定立场的改变和退让,这也就说明妥协的结果并不是目标结果,而且妥协的对象就是对手甚至是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感情上有些难以接受,即使在行动上也容易遭受指责。因此,如何把握好妥协的“度”,如何确保政治妥协的价值得以实现,这是需要政治智慧的。在前面的论述中,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就是议会没有把握好向国王妥协的程度,导致英国革命走了一圈之后又面临着走回头路的危险,革命的果实差点被国王篡夺。

在政治制度发展中,政治妥协作为一种政治智慧和作为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政治妥协对具体问题的适用性问题。政治妥协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是值得继续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其本质,使其更好为实际政治生活服务。

注释

① [英]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460-461.

②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55.

③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45.

④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⑤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505.

⑥ [英]阿克顿.自由史论[M].胡传新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81.

⑦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37.

⑧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83.

⑨ [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

⑩ 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