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将薪比薪
2012-04-29刘畅
刘畅
Q:药师兄正式闯荡职场江湖也有一年了,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A:虽然总体上感觉不尽如人意,但好在能够积累一些东西,所谓阵痛难免,收获颇丰。
Q:薪水呢,让你满意吗?
A:每月四千到五千之间浮动,最低时候会跌破三千,属于徘徊在生活与生存之间的状态。对个人来说倒是无所谓,就担心和我一样学电视的师弟师妹们知道后,会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前景失望,所以必须得申明一点,我的情况只能代表个人,不具备普遍意义。
Q:这其实在我们看来已经相当可观了,毕业时对自己的薪水抱有丰满的幻想吧?
A:事实上这个幻想在挺早的时候就已经减过肥了,大学实习期间了解到的情况就是“电视民工”这个词真不是瞎说的,不同地方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虽然不一样,但总体上电视行业,至少在职业生涯初期,待遇水平是不算高的。
Q:第一次领工资的时候啥样?
A:你指的是毕业正式工作以后吧?那份工资拖了快两个月,终于到手的那天,在取款机显示器前看着千位上多出来的5个值,心里很平静,开始盘算刨开房租零用以后还有多少能用来生活。
Q:听起来相当冷静啊,没有去败一下?
A:其实内心还是相当激动的,只是第一次那样直观地体会到了现实的重量吧。至于败家计划,拿到工资之前就开始了,去青岛毕业旅行了一回。拿到工资后立刻和朋友吃饭唱歌泡吧,那种花自己的钱买单的感觉真好!再买个电子产品什么的,几乎就败得差不多了,遗憾的是心仪的镜头实在拿不出预算了。
Q:享受的时候,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A:当然,我希望我的付出不仅仅让我能够活着,还能让我感觉活着有点儿那么意思。
Q:那么点儿意思和你的薪水关系大吗?
A:当然有关系,但也不是全部。在我看来生存就是衣食住行加上班,而生活在生存的基础之上还有许多丰富的外延,比如看电影、旅游之类的娱乐活动,简单来说就是更高的薪水能够带来更多样的消遣方式和更高的物质水平。但这并不代表物质与快乐、幸福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Q:听说你为了更好的生活先后跳槽了几回?
A:是啊,不到一年去了三个地方,跳槽了两回,毕业前后在北京的制作公司干了几个月,然后跳到成都电视台,再然后跳到现在的四川广播电视台。
Q:现在和大学同学联系的多吗?在一起会不会“将薪比薪”?
A:大家天各一方,很少见面,我建了一个QQ群,把最铁的几个哥们拉到里面,虽然有的有夜班,有的有时差,但每天晚上还是会聚在群里,感觉还是像在学校宿舍卧谈一样,无所不谈,现在互相之间更多的是挂念和关照。不得不说四年的感情对我们这帮文青和伪文青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至于薪水,只是相互之间知道,不存在比较,这个东西没有多大可比性,都是知根知底的,薪资水平不代表别的意义。
Q:毕业后,有什么经历最让你觉得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那份薪水?
A:为一部片子跟拍一家种香菇的菜农,他们凌晨起床收割,天不亮就挑着担子坐4个小时的火车沿街叫卖,一趟跟下来把我累惨了。片子做完后因为各种原因我最后分文未得,但是我觉得这经历值。比起这对夫妇的辛劳和坚韧,我那点儿小得失就不算什么了。
Q:回过头来,现在跟你谈理想是不是有点扯?
A:其实我觉得毕业后依然愿意长期从事电视行业的同学,多少还是有一些理想主义情结的,可现实是,更多的人选择了网络、出版等其他媒体,有条件有能力的进了事业单位,出国深造的当然另算。“电视理想”这个词在五年前带我走进了广院,现在也是支撑我工作力量的一部分。
Q:一年下来,你认为有没有爱好和高薪“心薪相印”的人?
A:至少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这样的。不过至少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不管它对你来说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心向往之,寤寐求之,用力生活。