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对策分析
2012-04-29尹丽
尹丽
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由许多因素造成,如就业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高校就业指导方式滞后 、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等。因此,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结合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突出的就业矛盾问题
一要加强调控手段,解决地区就业结构问题。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二要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三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劳动者的自由流动,降低垄断行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大学生不再因为职业福利待遇而挑选工作,而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选择工作,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更畅通。四要完善就业市场,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为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维护劳动就业市场的公平与公正。五要加强就业服务培训,比如职业培训、创业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另外,政府还应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六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
二、用人单位及高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用人单位要改变人才观,一是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学历,用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人才。二要眼光放远,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用人单位不能缺什么人就找什么人,人才的培养和价值的发挥也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刚刚离开校园的毕业生,基本上都缺乏实际经验,不能立即发挥作用,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形成梯队。这样,应届毕业生可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内部改革。
高校要反思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不足,比如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薄弱等,这些都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开设新专业,加强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更新就业观念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就业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所学知识、专业与自身潜力以及将来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为求职就业打好基础铺好路。
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大学生应更新就业观念,革除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转向民营和中小企业,从大城市转向基层,从那些经济发达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而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放低身段,考虑长远,肩负责任,应当是当代大学生较为合理的就业取向,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要从长远规划。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定与和谐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增长、保民生、促就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进一步分析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剖析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难点,研究就业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