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自主和探究性学习
2012-04-29刘建娣
刘建娣
【摘要】如何体现自主和探究性学习,本文从三个侧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是设计恰当的“问题串”,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关键.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三是师生互动性反思,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自主和探究性学习;问题串;气氛;互动性反思オ
在新课程标准中,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注重“学习方式”的优化,大力倡导自主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美妙,愉快地进行学习,走向成功的彼岸.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思想呢?
1.用“问题性”教法设计恰当的“问题串”
显然,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由若干个“问题”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意愿,在操作、观察、探究和运用等活动中,感悟并获得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
例如,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可按下列问题串设问:
(1)三角函数与单位圆是紧密联系的,大家还记得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表明了单位圆中的哪些线段之间的关系吗?
(2)你能否利用这种联系,借助单位圆,讨论一下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或x轴、y轴以及直线у=x)对称的角与角α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这种具有启发式、符合人的正常逻辑推理的思维顺序的问题设计,学生会自然地由问题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再变成自主学习的动力.所以,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关键.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气氛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气氛.
例如,在学习“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以帆船为例进行提问:“帆船的帆只要紧靠船杆,则不论风向如何,船帆怎样旋转,船帆总是与船面保持垂直,为什么?”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又如,讲极限时,教师可以解析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观点来提升课堂气氛.再如,在学习复数时,有的学生提出,在复平面上,既然是纵轴除原点部分为虚轴,那么在虚轴上表示某点的坐标是(0,a),还是(0,a玦)(a∈R,a≠0)呢?教师先不急于回答,而是称赞他问题提得好,表明他勤于思考,接着发动同学们认真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再说明问题的本质和正确的答案.这等于为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土壤、空气和水分,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3.教学中融入互动性反思,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不管是学习一个新的知识,还是解一道数学题,反思回顾与总结,既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巩固深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真谛,理解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师生要互动性的反思,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过抛物线y2=2px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为P(x1,y1),Q(x2,y2).求证:y1y2=-p2.
这是一道考查抛物线焦点弦的问题,学生完成这道题的解答并不难,但为了加深学生对焦点弦的理解,此题解答完后,要引导学生反思,先提问:你还能发现其他结论吗?学生通过研究、探讨、交流,提供了如下结论:(1)x1x2=1[]4p2.(2)|PQ|的最小值为2p.(3)△POQ的最小值为1[]2p2.(4)若y1y2=-p2,则直线PQ过抛物线的焦点.(即本题的逆命题也成立)
解题后反思,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形式,优化解题过程,防止错解、漏解.还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オ
[1]贺怀春.浅谈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教与学,2005(3).
[2]蔡先明.例谈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例习题的教学.高中数学教与学,2006(1).
[3]张启荣.反思性教育的一个案例.高中数学教与学,2006(3).
[4]关先胜.浅谈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与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