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因自主而快乐 课堂因合作而精彩

2012-04-29陈同银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合作性成员评价

陈同银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是大多数高中英语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与合作学习相比较,其单一性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交际技能。

一、研究内容的设计

笔者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想探讨一下高中英语在“角色表演—信息处理—语义重建”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

1.进行角色表演

每单元课的对话练习时,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结合学习内容,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例如,学习History Maker时,在学生做完听力练习后,结合 Expressing Opinions 话题要求小组对话来巩固所学句型:Which person do you admire most? Please give the reasons。学生就此展开交流。教师应创设具体、丰富、自然、真切的情景,鼓励学生将喜怒哀乐等情感和动作融入会话中。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编自演,尽量把所学的词语用到对话中去,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演。

2.对信息的处理

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此环节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运用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语言点处理时的合作活动、作业时的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合作活动、学习策略的合作活动等。

二、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怎样进行合理分组

第一,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调整座次、分出层次,操作起来比较简单。第二,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分组。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组织者”“促进者” 和“裁判员”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首先,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竞争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关系是什么,必须相信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性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其次,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产生奇迹般的效果的,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同时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最后,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既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要考虑学生语言输出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活动所需的时间,还要让学生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转变为合作。

3.明确学生的责任

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在合作学习中,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还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队友的责任,在整个活动中自己并不是一个“免费乘客”。

4.怎样进行课堂评价

教师要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我采取了“提出要求,分组评价,巡回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进行集体评价。只要积极发言,小组纪律好,就能得“好”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很好”。集体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学生参与度。对于合作不佳的小组,我通过对小组的评价来调控,当学生得到小组集体评价的分数时,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小组、一个整体,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对于个别经常行为异常的学生,我不断提醒,及时告诫;对于优胜的小组则给予额外的奖励,以促进小组成员的进一步合作。

实践证明,高中英语教学只有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发挥任务型教学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因自主而快乐,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因合作而精彩。

猜你喜欢

合作性成员评价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性学习调控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性学习对中职护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