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伙伴”不再中欧经贸临考
2012-04-29赵爱玲
赵爱玲
7月17日,商务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海关统计表明,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1630.6亿美元,同比下降0.8%;而同期对美国出口165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6%。美国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欧盟,再次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对欧盟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2010年为19.7%,2011年降至18.8%,今年上半年仅为17.1%,而同期我国对美国出口所占比重则上升至17.3%。
欧盟,这个中国长期以来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由此易位。
对欧生意日渐艰难
根据中国外贸中心发布的数据,在第111届春季广交会上,欧盟到会采购商和成交金额分别下降15.5%和5.6%,为广交会历史之罕见。成交订单中,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占比达到86.3%,长单占比仅为13.7%。有专家称,这反映出受欧债危机影响,采购商下单谨慎,而国内企业则担心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普遍不敢接长单。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我国对欧盟出口受欧债危机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从月度增速来看,2011年8月以后,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速进人下降通道。当年9~12月增速仅为个位数,且逐月走低;今年前6个月,除5月出现短暂反弹外,其他月份均为负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欧贸易增长0.7%,远低于中国对其他市场的贸易增长,比如:中美贸易增长11.9%,与东盟贸易增长9.7%,与巴西增长11.8%,与俄罗斯增长21.7%,与南非增长36.5%。
伴随着欧元的走弱,欧元区消费能力下降,目前,中国一些专做对欧出口的快速消费品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出现倒闭。一位专做新兴市场的贸易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欧洲的出口业务量已经出现下滑,在订单减少的情况下,有一些出口商已经不干了。”这家公司里最近来了几位新员工,竟都是以前做欧洲出口贸易的“老板”。
记者从商务部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对欧盟传统市场贸易下滑。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我国在欧盟的6大传统市场。但今年以来,我国与6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势头明显减弱。
出口、投资尤为疲弱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上述6国贸易额为1651.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5%,不仅低于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速(7.7%),也低于同期我国与欧盟贸易增长速度(1.3%)。其中,我国与英国双边进出口表现最好,1~5月贸易额达2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但与意大利、西班牙双边贸易则大幅减少,降幅分别达到19.4%和7.5%。
从月度出口数据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意大利出口连续6个月下降,对德国出口有5个月下降,对法国和西班牙的出口则均有4个月下降。
我国多数商品对欧盟出口出现萎缩。2011年以来,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主要大类商品增速显著下滑;进入2012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多数大类商品都出现了萎缩。据欧盟统计,今年1~3月,在其从我国进口的前十大类商品中,除塑料、橡胶,以及光学、钟表和医疗设备类产品略有增长外,其他类别商品的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机电产品金额同比下降3.8%,包括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类、箱包在内的其他6类劳动密集型商品及运输设备金额同比全部出现负增长,其中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杂项制品,运输设备三大类商品降幅高达两位数。
投资方面的数字也在下滑。记者注意到,曾经位列我国十大外资来源之一的法国,自2011年以来对华投资持续大幅下降,今年已跌出对华投资前十大来源国之列。2011年,欧盟对华实际投资63.5亿美元,同比下降3.7%,继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3年内两度出现负增长。今年以来,欧盟对华投资进一步下滑。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1~5月,欧盟27国对华直接投资实际投入27.81亿美元,同比下降5.1%。贸易摩擦警报频发
7月3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欧元兑人民币7.8407元。自今年5月23日近10年来首次跌破“8.0”整数关口后,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一直处“7时代”。纵观欧盟形势,欧元再度遭受打击的可能性很大,并有可能进一步下探年内低点。欧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升值加快,中欧贸易警报随之频频响起。
6月13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2014年欧盟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惠安排。新安排将享受普惠制(普遍优惠制)国家数量从176个减少到75个左右;享受优惠的进口总值从2009年的600亿欧元减少到约377亿欧元。
接下来有消息称,欧盟正在酝酿对华贸易制裁新手段,矛头直指中国国有企业,所谓的贸易制裁新手段即是欧盟正计划修改其16年前制定的贸易防御体系,这项修订意味着中欧未来的贸易摩擦将增加。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称,欧盟正在修改的贸易防御体系计划绕开产业申请,由欧委会直接发起调查,并将中国作为重点评估的国家之一。
报道称,近段时间,欧委会已在多个涉及中国企业的诉讼中败诉,让欧委会身陷尴尬境地,深深感受到贸易战略调整以及政策重新修订的压力。中国企业无疑是欧盟新贸易战略调整的重点关注对象。例如,在现行欧盟法律中,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具体认定规则依然是空白,这让欧盟法院在相关诉讼中显得左右为难。考虑到今后相关诉讼将增多,欧委会或厘清相关规则。
报道说,为配合这一防御体系的修改,欧委会今年3月完成了一份长达近千页的报告,即“对欧盟贸易防御体系的评估报告”。报告中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七个国家作为重点评估国,就倾销、补贴、损害、规避等系列内容做了详尽的分析。4月初,欧盟曾就贸易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测度、解决报复威胁、改善效率和执法情况、鼓励更多公司参与合作、到期复审、长期征税和欧盟利益检测等核心问题征求公众评议。
进入7月,以德国企业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厂商已要求欧盟对中国大陆进口的太阳能电池课征惩罚性关税。8月1日的消息称,欧盟正在考虑对我国无线通信设备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据外媒报道,欧盟委员会表示已经通过可靠证据证明中国无线通信企业从中国政府获得了非法补贴,因此将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欧盟委员会此次调查涉及的产品主要是中国输入欧洲的基站、天线等无线通信设备。值得注意的是,此项调查并没有产业申请,这将是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产品自行立案的第一起调查。欧盟委员会表示,为了使欧盟企业免于因提起申请而遭受报复,欧盟委员会将依职权自主发起对中国无线通讯设备贸易救济调查。有律师在谈到此举意味时称,欧委会作为欧盟执法机构,首次主动进行贸易调查,而不是为回应某家企业或行业组织提交的正式申诉而进行调查。欧委会自行立案的行为后果严重,一旦滥用将引发全球贸易混战。
据了解,欧委会将对我国无线通讯设备发起的‘双反调查,其具体发起日期还不确定,但已经在搜集材料了。目前欧盟方面还未对外正式公布相关信息,但需要我国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一旦欧委会自行立案对国内企业生产的无线通讯设备发起“双反”调查,意味着欧委会自行立案的调查模式有可能常态化。届时,“双反”调查可能不止局限于IT领域,将会向其他领域蔓延,国内其他行业的企业将面临“双反”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