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4-29童学敏
摘 要 由于存在急功近利思想、考核制度设计不合理以及教师自身课程开发理论薄弱等,导致高职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理论性缺乏、科学性不强、系统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应以人为本,明确课程改革宗旨;坚持科学态度,规范课程开发程序;着眼于整体,系统推进课程质量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8-0029-03
一、高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性贫乏
高职课程开发主要有实践导向课程、能力本位课程、行动导向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和项目课程等模式,这些模式对于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开发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同时,教师对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较少,更少有人去思考这些课程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课程目标是否合理,是否有悖于社会公平,是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和结构,是否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等。从课程的发展历史来看,各种课程论的争论涉及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师资要求、受益群体等方面。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不深,很多教师基本没有接触过课程论方面的著作,面对课程开发理论,没有选择和甄别的能力。
(二)科学性不强
课程的开发与创新过程是一个严谨、科学的过程。如英国大学课程开发周期一般是三年,由课程专家组成开发小组,对课程电子作业系统、学习目标的层次、学习任务量、学习速度、学习时间及学习方法等进行研究,最终形成科学的课程方案。而我国一些高职课程是在短短几个月时间,由单个教师开发出来,其本身就是非科学、不严谨的。再如,在高职院校中,不同专业对实践的要求有所不同。工科专业开展校外生产性实践相对容易,而文科专业和一些涉及企业秘密的工科专业开展校外生产性实践则有一定的难度。有的课程内容能够找到典型的工作模型,有的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难以找到相应模型。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为了管理方便,盲目地把某一课程开发模式在全校推广,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教师抵触情绪也比较严重。
(三)系统性不足
首先,课程内容不系统,同一课程各部分之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基础课与非基础课之间难以形成一个体系。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较多涉及的是某一门课程或者是某一专业的课程开发,而较少地从学校层面统筹考虑课程的开发。其次,课程的目标与学生的知情意行不统一。第三,课程改革过多注重短期的、显性的变化,而忽视长远的、隐性的潜移默化。
二、影响高职课程开发的因素分析
(一)思想观念因素
从思想观念而言,一些高职院校教师急于创新、出成果、取得业绩,导致对课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缺乏认真的研究,甚至为加速课程开发进程而不惜违背教育教学规律。
(二)制度设计因素
浮躁风气和观念的形成,与制度设计是有深刻关系的。有的高职院校根据项目进行绩效考核,课程开发是项目,而课程建设则不列入项目,导致有些教师以各种创新的名目来开发课程,却轻视课程的建设。
(三)师资队伍因素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于课程和教学理论所知甚少,没有将各种模式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对于从国外引入到国内的内容,没有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学生素质、社会需求等作大量的分析和调整,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教育实践。
三、高职课程开发的对策选择
(一)以人为本,明确课程改革宗旨
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就要求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要关注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但重视学生当前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例如日本的新职业教育观理念包括:必须以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心,紧密结合职业工作实际进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并不是在人生早期就终结的教育,而应该通过长期的职业生活选定职业。因此,高职课程开发应该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把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把职业能力发展与其他素质发展统一起来。
(二)学习课程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包含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学科专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发展史上,形式课程论、实用课程论、活动课程论、核心课程论、批判课程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争论不断,如果把课程建设简单地理解成课程开发模式的运用,就很可能事与愿违。如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工学交替课程,与其一学年三学期的学制安排相关联,如果简单地将之应用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势必造成整个课程安排的紊乱。另一方面,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很多课程开发普及式的讲座,但是专家的理论和教师的实践相差过大。教师要提升课程理论修养,课程论专家也应该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情况,做到在行动中研究,才能有的放矢。
(三)坚持科学态度,规范课程开发程序
当前,高职课程开发的随意性很大,缺少规范的程序。英国开放大学开发的课程之所以深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有规范而严格的课程开发程序。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开放大学首先要求初步拟订模板,包括:课文的摆放布局,习题的位置;列出教学单或模块的大纲,包括每个模块可能涵盖的内容、目录、文体,及将要利用的媒介,以及如何利用和评价策略(作业、考试、项目设计)。这些都有可能引进对课程的标准模板的修订。其次,确定进度表。课程经理与媒介制作人员协商后,初步拟订每个模块完成的最后期限。必须确定材料上交的时间,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和评价这些材料,而且时间上不会产生冲突。材料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第3模块的内容可能要以第1模块内容的存在为基础。再次,课程开发团队的主席、课程经理和学术人员共同协商以确定每个模块的学术撰稿人。最后,确定课程开发团队的会面时间,以保证模块按期完成。一般来说,在制作的过程中,课程开发团队每两周会面一次。
尽管高职院校课程性质有差别,但是课程开发的程序必须要严格规范,这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基础。
(四)整体着眼,系统推进
课程的开发需要从整个专业乃至于整个学校层面进行观察,才能较好地进行定位。如电子商务课程,一般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电子技术为主,主要涉及网页和网站的制作和维护,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另一种是商业取向,偏重于网络营销和网络广告的策划与设计。根据不同的学校背景,两者的着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以电子工程为主体的院校,可能前一类比较占优势,以商贸类为主体的院校,可能后一类比较占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某门课程的价值,只有放到学校的整体中,才能更加明确其定位和作用。
所谓系统推进是指课程开发之后,还伴随着一系列的检测、评价和反思的系统任务。课程开发的反馈和改进,是课程质量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高职的绩效考核,绝对不能简单地把考核停留在课程开发上,而应该把绩效点放到课程的实施效果上。
参考文献:
[1]西尔加·克鲁格,杰兰·T·莫蒂默.德国与美国从学校到工作的多条途径[A].莫琳.T.哈里楠主编,傅松涛等译,教育社会学手册[G].2004:633.
[2]何杨勇.高职院校产学研的阐释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6(5):55-56.
[3]夏方毅.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开发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9(1):93-94.
On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urriculum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NG Xue-min
(Zhe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conomy and Trad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eagerness for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 irrationality of examination system and weak theoretical basis of teachers,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fronts with various problems including lack of theories, insufficient scientificity and systematiz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nsist on people-oriented and clarify the reform aim of curriculum; stick to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 procedure; aim at the integrity and boos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qualit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ies; scientificity; systematization
收稿日期:2012-02-22
作者简介:童学敏(1956-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