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三毛小说创作的文学价值

2012-04-29吴世娟

山花 2012年8期
关键词:三毛小说创作

作为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现代作家,三毛的一生本就是一部值得读者细心品味的传奇之作,在她的众多作品当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那种天马行空的流浪情怀。她是当代女作家中尤为出众的一朵奇葩,她的文章也总是以其亲身经历的丰富多样性使人内心感到强烈的激荡。在其众多的作品当中,小说创作尤为受欢迎,这其中的文学价值也正是源于她对于这个复杂世界的切身体会,并从中顿悟出许多难能可贵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于人性的思考。

三毛小说的创作背景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以其敢于冒险的生活态度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创作了许多颇受大众欢迎的文学著作,其小说创作当中的生活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但却因为现实的羁绊不能实现。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从事文学创作之后自己改名为三毛,关于这一笔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三毛极其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这一小说,后来还成为张乐平先生的干女儿,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三毛的流浪主义情怀;还有一种说法是三毛很谦虚地认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一般,戏称其价值仅能达到三毛钱,所以就改笔名为三毛。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我们都能够感受得到三毛对于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

儿时的三毛就已经显现出异于其他孩子的文学天赋,当其他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她就已经将大部分世界名著看过一遍了,这样的学习经历也为其日后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三毛曾经就读于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但是并没有安分地完成学业,而是转至欧洲进行学习。在1967年以后,三毛先后就读于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也曾在美国的伊利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所有这些,为三毛的写作准备了主观条件。后来三毛又移居至西属撒哈拉沙漠,与苦苦追求其六年的荷西结婚,荷西与三毛的爱情可以说是三毛小说创作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在撒哈拉的生活不断激发着三毛的创作灵感,这期间三毛所创作的不少作品都成为其经典的代表作品。但是那里的生活和居住条件都很恶劣,在一片黄黄红红的大沙漠中,光是皮肤就已经被沙漠揉搓到一点儿都没有了,气候也很差,早上可以8℃—12℃,下午可以50℃—58℃,有差不多50℃的温差。在没有空调、没有冰柜,甚至用水都要到一公里以外去挑,再加上那些黑人邻居的素质都比较低,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探险的精神是难适应那里的生活的,但是三毛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她不但能够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更是享受这环境所带给她的特别感受。

独具特色的创作理念

在三毛的文学创作当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创作理念与其生活以及性格的相关性,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她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用三毛的话说,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儿”。

对于许多专家学者来说,三毛的创作可能在他们认为的文学范畴中并没有十分出彩的文学价值,这也正是源于三毛对于自身创作心态的一种定位,她认为创作与生活是紧紧相连的,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我们不能把它当战场,快乐生活很重要,积极地探索未知区域一样是享受。三毛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文学价值,她更重视的是对于自身经历或者情感的一种记录,而不是这些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对于政治她更是漠不关心,这种自由的创作心态正是她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她的文学创作不是为了名垂千古,不是为了流芳百世,用三毛自己的话来讲,写作仅仅是为了娱乐父母,是个人兴趣所在而已。对名流作家来讲,在有了一定的地位之后写作就成了一种使命,恰恰是在背上这样的使命之后就很难再创作出精彩的作品。而这里所谓的游戏也并非指不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相反,这样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应当持有的。摆脱掉那些不必要的生活羁绊,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把这一时生活的惬意或是悲哀,随心所欲地记录下来,这才是文字应有的价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三毛这一路走来是艰辛的,无论是幼时的孤独与无助,还是后来经历的丧失丈夫的巨大悲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三毛在这样的境遇中找到了应当选择的道路:以游戏人生的态度奋力与恶劣的环境做斗争,当有一天她觉得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就选择了死亡,在另一个她所信仰的世界里继续寻找属于她的梦想。

三毛的作品大多是与自己生活阅历相关的,这些基于真人真事的作品,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故事画面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作品不但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了细腻的刻画,真实的故事再现对读者来说也很具说服力,仿佛身临其境。三毛的小说创作多以自身的人生经历以及情感发展为主要线索,在这些线索之上加以艺术的加工,三毛探险一般的生活经历为她的作品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对于外界各式各样的评价,三毛一般采取这样的态度来回应:“我的作品没有揭示社会现象的任务,这仅仅是关于一个女人的自传。”三毛一直都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因为她觉得那些作家虚拟的角色太过虚假,反而没有人性的色彩。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归宿。她的作品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以至于读者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由于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因此而显得真实、亲切。三毛作为当代文坛颇具特色的作家之一,为中国文学艺术作出过无数卓越的贡献,她的一生也如她的小说创作一样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变换、转折。无尽的磨难是这位多才的作家众多小说创作的生活源泉,生活的磨砺铸就了她的伟大,也铸就她的优秀作品。

“爱情”这一文学题材至今仍是许多作家创作不竭的源泉。在三毛的作品当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荷西与她之间美好的爱情,这一份情感在经历磨难之后显现出令人更加着迷的色彩。三毛的爱情观也对很多人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在艰难的生活面前三毛有时是软弱无助的,但是只要有荷西在身边,我们就可以看到三毛坚强的一面,因为拥有这样的爱情,所有生活的艰难都是值得的。面对金钱与爱情,你能否拥有一颗与德拉一样为爱付出一切的心呢?

小人物往往是最能够展现社会现状的,三毛精于对市井百姓的真实刻画,他们生活在简陋、肮脏的环境下,却能够保持对生活充满敬意的心态,世界是无情的,我们却可以选择生活态度。他们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保持着淳朴、善良的美德。在那一片荒凉的沙漠,他们的精神就是最美好的绿洲。

小说创作的文学价值所在

三毛的小说依靠人物感情起伏的发展变化为脉络,启发读者去触摸、感受人物带有悲剧色彩的思想性格。在那个荒凉的撒哈拉,人们的心理和感情出现畸变,但是三毛夫妇之间真挚深厚的爱却让他们的世界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三毛通过描写恶劣的生活环境衬托出他们夫妇生活的诗情画意,作品给人的不是消沉和晦暗,而是对美的追求和眷恋,从而把读者引向高尚的境界。三毛小说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其文学艺术上不可磨灭的价值,更是通过作品本身来诠释对于生活的态度。作品当中鲜活的人物形象,诙谐的语言魅力,跌宕起伏的剧情设计都是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的源泉。三毛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文体的写作形式,一种是以“我”为文章的主要构成元素,也就是以三毛自己为第一主人公,例如《撒哈拉的沙漠》和《梦里花落知多少》,里面的大部分故事就是三毛自己的故事,抒发的也是她对于生活以及人性的感受。无论是开饭店的“我”、赤脚医生的“我”、深夜遇险的“我”或是与荷西轰轰烈烈恋爱的“我”,写的都是三毛,都是真实世界里属于三毛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里的“我”也不仅仅是一个配角,大部分的故事也都因“我”而产生,围绕“我”而发展,作品讲述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从中贯穿和最后凸显的则是作者鲜明的自我形象。三毛的小说常以她独具风格的感伤笔调和诙谐轻快的笔锋,去刻画人物和铺展情节,使笔下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并给人以不尽的余韵。精致巧妙的构思,平易近人的人物语言,使三毛的小说作品在缕缕情感的光束中显露出丰厚的内涵,激发读者对爱情、生命的价值的思考。三毛在她的小说创作当中运用了巧合和细节,使不复杂的情节充满变化,引人入胜,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作品所蕴涵的人生意义。三毛小说创作的初衷是为了展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正是这样简单的创作意图产生了深刻的寓意,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之中我们恰恰可以看出人性的真善美。

另外一种“我”变成了整部小说的次要元素,以客观的视角诠释着故事的进展,如《哭泣的骆驼》、《娃娃新娘》等。在这几部作品当中,三毛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这里的“我”也并非冷漠的看客心态,这个看似旁观者的“我”也在故事当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我”这个次要角色身上,照样散发出自我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光辉,这实际上是从特殊的角度完成了三毛形象的自我塑造。

三毛小说创作将深厚的文学价值寓意于个人生活情感之中,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反映她所生活的环境及人性的诸多方面的冲突与矛盾,以细腻的独白写作手法,丰富的联想从侧面充分展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活动。都说女作家是用心写作的,只有用心写作才能够写出最自由生动的文字,她的一生都如同一场华丽的旅行,她用自己的笔尖记录下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优秀小说的存在价值绝不会仅仅局限于精彩的故事情节,小说本身所展示的创作模式才是小说能够经久不衰的本质原因。对于通俗性小说的受众读者而言,人物形象的设计显然是代表作品吸引力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而读者对于三毛的流浪经历以及撒哈拉这个遥远且神秘地方的故事却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之心。三毛的作品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撷取素材,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用她的真实感情,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产生共鸣。她爱上了撒哈拉,同时也把自己兴奋的激情真实地表现给读者,让读者一起分享她的快乐。所以读其作品,读者醉在“奇”中,大有踏着三毛的足迹重游一番的冲动。即使不能,也可以在她的作品里,找到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这正是三毛质朴、自然的作品风格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三毛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于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读者心灵的震颤。三毛作品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美,是与其他女作家不同的,里面没有上海的吴侬软语,没有战火纷飞,有的是对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探索,这便是三毛作品当中所呈现出来与众不同的魅力。

结论

三毛的作品无论是对异国都市生活情调的描写,还是对天涯海角奇风异俗的记录,从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而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娓娓道来,不故弄玄虚,一切都显示得平实自然,浑然天成。三毛的作品,特别是由《撒哈拉的故事》开始,便是她游历的记叙,也是她情感的记叙。在与荷西一道生活的日子里,三毛的文章充满欢笑、喜乐,读者阅读她的小说,彷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对着大风沙的侵袭,她也是积极和乐观。然而,自荷西死后,三毛的文章不再有笑容,只是无尽的悲伤,这时候,作品塑造了三毛一个哀伤过客的形象。 大家都说三毛的文字是笔尖蘸着情感的墨汁所谱写出来的,在她的作品当中,我们能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那种感情的真切与美好。

参考文献:

[1]热带的港夜——三毛对话录[A].三毛昨日/今日/明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2]两极对话——沈君山与三毛[A].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3]三毛.我的写作生活[A].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公司,1984.

[4]陈倩.真情应在淡泊中——三毛及其创作简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4).

[5]刘灵菊.试论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人生探索之足迹[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9,(04).

作者简介:

吴世娟(1979— ),女,河南新乡市人,硕士,新乡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三毛小说创作
犟牛“三毛”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和“三毛”比童年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娓娓道来的真诚
三毛流浪记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