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雨或成为城市基础建设机遇

2012-04-29

中国对外贸易 2012年8期
关键词:大雨基础设施密度

用谈雨色变来形容2012年7月的中国,虽然略显夸张,却不乏生动与真实。

由于首都北京遭遇了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万平方公里、190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6.4亿,致79人死亡。在关注北京救灾的大爱场景的同时,北京也遭受了很多非议,排水系统更是成了众矢之的。

应该说,网友们的指责既有情绪化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对北京基础建设设施不到位,对政府救助不及时的批评。想想看,一个国家的首都,竟然对一场大雨几乎束手无策,这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北京大雨之后,天津、辽宁、吉林等地先后均出现大雨。一时间,各地政府官员对大雨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程度。

不过,痛定思痛,此番北京的暴雨之于中国,并非全然坏事。至少,以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为起点,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因为2012年夏天这场雨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多年基础设施严重欠缺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局面,可能由此得到改变。而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启动,也将成为疲弱的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首先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上。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均是国内遥遥领先的大城市,但其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地铁密度不到香港的一半,仅有新加坡、纽约和伦敦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公路密度与上述城市亦相去甚远,除了与香港水平接近之外,公路密度最高的上海也仅有新加坡的一半,也不到纽约和伦敦的四分之一。深圳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国内四大城市中最低,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更大。城市拥堵,通勤成本高昂实在是不足为怪,但这些成本都会反映到其他的经济生活当中,综合制约城市发展。当然,还有广受诟病的城市排水系统。

尽管中国公路与铁路建设近三十年来得到了很大改观,但那只是纵向自身比;横向国际比较,中国基础设施依然非常落后。中国的公路密度不到美国、印度和韩国的一半,不到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的五分之·;中国的铁路密度也大幅落后于上述国家,仅与金砖其他四国,以及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处于同等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需求和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落后会导致交易费用昂贵,减少交易机会,形成其他行业的发展瓶颈。美国1970年代的滞胀,与前期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有重要关联;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和基础设施落后、形成发展瓶颈有关。

7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达了他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并指示政府要把下半年工作的重心放到支持经济增长上来。他指出:“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等,但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温家宝的这番话,被解读为中央政府已做好准备再次发动投资引擎,大型资本支出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获准启动,政府还将动用国有银行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如果一场大雨能换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发展,并以此为机遇挽救滑向疲弱的中国经济,也算是以小牺牲换来大发展吧。

猜你喜欢

大雨基础设施密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大雨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大雨
大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