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找个地方种菜
2012-04-29苏姝
苏姝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暴露出来,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安全、生活压力……难怪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的广泛流行就是很好的例证。
事实上,都市种菜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这既满足了人们排压的心理需求,又促进了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还缓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都市农业正在世界各地以各种姿态铺展开来。
德国:自助菜园凭良心付费
在德国的各个城镇,总能看到一片片用篱笆、铁丝网或灌木简单分割开来的“工人菜园”,面积从数十平方米到上百平方米不等。菜园里各种花儿争奇斗艳,香菜、西红柿、豆角、甘蓝、李子、桃子等果蔬应时而长。“工人菜园”早年间是通过低价租赁给工人阶级的福利性土地,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很多德国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生活拮据的工人。工会为此出面同资本家谈判,争取到一些土地租赁给工人们种菜改善伙食,每年收取象征性的租金和管理费。这样一来,最初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园地,便以简单实用的形式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如今德国80%以上的城市工人菜园,都得归功于当年的工人运动。
工人菜园的租金始终保持低廉,每平方米每年从0.1欧元到1欧元不等,一年的总支出算下来平均为400欧元。在德国,这种消费水平很适合中低收入的居民,既满足了他们自给自足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绿化。有的园丁将吃不完的时令果蔬摆出来供人随意拿取。有的园丁除了种菜,还投入很多精力铺设小道、开凿池塘、装饰小屋,将简陋的菜园变成休闲乐园。
各地菜园由市政当局或菜园俱乐部统一管理,只租不卖,任何人都可以提交申请承租一块地。由于人多地少,在一些城市,申请人要排队等好几年才有可能租到。取得资格后,租种时还要严格遵守诸多“园规”,例如菜园里的每块地不能超过400平方米,凉亭的面积不能超过24平方米;在种植定量蔬菜水果的前提下方可种植花卉;可以带狗等宠物入园,但不能长期饲养等。德国人的严谨在欧洲是出了名的,一旦园主不遵守规矩,就面临着吊销资格的处罚。
德国还衍生出了一种自助式菜园,这种菜园面积不小,有的有几个足球场大。里面种有苹果、胡萝卜、草莓等,甚至还有中国大白菜。这些属于私人财产的菜园经常无人看守,入口的木牌上写有园内果蔬价格,一旁的小木箱就算收款机了,买主全凭良心付钱。有些菜园允许人们进园自行采摘,有的甚至连价钱也懒得标,买主随意付款。对于那些连菜钱都付不起的人,菜园提供“先享用,后付款”的优惠政策,还允许背包客“打工半天,挣工钱加随便拿”,很受驴友欢迎。下萨克森州的舒里曼说,自己经营的自助式菜园从没出现过账目上的入不敷出,买主普遍讲究诚信。
英国:市民排队当农民
在英国伦敦,“有机”已成为消费的主流诉求,但人们对市场上的各类有机产品持怀疑态度,认为只有自己“种”才能得到真正的“有机”产品,于是这种“乡下人才干的事情”,渐渐在以绅士著称的伦敦流行起来。
“你最近在种什么?”已经取代足球和天气成了伦敦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2008年,伦敦市推出了一项“首都种植”计划,打算在2012年奥运会前,在伦敦新开辟2012块小菜地。在伦敦政府的推动下,房顶、废弃工地,甚至一些常年不运营的驳船都被改造成了城市菜园。
英国的城市菜园是由政府出租给居民自行耕种的公用地,人人可以登记申请租种,一年租金根据地的大小从几镑到几十镑不等,基本是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随着近年都市人种菜热情的高涨,配额地的需求量暴增,但毕竟数量有限,所以伦敦菜园很快就客满了。尽管如此,申请者还是打破头地挤进名单,今年起,许多伦敦菜园改为只接受住在菜园所在地三公里之内的申请者,政府在网站上发布每个菜圃排队等候租种的人数和预计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最短的也要4年,最长的预计10年,目前全伦敦有4300人在等待名单上。不过,一旦熬出头,只要不是自愿放弃便可永久使用。
英国人马丁就是城市菜园中的一名“农民”,他耕种的这片菜园分布在lamlash 社区街道的两侧,24块配额地分配给50多户人,其中一半以上是附近的居民。出生在英国威尔士的马丁,二十年前搬到伦敦定居,家离菜园步行两分钟。马丁得到半块配额地,大概一个足球场大小(不包括公共用地大概3米×5米),年租金6英镑(一整块配额地的年租金是12英镑)。配额地只能用于种植植物或饲养家禽,申请获准后必须立即投入使用,政府每年会派工作人员到各个菜园检查租户的使用情况,那些绩效不佳的“地主”在几次敦促后仍不悔改,就会被开除出菜园。
马丁的地被分割成几块,有些绿油油一片,也有一些瘦小的植物斜躺着。几盆育苗的花盆周围摆放着各种工具,有几只小碗嵌在地里,里面盛着深色液体,马丁解释说,里面盛的是可乐,是用来吸引鼻涕虫的。鼻涕虫喜欢吃植物的嫩芽,但马丁又不想采用杀虫剂,在电视节目中听说鼻涕虫喜欢可乐,于是他想出这个办法,但发现这不起作用,所以打算试试啤酒和苹果酒。马丁说:“这是新人的通病,人们会把这儿当做实验室,有很多东西想尝试,当然有惊喜也有失败,但乐趣就在其中。” 后来,马丁不久前辞了工作,一心种菜,开始全职农夫的田园生活。
日本:地下农场正流行
对于自然资源短缺的日本来说,60%以上的食物依靠进口,所以日本人不仅珍惜土地而且还倡导屋顶农业,既然能上,那也能下,在首都东京闹市区,不仅能看到楼顶菜园,还能见到深入地下的菜园。
31岁的北泽友宏在东京大手町的一家27楼银行写字楼工作,但他每天的工作却与银行业毫无关系。曾被银行用作金库的写字楼地下室被改造成室内农场,面积约1000平方米,有6间温室,北泽友宏的工作就是照料蔬菜和谷物。当你下到该大楼的地下二层,电梯门一打开,蔬菜和鲜花的味道立刻会扑面而来。蔬菜大棚里,结着西红柿的巨大藤蔓从培养槽中弯曲着直伸到天花板上,培养槽中装满了培养液和代替土壤的营养水。约50盏荧光灯照射在房间内的铝箔墙壁上,保证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据介绍,使用培养液栽培植物不仅可以让西红柿保持最佳的营养状态,成熟期也会变短,而且全年都可获得丰收,在地下农场里,青西红柿只需一到两天就会变成红色,供人采摘。北泽友宏说:“一开始觉得在这里种菜不可思议,但慢慢发现这个想法不错。”
据了解,日本有许多这样的“地下农场”,地下室经过改造,可以模拟自然环境,为植物生长调节温度和光照。他们还为此开展了各种科技创新。比如,利用金属卤化物灯来栽培香草和蔬菜,用水耕、荧光灯及特殊的反光材料来栽培番茄,还有自动控制光和温度使幼苗不受外在环境影响的育苗室等。
法国:阳台上的果菜园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巴黎居民在自家的小阳台上种起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像草莓、苹果、桃子、柑桔、樱桃、梨、西红柿、豌豆、萝卜、卷心菜、黄瓜、香葱等。
走进巴黎的园艺用品商店,会找到许多适合在阳台上种植的矮小植株,还能从店里学到种植和管理这些植株的方法。《阳台上的果菜园》的作者迪迪埃·扎伊说:“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些技巧,这些水果、蔬菜很容易种植成功,从而使你在最小的空间里收获多种多样的果实。”有一位住在巴黎郊区居民每年8月都能在自家阳台上收获大约6公斤新鲜桃子,他说:“有什么能比一个被阳光晒得暖暖的、不时受到绿叶轻拂的桃子更诱人的呢?我会等桃子熟透的时候把它们摘下来,不像超市里的桃子为了保鲜不待成熟就摘下来了。”
现在,许多法国城市居民在业余时间都将心思花在种植和管理自己种的这些水果蔬菜上,他们在亲手侍弄植物时,往往会想到孩童时代在乡间祖父母家度过的那些令人陶醉的美妙时光。
应运而生的建筑新理念
如今,都市农业已经逐步延伸到了整个城市居住理念,世界各国在建筑设计上,都将“都市农业”融入其中,城市建筑的潮流显示,现代的建筑设计师已经开始具备生态友好型的建筑设计理念。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高登·格拉夫设计了一种“空中农场”,方案中55层的建筑表面覆盖一层植被。这种水耕农场通过燃烧自身的农场废物进行发电,产生的能量可以满足整栋建筑50%的能源需求,而另一半的能源则来自城市废物。
新加坡的“交织住宅复合体”方案由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欧雷·斯科伦所设计,它不同于典型的新加坡超高层住宅建筑,而是一种蜂窝式的结构,包括31个积木状6层分体结构,其产生的开放空间将用于建造城市空中花园,居民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还可以在其中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农作物。
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和丹麦ADEPT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设计的“空中村庄”的新型居住城区方案中,城市建筑由一个个立方体形状的格栅组成,每个立方体格栅围绕建筑的中心主轴灵活分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建筑上分布着许多平台式的空中花园,可以供人们种植花草或者蔬果。
在美国2009年举办的“达拉斯远景”国际设计大赛上,设计师阿特利尔·达塔和莫夫所设计的“推进达拉斯”方案成为获奖作品之一。方案中,整栋建筑就好似一座覆盖植被的小山,这座“小山”似的建筑其实就是一个集农业生产、能源自给、生活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城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